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外包钢-砼组合梁滑移及变形性能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新型外包钢-砼组合梁的钢-砼交界面相对滑移及变形性能,设计4根不同剪力连接系数足尺简支梁,其中1根为完全剪力连接组合梁,其余为部分剪力连接组合梁。通过对4根简支梁的试验研究,得到组合梁的荷载-滑移、荷载-挠度关系曲线。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新型外包钢-砼组合梁交界面相对滑移发展的过程和分布规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组合梁的交界面相对滑移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提出剪力连接系数的合理范围。在基于现行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合梁跨中挠度的建议计算公式。把有限元模型和建议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三者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的弹性理论方法和塑性理论方法记算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存在的不足点.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理论计算的假定,采用条带法推导其弹塑性状态下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得到了7根组合梁整个受力过程中的弯矩-曲率关系曲线.将程序计算结果与“矩形应力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得到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形截面外包钢组合梁的数值分析模型以及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模型分析其受弯特性.方法 基于ANSYS程序,以所进行的简支外包钢组合梁受力性能试验为依据,建立了外包钢组合梁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建模时重点解决了选用混凝土非线性本构关系,钢筋、混凝土以及外包钢梁分离式建模方法、钢梁与混凝土粘结滑移关系的处理等关键性技术问题.运用该模型对T形截面外包钢组合梁受力和变形从加载到破坏的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 分析了试验现象和关键的试验结果,模拟得到了组合梁极限承载力、挠度、钢梁及混凝土应力应变.将计算数据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合理分析外包刚组合梁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扭转性能,对8根外包铜-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纯扭和复合受扭实验。研究了组合梁在纯扭和复合受扭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工作机理以及裂缝发展分布的情况,比较分析了组合梁扭矩-扭率、荷载-应变、弯矩-挠度、荷载-裂缝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组合梁受扭性能的弹塑性理论分析,提出了组合梁纯扭及复合受扭作用下开裂扭矩的计算公式;采用变角空间桁架模型,提出了该新型组合梁在纯扭及复合受扭作用下的极限扭矩计算公式,理论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新型外包钢--混凝工组合梁强度高、延性好、便于施工,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对这种新型外包钢一混凝土组合梁中栓钉应力研究并不是很充分,应用有限元软件对一根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中的栓钉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为进一步研究新型外包钢一混凝土组合梁中栓钉的布置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新型内翻U形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及其构造要求,以已有内翻U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试验梁为参照,建立该组合连续梁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模拟组合连续梁有限元模型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并与相关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组合梁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和参数选取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应用建立的组合连续梁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内翻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参数。综合内翻U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试验和模拟结果,提出采用简化塑性理论计算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时,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塑性理论计算值应乘0.96的修正系数。0.96倍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塑性理论计算值与组合梁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值相比较,发现二者十分接近,偏于安全,提出的组合梁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修正简化塑性理论计算值具有足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9个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在负弯矩区混凝土受拉翼缘施加预应力的模拟试验结果,对此阶段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工作性能、钢-混凝土界面滑移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界面滑移经验计算公式,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利用ANSYS 有限元程序,考虑材料以及接触非线性,分析了冷弯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型 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性能. 并建立组合梁的理论计算模型,计算滑移的理论值. 结果表明: 组合梁 的荷载形式对其滑移影响较大; 改变端板的设置情况仅对组合梁靠近端部处的滑移量有一定影响; 在剪切连接件设置间距不同的情况下,组合梁滑移量的ANSYS 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模型积分值较 为接近.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预应力部分外包钢组合梁在竖向加载下的变形性能,对12片预应力部分外包钢组合梁进行竖向两点加载试验,探究其裂缝开展、挠度与延性性能等变形性能。采用分型维度理论对各试件裂缝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利用Euler梁理论与Timoshenko梁理论分别推导梁的挠曲线方程,进而推出梁的跨中挠度计算值;计算预应力部分外包钢组合梁位移延性系数、截面曲率延性系数与能量延性系数,并采用灰度关联分析法进行3种延性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施加一定程度预压应力的部分外包钢组合梁在破坏时裂缝开展最充分;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的挠曲线方程与跨中挠度计算值最接近真实值;截面面积是试件位移延性系数与曲率延性系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型钢锚固形式则为能量延性系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钢-混凝土组合梁截面刚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滑移效应以及截面的塑性发展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截面刚度影响的组合梁刚度计算模型,进行了理论推导.应用偏心板单元和偏心连接单元编制了钢-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NACB2.0,利用NACB2.0及ANSYS进行了组合梁非线性分析,计算了组合梁在各级荷载下的挠度值,确定了组合梁的弹性截面刚度和塑性截面刚度,得出了截面刚度计算公式,并与规范中的换算截面法和现有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滑移效应及塑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组合梁的截面刚度比按照换算截面得到的刚度低,不可忽略;理论分析和推导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1.
滑移效应影响下的组合梁变形计算公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虑交接面相对滑移对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影响 ,利用弹性分析理论建立了钢与混凝土简支组合梁的变形微分方程 ,得到了跨中集中荷载、均布荷载及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的钢与混凝土组合梁的变形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按照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设计制作了一榀两跨单层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普通钢砼柱的组合框架结构模型,并通过施加恒定竖向荷载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对模型框架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新型组合框架滞回性能、承载能力、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等受力性能。试验表明,新型组合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交接面滑移及掀起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介绍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计算分析方法,建立其分析单元模型,研制计算分析程序,研究钢与混凝土组合梁交接面的滑移、竖向掀起位移及连接件刚度变化对其影响等工作性能,为钢与混凝土组合梁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组合梁的物理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组合梁的物理非线性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包括界面滑移、挠度和基内的组合梁受力特性的全过程。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本文介绍的计算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文中还分析和讨论了栓钉受力特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2根集中荷载作用下钢-轻骨料混凝土简支组合梁的滑移规律和变形的试验结果.对相同条件下普通混凝土组合梁和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的延性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表明,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梁的延性指标高于普通混凝土组合梁.  相似文献   

16.
通过12根钢筋混凝土迭合梁在多点等代均布荷载作用下斜截面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了预制截面与迭合截面高度比和一期荷载作用跨中弯矩与预制截面极限承载弯矩之比对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性能的影响规律。在原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裂计算理论模式基础上,提出了均布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迭合梁斜截面抗裂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在新老混凝土界面之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新老混凝土组合梁在静载作用下界面间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梁变化的参数为箍筋间距.试验结果表明,新老混凝土组合梁在预应力作用下,粘结面无明显滑移,在静载作用下,界面间滑移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