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世界之窗站建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可意 《四川建筑》2007,27(2):82-84
通过对地铁车站与地下公交接驳站结合设计,实现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一体化,形成以地铁车站为核心、换乘方便高效的综合换乘中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得到快速发展,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立体化的契机,必然使地铁车站成为轨道交通网络中换乘和衔接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各种形式的车站与各种不同的站位等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换乘方式,其中要数同台平行换乘形式换乘最为方便快捷,笔者将结合工程实例和一些粗浅的体会,谈谈同台平行换乘车站建筑设计中叠岛式同台换乘车站的一些思路与方法及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虎继兴 《低温建筑技术》2021,43(3):20-22,32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已经进入轨道交通网络化时代.换乘车站将是轨道交通网络化的重要节点,工程建设中新建车站与既有车站换乘节点衔接已经是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工程.由于部分车站前期预留接口、换乘通道等无法满足远期客流需求的问题,亟需通过对既有车站预留接口进行改造,以满足换乘站近远期功能需求.深圳市地铁10号...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的换乘设施是满足客流转换和换乘工具衔接的重要停靠点,对其设计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但从目前我国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的发展情况上看,存在着换乘量不足,换乘设置布置不合理等情况,这对于城市生活的进一步完善带来了不良影响,为此,对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间的换乘设施的深入研究,将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开展城市地铁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站点换乘设施设计的研究,是以目前换乘设施设计实际存在的问题为背景,目的是想通过理论研究,以提高相关设计部门对地铁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站点换乘设施设计的认识,从而提高换乘站换乘设施的服务功能,让乘客获得满意的出行体验。  相似文献   

5.
火灾模式下地铁换乘车站选型设计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述地铁车站火灾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铁交通体系中换乘车站布局及换乘原则,研究不同换乘形式的适应条件及优缺点,进而从毒害性、遮光性及对人员心理影响方面,探讨了火灾烟气对地铁车站人员安全的影响,并剖析了各种换乘模式,从火灾模式下人员安全疏散角度提出了换乘车站选型的建议,为目前地铁换乘车站合理选型和设计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天津八里台地区地铁三线换乘为例,对天津轨道交通换乘站在规划阶段网络节点的确定原因、选择换乘方式进行分析,同时从设计上结合线路走向、车站设置、应该重点考虑的周边环境因素深入研究,讨论了轨道交通换乘站与枢纽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苏州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换乘车站作为线路间联络的节点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线网各处。合理选择换乘车站的换乘方式,提高换乘效率是近期苏州轨道交通建设重要的工作之一。本文以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以下统称为苏州5号线)为背景,通过分析苏州轨道交通线线网近、远期的客流数据,结合车站外部条件对换乘车站进行研究,对车站换乘方式的选择提出系统性建议,为后续线路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武汉地铁5号线为沿长江线路,分别与规划中的3条穿越长江的轨道交通线路换乘。本文着重论述在保障5号线顺利建设的同时,如何为与5号线换乘的规划地铁越江隧道工程的建设预留条件,避免后期线路建设困难、产生不必要的拆迁以及浪费工程,本文对于与越江线路换乘的地铁车站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轨道交通线网的不断加密,如何对没有预留换乘条件的既有车站进行换乘改造,已成地铁设计常见的关键现实问题。以广州某换乘站为例,对既有地铁车站换乘侧墙破除方案进行了结构计算,并考虑全施工过程对既有车站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提出了科学完善的换乘改造方案及施工工序,并结合施工期既有车站结构变形的自动化监测结果验证方案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部分开挖顶板卸土,隔跨跳仓,分段破除墙体并及时架设支撑等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既有结构的内力与变形,保证既有车站的结构和运营安全,对类似工程设计与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铁十字换乘车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轨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地铁枢纽换乘车站日益增多,经常遇到车站埋深增加、已运营车站近旁开挖、结构改建等技术难题。以上海市轨道交通大连路四平路枢纽换乘车站为依托,结合现场已有监测数据,确定各土层的计算参数,采用土体横观各向同性弹塑性模型和薄层单元接触面模型,对车站设计施工中新建车站穿越已建车站两侧基坑开挖、地下封堵墙凿除及换乘段结构受力体系转换等关键技术进行数值模拟。着重比较了运营车站两侧基坑对称开挖与非对称开挖对车站结构的不同作用,研究了换乘段两侧地下封堵墙凿除对运营车站轨道的影响,分析了上述关键工况引起的新、旧车站结构变形和内力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对称开挖、对称凿除封堵墙对运营车站结构更为有利。最后提出了对已运营线路和周边环境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换乘站中通道换乘车站占相当大比重,其换乘舒适度低和换乘不便是较为突出的问题,换乘站换乘能力和舒适度是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关键,研究和优化通道换乘站设计十分重要。该文通过对武汉市轨道交通循礼门站进行实际研究,收集和整理了循礼门站相关图纸资料,还对循礼门站的换乘客流进行了数量统计。通过Legion仿真模拟软件模拟车站在高峰时段的客流运行情况,并对车站的各个关键部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车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线路的增多,会形成越来越多的地铁换乘枢纽站。通过世纪大道地铁车站对4线换乘的枢纽建设过程中,在规划、土建施工、机电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规划、设计、土建施工和资产经营管理工作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是上海已建的地铁车站中施工难度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一个车站,7号线常熟路站与运营中的1号线常熟路站通过一个换乘大厅和换乘通道进行换乘,换乘通道的施工也是该车站施工中的一个难点。叙述了7号线换乘通道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多项技术措施及施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运营中地铁区间隧道上方开挖卸土,周边环境保护,运营车站顶板开孔,结构改造等难题。  相似文献   

14.
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乘地铁出行,地铁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查发现,某些地铁换乘车站布局较为复杂,容易造成乘客错认空间方向的问题。对此,本文分别从建筑形式和换乘节点结构特点两方面对地铁换乘车站进行梳理分析,并根据当前车站换乘节点导向性设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车站空间整体导向性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稳定城市交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地下交通建筑空间是乘客乘坐地铁过程中进行候车、换乘所需的设施,也是乘客在地铁上直接接触的空间之一。如果此部分构成复杂,会给乘客的出行带来一定不便。所以,合理设计地铁车站建筑,优化地铁线路,保证人流的顺利通行非常重要。基于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与5号线换乘站海棠站,提出T型换乘节点方式,并且分析了地铁换乘空间的建设要点。T型换乘方式方便乘客快速寻找地铁线路的同时,保证了地铁的人流有序顺畅通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平行换乘、叠线换乘、节点换乘及通道换乘等各类换乘方式优缺点,并结合长沙轨道交通6号线工程概况,确定6号线各换乘车站换乘方式;阐述换乘车站设计思路与设计原则,介绍长沙6号线典型换乘车站设计方案,结合6号线换乘方案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剖析相关设计难点,总结得出换乘车站设计经验,相关设计结论和建议可供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传成  甄建  周怡 《城市建筑》2014,(10):115-117
轨道交通配套换乘设施布局和规模的合理性是影响换乘效率的主要因素,不同区域的轨道交通站点在客流特征和换乘方式上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对上海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状况的调查分析,通过划分城市不同区域轨道交通车站的类型进行特征研究,分析配套换乘方式的特性及其影响要素,最后以武汉市轨道交通为例,针对不同类型站点的换乘特征,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提出设计和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原广中公园改造和地下空间开发(含地下停车设施)项目预留轨道交通规划L20与既有轨道交通L1换乘节点为例,介绍地下空间内预留远期轨道交通车站及与既有L1换乘节点的方案设计。对换乘节点建设过程中,开挖对既有车站的影响、新老结构连接、既有结构改造等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新老轨道交通车站通道换乘关键系列控制技术,为今后工程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平行换乘形式是地铁车站常见的换乘形式,其具有换乘方便、节省时间、方便运营维护的特点.提高平行换乘地铁车站低压配电设计水平,不仅可以简化专业结构,节省施工成本,还可以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论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分析平行换乘车站低压配电系统设计,提出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介绍了相应的技术对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车站设计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复杂化,对基坑施工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基于福州地铁5号线洪塘路站"L"形地铁换乘车站开挖工程,对L形基坑的封堵墙、支撑体系、降水方案和开挖顺序等进行设计,在确保周边环境和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攻克了富水砂层和临江36.2m超深基坑开挖的难题,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