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九龙尖沙咀东部商业中心城市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敦源 《规划师》2000,16(1):43-46
作从城市涉及的规划道路组织、用地布局结构、空间环境设计及建筑形体设计四个方面来分析香港九龙尖沙咀东部商业中心四个方面来分析香港九龙尖沙咀东部商业中心区的规划设计。尤其在城市空间环境设计中着重分析了其系统化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城市集体公共空间的成因和定义出发,指出了它与共享性之间的联系,从"入口空间"和"漫步道空间"两个关键词切入,阐明了它们在城市集体公共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国内外当代建筑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践分析在该语境下城市集体公共空间的特征以及共享性对设计的促进作用,以期为未来相关城市议题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香港的铜锣湾商业中心区是世界上建筑密度最大的城市商业中心之一,而位于同一地段的维多利亚公园则在这片高密度的城市中劈出一块绿洲,成为香港地区面积最大同时也最受市民欢迎的城市公园。两个组团在规模、城市功能和空间形态方面都实现了互补,在这片核心城区,率先开创了华人社区绿色、高效、活力的典范,成为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空间设计的成功模型。本文对铜锣湾商业中心与维多利亚公园的互补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提高,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越来越显示出极其重要的意义。营造一个丰富而有序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大多数从事专业设计的人认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出发点是一个以空间环境的三维关系为主要构架的开放性的空间体。但是在迅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仅仅了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出发点是不充分的,设计者还必须深入了解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研究城市公共空间更深层的结构性。笔者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索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导则的目标性体系内容,并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在可操作性上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香港九龙尖沙咀东部商业中心城市设计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城市涉及的规划道路组织、用地布局结构、空间环境设计及建筑形体设计四个方面来分析香港九龙尖沙咀东部商业中心区的规划设计。尤其在城市空间环境设计中着重分析了其系统化的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的空间布局。为了构筑良好的城市空间形态,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必须处理好城市的边缘空间,创造具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现阶段城市中心城区改造更新越来越快,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芜湖市口袋公园的空间布局、物理环境、硬质铺装、绿地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基于生态理念提出具体的设计方法,以营造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3)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居民日常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将在人性化的基础概念上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进行简单的探讨,希望能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城市的地下开放空间,是城市地下、地上的空间结合部。这两种空间如何沟通、怎么衔接、能否融合,是地下开放空间设计的关键问题。文章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城市地下开放空间的四种基本模式及其核心概念。它们是地下穿堂庭院、地下采光中庭、地下露天广场和立体复合的地下开放空间。第二部分分析地下开放空间的三个典型案例,证明成功的地下开放空间设计可以有利于沟通城市的地下、地上空间,实现地上与地下的和谐交互,创新城市公共空间,丰富城市景观。第三部分总结地下开放空间设计的三个维度:横向联动、立体复合和自我突破升级。  相似文献   

9.
陈菲  朱逊  张安 《中国园林》2020,36(3):92
严寒城市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景观活力度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气候恶劣的冬季,差异性更加明显。差异的存在不仅会对市民使用公共空间进行活动的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更会使整个城市的户外空间活力降低。为研究严寒城市中不同类型公共空间的景观活力度差异,从使用者角度对各景观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在已建立的严寒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活力评价体系研究成果基础上,选取若干典型场所进行调研,对所得数据进行计算,按公共空间类型的不同分别建立3个基于公共空间类型的严寒城市景观活力评价模型,并对3个评价模型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若干设计导则。该研究成果可为严寒城市中不同类型公共空间设计高活力度景观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怡 《华中建筑》2010,28(7):56-58
通过对自然条件和人文的分析,引出新加坡公共空间的适应性设计的方法,然后,选择了三个新加坡公共空间设计的成功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最后,对新加坡公共空间适应性设计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从承载空间活动的角度看,网络空间的快速发展对城市公共空间产生了"可替代性"影响。该文从统一性、对立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四个方面分析了空间中可替代性活动的关系。并对城市公共空间中通行、休闲娱乐、健身、商业、认知、交流等六大类活动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总结了城市公共空间中活动的可替代强弱性,并提出了网络社会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门窗》2019,(14)
地铁车站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地铁车站公共空间的艺术性、地域性、文化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在对地铁车站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时,需要对城市文化元素进行充分融合。下文针对地铁车站公共空间与城市文化元素的设计融合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使地铁车站公共空间设计变得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21)
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和游客活动的重要舞台,是一个城市的真正魅力之所在。文化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灵魂,民族、城市的文化在城市的公共空间设计中留下了烙印。山海文化是连云港的文化特质,连云港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为主线,凸显海和水的文化特质,建设滨海绿地、滨水绿地、海洋文化广场等与"海""水"文化有关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4.
白颖 《云南建筑》2008,(1):8-10
通过对昆明南屏步行街的使用后调查分析,浅析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得与失.再次强调了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性化问题的重要性,以期在城市不断发展变化、公共空间日益丰富的同时,人性化问题能得以重视和解决。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地下开放空间设计:模式和维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的地下开放空间,是城市地下、地上的空间结合部.这两种空间如何沟通、怎么衔接、能否融合,是地下开放空间设计的关键问题.文章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城市地下开放空间的四种基本模式及其核心概念.它们是地下穿堂庭院、地下采光中庭、地下露天广场和立体复合的地下开放空间.第二部分分析地下开放空间的三个典型案例,证明成功的地下开放空间设计可以有利于沟通城市的地下、地上空间,实现地上与地下的和谐交互,创新城市公共空间,丰富城市景观.第三部分总结地下开放空间设计的三个维度:横向联动、立体复合和自我突破升级.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设计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到底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空间,各地都在为此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文章通过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体验,对设计中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性提出疑问,强调了人的行为活动对公共空间设计的要求,强调了人、人的行为活动、活动的场所三位一体的设计思想。通过重庆两个公共空间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强调了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便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东京六本木新城公共空间作用为案例分析出发,研究现代城市中心商业中心在高强度开发背景下,通过设计发挥其内部公共空间在城市生活中的职能,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休闲活动的载体,以此达到提高商业中心活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改造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巴塞罗那城市沿革及公共空间政策背景的分析,分别介绍了巴塞罗那公共空间政策在两个不同阶段的经验,即小型公共空间的改造与建设、以奥运场馆为主的大型空间的更新与建设。最后提出中国城市更新应当结合公共空间展开,城市更新政策要保证连续性、全面性和公平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当注重保护城市文脉,以人为本,突出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公共空间设计语汇下,如何将城市环境、地域文化、公共空间艺术糅合到一起,并使三者之间形成互动、协调的关系,构成多元化、复合化的公共文化空间,是公共空间设计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以文化多元化视角进行公共空间设计,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视野,能够通过多元文化对公共空间内的有效介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叙述视角,以“人”及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为切入点,对“事”这一主体在公共空间的行为特点进行考察,并以“物”来构建与主体诉求相一致的体验型城市公共空间。在尊重公众生命的真实感、以公众的记忆和经验为基础,使城市的文化脉络得以延续,避免因单一视角而导致城市面貌单调,同时也为公共空间的多样性与生态完整性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考。本文借助文学中的叙事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思想和方式,首先提出了空间叙事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接着对空间叙事理论与公共空间设计的含义进行说明;其次,提出了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总结了叙事理论背景下的公共空间设计策略,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