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氟化物在不同时间段对二维(2D)和三维(3D)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胰岛素样生成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氟化物刺激成纤维细胞成骨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在2D和3D培养系统中,将成纤维细胞L929分为对照组(F-浓度为0mg/L)和6个染氟组(F-浓度分别为0.0001、0.001、0.1、1、10和20mg/L),在不同染氟时间段(2D培养2、4、24、48和72h,3D培养4、24、48、72和96h),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GF-1蛋白的含量;免疫组化法(IHC)检测染氟成纤维细胞中IGF-1的表达;RT-PCR法检测染氟成纤维细胞IGF-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染氟可明显刺激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中IGF-1蛋白的表达;各染氟组成纤维细胞胞浆IGF-1的阳性着色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强;氟作用48h,除F-浓度为20mg/L组外,其余各染氟组成纤维细胞IGF-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2D和3D两种培养条件下,氟化物均可明显刺激成纤维细胞IGF-1的表达,提示在氟化物诱导成纤维细胞成骨功能增强的过程中,IGF-1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化工之友》2008,27(13):15-15
目的探讨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变化与宫内发育迟缓儿(IUGR)生长的关系。方法将新生儿脐血标本分两组:IUGR组(35例)及适于胎龄儿(AGA)组(40例),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IGF-1水平、非竞争性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IGFBP-3水平。结果与AGA组相比,IUGR组脐血中IGF-1和IGFBP-3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且均随胎龄及出生体重增加而增加;IGFBP-3与IGF-1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87,P<0.01)。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结合蛋白(IGFBP-3)的含量降低可能IUGR的发病机制之一,早期干预可能对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LHRH)受体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喉癌HEp-2细胞膜表面与LHRH-PE40的亲和力。方法取外科手术收集的50份喉鳞癌及20份癌旁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LHRH受体的表达,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LHRH受体的亚细胞定位,ELISA法检测HEp-2细胞膜表面LHRH受体与LHRH-PE40的亲和力。结果 LHRH受体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LHRH受体在喉癌组织中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而在癌旁组织中定位于整个腺体周边;LHRH受体在HEp-2细胞膜表面与LHRH-PE40的结合显示出线性和饱和性,且可被LHRH直接特异性抑制。结论 LHRH受体在喉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及其在喉癌细胞表面与LHRH-PE40的高亲和力表明,其可能是LHRH-PE40的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D,PDGF-D)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peⅢmutant,EGFRvⅢ)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DGF-D和EGFRvⅢ在80例BTCC组织和10份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转录及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TCC组织中PDGF-D和EGFRvⅢ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DGF-D和EGFRvⅢ的表达与BTCC不同病理分级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单发和多发、初发和复发无关(P>0.05);PDGF-D与EGFRvⅢ的表达呈正相关(r=0.994,P<0.01)。结论 PDGF-D和EGFRvⅢ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明显相关,可作为判断BTCC恶性程度、浸润与进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Ferroportin1(FPN1)mRNA及蛋白在人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及肝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对多种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FPN1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挖掘及荟萃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FPN1蛋白在人类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及肝癌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结果发现,经数据挖掘FPN1 mRNA在神经系统肿瘤、食管癌、畸胎瘤中表达上调;在白血病、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中表达下调。FPN1蛋白在结肠及肝脏组织中表达相对较高(中度阳性),在被检测的五种肿瘤标本中,其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却仅在乳腺癌及肝癌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免疫组化证实FPN1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及肝癌组织中显著降低,而芯片数据却未发现其mRNA表达的相同趋势,这可能提示转录后调节在FPN1的表达调节中发挥更为主要的作用,且其有望作为乳腺癌及肝癌的诊断及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将20只三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模型组,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甲泼尼龙3.5mg·kg-1·d-1,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64mL·kg-1·d-1。9周后分别测两组大鼠的骨密度(BM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钙素(BGP)、尿钙/肌酐、尿磷/肌酐。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BMD显著降低(P<0.05),IGF-1,BGP显著减少(P<0.05),尿钙/肌酐,尿磷/肌酐显著增加(P<0.05)。结论IGF-1的减少在骨质疏松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乌斯他丁对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相关性,以及乌斯他丁(UTI)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检测22例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以及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CXCR4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以及UTI对MDA-MB-231细胞CXCR4表达的影响。结果在乳腺癌组织和MDA-MB-231细胞中,CXCR4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且CXCR4的表达与乳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UTI能下调CXCR4的表达,经UTI作用后,MDA-MB-231细胞的趋化活性降低。结论CXCR4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在乳腺癌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下调乳腺癌细胞CXCR4的表达水平可减少或抑制其转移。  相似文献   

8.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通过互补的碱基与特定m RNA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进而使靶m RNA发生降解或影响其翻译,用于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不同或者相同的miRNA在不同肿瘤中表现出作用不一样,且涉及肿瘤的每个发展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miR-497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及癌旁,比对其表达差异,同时绘制ROC曲线判断其诊断价值。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miR-497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得出,miR-497可能会成为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表达的重组人IGF-1(rhIGF-1)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以pUC57-hIGF-1质粒为模板,PCR扩增hIGF-1基因,克隆入pTEtrans载体,进行DNA序列分析后,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TE,转化大肠杆菌W3110,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阳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并进行Tricine-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MTT法检测rhIGF-1促MCF-7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转化质粒pTE-hIGF-1的大肠杆菌经诱导后,以可溶性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700的目的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8%。Western blot证实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Tricine-SDS-PAGE证实纯度达98%以上,MTT证实具有良好的促MCF-7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已成功构建了含hIGF-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高纯度rhIGF-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妊娠相关蛋白A(PAPP-A)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IGF-1、PAPP-A水平测定。结果AMI组中IGF-1、PAPP-A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对照组中IGF-1明显高于SAP组(P<0.05),SAP组中PAPP-A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F-1与PAPP-A参与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