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软件企业在实施软件度量的过程中面临最主要的障碍是如何将软件度量转换成可实施的、体现组织过程特征的度量实施过程模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软件度量过程也是软件"的思想给出组织级实施软件度量的操作模型OMMP,在此基础上,对基于度量的过程管理框架进行讨论,将度量集成在过程管理框架中.  相似文献   

2.
软件过程度量的过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件度量是软件工程中最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本文给出了一个软件过程度量的过程模型,定义了实施软件过程度量的角色、内容、主要活动及相关的支持环境,重点阐述软件过程度量的数据采集、验证和分析活动的目标、任务和方法。通过一个软件项目的度量过程实例,研究并确认该模型在过程评估和改进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本文的研究对于规范和改善组织的软件过程度量,提高组织的过程能力成熟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度量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建立引入和运用度量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和框架.使用统一的术语、明确的语义对组 .织的过程模型进行定义;创建具体的度量模型参考框架的度量元模型,建立组织整体的度量管理.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建立了软件度量的概念模型CMMP(Conceptual Model of Measurement Process),它是基于软件过程工程元模型(sPEM)的,从而可与现有的过程模型有效地集成.  相似文献   

4.
面向国内中小软件企业的软件度量框架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软件度量框架大多是面向大型软件企业的,不适合中小软件企业应用。在分析国内中小软件企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类软件过程改进模型的优点,给出了一种以产品度量和项目度量为核心,易于向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过渡的,同时支持过程改进的面向国内中小软件企业的软件度量框架。在具体实施该框架中的度量活动和选择度量元时,借鉴了GQM模型的思想,并将其与软件开发过程的IPO模型相结合,提出了IPOAM模型。  相似文献   

5.
现有软件过程度量的标准模型一般只提出如何进行软件过程管理以及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但没有对客户怎样做,使用哪些方法可以达到这些标准进行具体的阐述。而六西格玛改进提供了一套持续改进现有过程的流程、方法和工具;六西格玛设计是控制产品设计质量突破“五西格玛墙”的有力工具,它更接近于企业的底层经营流程。因而,针对软件企业的自身特点,结合六西格玛,解决软件质量的控制问题,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获得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进行了相关文献的综述研究。  相似文献   

6.
产品线体系结构需要支持多种变化性以满足其内部成员特性,因而是重要又复杂的软件产品线子系统。本文通过分析产品线体系结构的vADL规约,充分考虑产品线体系结构变化性对其复杂性度量的影响,生成产品线体系结构信息流图PLA—IFG,基于PLA—IFG,实现自动化度量产品线体系结构复杂性,提出了支持变化性的产品线体系结构复杂性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万鹏  王彩荣 《微处理机》2007,28(6):99-101
随着现代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软件度量越来越重要。其主要目的是为各相关组织提供对软件过程和产品更深入的洞察力,这也就使各相关组织能够更好的进行决策并朝着组织目标发展。对于实际的软件项目而言,良好的度量设计以及正确的实施方法才能使软件度量在软件设计中达到控制软件目标的作用。此论文是对软件度量理论的概述并对软件项目度量的实施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软件过程度量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软件度量是软件项目管理的关键技术。文章在介绍度量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对软件过程的度量,包括分析不同过程成熟度层次对度量的需求。研究系统化的问题驱动的度量过程ISPM(Issue-driven Software Process Measurement),包括“剪裁”、“应用”、“实现”三个子过程。分析针对软件过程的三大类度量内容和它们子类及子类之间的结构关系,并结合软件过程的层次特性细化度量子类在各个层次的具体表现。最后探讨度量过程随着软件过程成熟度的提高而随之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软件过程度量自动化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度量自动化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度量项目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该文讨论了度量自动化的范围,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好的度量工具应满足的7条需求。同时,设计、实现了一个软件过程度量工具SPMT,并分别描述了其体系结构、角色、职责和各个子系统。  相似文献   

10.
正交缺陷分类(ODC)是软件过程度量与分析中的一种新技术。文章介绍了ODC的概念、发展过程、总体结构以及各种ODC缺陷属性的含义,阐述了如何使用ODC来度量开发过程和识别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文章对ODC的应用和实施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第4级中要求在项目中定量管理,建立组织级过程,构成完整的量化管理,采用统计或其它定量方法管理软件过程,并通过对过程中出现的方法、技术等问题进行因果分析和寻找解决方案[1]。在仔细研究了现有的缺陷度量分类方法和分析指标后,通过运用缺陷数据分析方法,在开发过程中运用缺陷分析的结果,可以采取合适的对策尽早发现和消除存在的缺陷,以提高软件产品的开发质量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软件测试管理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也相应发生了许多变化,计算机软件的主导作用愈加明显。软件工程的进一步发展,给软件测试及测试管理带来很大帮助。本文简要介绍了软件测试管理的概念、计划、活动、功能、周期、工作量模型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浅谈软件质量度量和软件产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质量度量和软件产品评价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 JTC1近年来在软件工程标准方面的研究重点之一,对于通过量化手段进行软件产品的度量和评价,规范软件产品的质量管理,这两个系列标准提供了一条可以参考的实施途径。本文在多年跟踪研究国际上软件工程标准和制定软件工程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ISO/IEC JTC1近年推出的ISO/IEC 9126和ISO/IEC 14598系列,以及正在研制的ISO/IEC 25000系列标准进行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前软件产品线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软件复用的层次,在软件产品线工程中,可变性作为产品的特殊属性涉及到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全部阶段。在分析软件产品线可变性的类型、模式,约束依赖关系基础上,总结目前常用的几种可变性的实现技术,包括预处理指令、面向对象、软件配置等软件技术,特别是面向对象和面向切面技术的结合,分析各种实现技术的适用情况,最后针对一个常见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用面向特征建模方法建立的可变性模型,给出两个可变点的具体实现实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Teamcenter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Teamcenter是行业公认的PLM领导者。通过实际企业实施的案例,结合Ttamcenter平台和企业产品研制过程,对企业的PLM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研究ISO9000和CMM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Browser/Server结构下软件质量管理平台的主要组成框架和技术,其中主要包括工作流和文档流的管理以及软件过程管理和改进的框架。通过研究在开发过程中工作流和文档流的管理,以及各个工作单元之间的有机协调和控制,并结合中间过程的数据记录、统计、分析和决策,实现了项目跟踪和监控,从而保证了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和企业生产成熟度能力的提高,并实现持续地软件过程改进。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特征的领域分析与建模技术是软件产品线开发中较为主流的需求建模方法,为描述产品线共性和可变性及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然而在现有特征模型基础上,如何指导系统开发人员进行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问题主要体现在特征之间的结构与语义关系,以及特征的可变性如何映射为合理的系统设计模型这两个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分解模式的软件产品线参考设计方法。该方法为特征模型中具有不同结构、不同语义的特征分解模式提供参考的详细设计方案,并提出相关聚类准则以支持对应全局特征模型的设计模型优化。最后,通过成绩录入软件产品线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基于正交缺陷分类的软件过程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件过程是否有效,对评估软件产品的质量和提高组织的软件能力成熟度具有重要意义.正交缺陷分类(ODC)技术是一种对软件过程的有效性进行量化测量的方法.ODC技术基于对缺陷的分析,它依据一组正交的缺陷属性把缺陷归纳为不同的类别.这些互不相关的属性代表了缺陷的有效特征.软件产品的缺陷属性的统计分析,体现了对软件过程的测量结果,并将其反馈给开发团队.通过缺陷类型属性的应用实例,阐述了ODC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产品数据管理(PDM)技术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功能.从某企业在实施C IMS/并行工程的过程中,采用IBM ENOVIA PM系统,进行了产品数据管理的管理模型和信息 模型的建立、PM系统的汉化、信息的统一编码和创建基于Web技术的协同工作平台等有关技 术的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