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永一  李韬  牛世坤  方向晨 《当代化工》2014,(12):2582-2584
SRH柴油液相循环加氢技术是以利用油品中的溶解氢来满足加氢反应的需要,以油品中氢浓度的变化作为反应的推动力。该技术催化剂床层处于液相中、接近等温操作,反应效率高、产品收率高;高压设备少,热量损失小,装置投资和操作费用均低。工业应用结果证明,SRH液相循环加氢技术以直馏柴油为原料,在反应器入口压力9.0~10.0 MPa、新鲜料体积空速1.4~2.0 h-1、循环比1.5~2.0、反应器入口温度350~360℃等工艺条件下,可以生产满足国Ⅳ排放标准清洁柴油质量要求,适当提高反应器入口温度,柴油产品主要指标满足国Ⅴ排放标准清洁柴油质量要求;处理低硫含量的直馏柴油和焦化柴油的混合油,在反应压力9.0 MPa、新鲜料体积空速2.0 h-1、循环比2.5、反应器入口温度370℃等条件下,柴油产品硫含量等主要指标满足国Ⅳ排放标准清洁柴油质量要求。同时工业装置长期稳定运行表明SRH液相循环加氢技术和关键设备成熟可靠。  相似文献   

2.
刘兵兵 《广东化工》2013,40(4):109-110,122
SRH液相加氢技术具有高压设备少、流程简单、装置能耗低、投资费用和操作费用低的优点,是很好的低成本油品质量升级技术。介绍了SRH液相加氢技术的工艺原理,对采用该技术的九江分公司和湛江东兴公司在柴油加氢装置设计中的反应条件、产品规格、技术特点、技术关键、能耗和投资等进行了说明,并对该技术的工业应用领域进行了预期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徐志海 《当代化工》2015,(4):833-836
SRH柴油液相循环加氢技术是以利用油品中的溶解氢来满足加氢反应的需要,以油品中氢浓度的变化作为反应的推动力。该技术反应部分不设置氢气循环系统,反应器出口增设高温、高压循环油泵将反应产物循环至反应器入口,催化剂三个床层处于全液相中、接近等温操作,反应效率高、产品收率高;催化剂使用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FHUDS-2深度加氢催化剂。工业应用结果证明,SRH液相循环加氢技术以直馏柴油和焦化柴油的混合油(质量比85%:15%)为原料,经过加氢脱硫、脱氮,能生产硫含量小于50mg/g的清洁柴油。  相似文献   

4.
陶磊  于洪滨  牛世坤 《当代化工》2017,(11):2316-23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SRH液相柴油加氢技术,近期该技术在中国石化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0万t/a柴油加氢装置上成功进行工业应用。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处理直馏柴油,在新鲜原料体积空速1.27 h~(-1)、反应器入口温度358.3℃、循环比2.3:1、系统压力8.69 MPa的条件下,精制柴油的硫含量降低至5.72μg/g。与采用常规气相加氢技术相比,该装置的氢耗和能耗较低,是低成本实现柴油产品质量升级的较好技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柴油液相循环加氢技术及其在柴油加氢工业装置上生产国Ⅴ标准柴油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柴油液相循环加氢技术处理直馏柴油、直馏柴油和焦化柴油的混合油及直馏柴油和催化柴油的混合油时,均可以生产满足国Ⅴ标准的清洁车用柴油调和组分。在反应器入口压力9.5 MPa、体积空速1.3 h~(-1)、循环比1.5和入口反应温度360℃的工艺条件下,加工直馏柴油和催化柴油的混合油,可以生产国Ⅴ标准的车用柴油产品调和组分,并可以满足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李哲  康久常  孟庆巍 《当代化工》2012,41(3):292-294
介绍了液相加氢技术,并以柴油加氢精制装置为平台,与传统加氢技术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得出液相加氢技术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为今后加氢装置的技术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惠州石化采用IsoTherming液相加氢技术生产国Ⅵ标准柴油的应用情况。该技术采用杜邦公司IsoTherming"全液相等温床"加氢工艺专利技术,两台加氢精制反应器串联,反应产物分离采用"热低分+冷低分+汽提塔"的流程使得工艺设备投资少、能耗低、灵活性高。该装置以直馏柴油和加氢柴油为混合原料,产出符合国Ⅵ标准的柴油,且装置能耗比传统的滴流床工艺低。证明了IsoTherming全液相加氢技术是一种更经济的生产低硫柴油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周礼俊  宋永一 《当代化工》2014,(1):111-113,158
介绍了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航煤液相加氢工艺在镇海炼化公司70万t/a航煤液相加氢装置工业应用情况,通过与采用常规气相循环加氢工艺的100万t/a航煤加氢装置工况、原料、产品质量、氢气利用率和能量消耗的对比,证明航煤液相加氢工艺成熟可靠,产品质量稳定,可以在较高空速下生产满足GB6537-2006 3#喷气燃料标准的航空煤油,同时采用航煤液相加氢工艺装置操作更简单,运行空速更高,氢气利用率高,能耗和单位生产成本低,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9.
糠醛液相加氢催化剂的研制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扫描电镜(SEM)、压汞和X射线衍射 (XRD) 分析了制备条件对QKJ-01改性Cu-Cr糠醛液相加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得出适宜的制备条件为:pH=4~6.7,沉淀温度30~40 ℃, 450 ℃焙烧2 h。工业应用表明,QKJ-01糠醛液相加氢催化剂使用量少, 糠醛转化率大于99.96%,糠醇选择性大于98.4%。  相似文献   

10.
简要概述了液相加氢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Iso Therming液相加氢技术、SRH液相循环加氢技术在加氢技术中的突破。对两种技术的工艺流程及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将液相加氢技术与常规加氢技术对比,得出液相加氢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突出优势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RN-10催化剂在柴油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启旵 《工业催化》2003,11(11):17-20
RN-10催化剂在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的工业应用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反应起始温度低、稳定性好、使用空速高以及脱硫、脱氮活性高等特点,满足了对柴油产品质量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2.
DZAs-1石脑油加氢脱砷剂的研制和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DZAs-1加氢脱砷剂的实验室研制和工业应用情况,并对脱砷剂的脱砷活性和容砷性能进行了实验室评价。研制的脱砷剂在炼油厂石脑油脱砷装置中首次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其脱砷效果良好,工业应用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液相法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反应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负载型钌催化剂,进行了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研究了反应温度、氢气压力、搅拌速率、反应时间对苯转化率、环己烯选择性及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温度为140℃、氢气压力为6.0MPa、搅拌速率为900r/min、反应时间为20min时,苯转化率为76.27%,环己烯选择性为68.33%,环己烯收率为52.12%。  相似文献   

14.
张飞宁  仵静  李飞 《工业催化》2021,29(2):28-32
介绍了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制苯胺的工艺过程,同时对该工艺所用催化剂体系(非贵金属类催化剂和贵金属类催化剂)进行了详述.非贵金属催化剂不仅存在对苯胺选择性差还存在对环境污染的问题;贵金属催化剂活性高,但成本也较高.开发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寿命长、损耗低且环境友好型催化剂是硝基苯液相加氢催化剂发展的主研方向.  相似文献   

15.
卫国宾  王勇  易水生  余仁杰  戚文新 《化工进展》2018,37(12):4948-4952
开发新负载型碳三馏分选择加氢催化剂,针对液相加氢工艺特点,在侧线装置上摸索和测试各种操控及运行参数,指导并首次成功应用于770kt/a乙烯装置。通过对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催化性能以及操作窗口考察和研究,发现新型BC-L-83G催化剂的耐磨损、抗破碎以及长周期运行能力都大大优于上一代BC-L-83催化剂,并具有良好的温度适应性和氢炔比敏感度。工业应用的12个月试验结果表明,BC-L-83G具有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抗波动能力强、再生周期长等优势,非常适合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研制出以改性的国产γ-Al2O3为载体、以钨镍为活性组分的DZ-10D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通过了小试、中试和活性稳定性试验。工业生产的催化剂达到了实验室制备催化剂的水平。以大庆石化公司炼油厂催化柴油为原料,在氢分压3.5 MPa、体积空速1.2 h-1、反应温度340 ℃条件下,生产出硫质量分数小于100×10-6的柴油。  相似文献   

17.
新型乙炔加氢催化剂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原催化剂进行性能改进,制备新型C2加氢催化剂,并对该催化剂的应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国产1#催化剂和进口2#催化剂相比,新型C2加氢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稳定性好、选择性高、乙烯增量高、聚合物生成量低和再生周期长等特点,具备工业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8.
The hydrogenation of cyclohexene over Pt catalysts supported on alumina, activated carbon, and aluminum borate is investigated in a liquid phase batch reactor at a temperature of 60 °C and a hydrogen pressure of 1 atm. The dispersion of Pt metal on these catalysts was determined by hydrogen adsorption in gas volumetry. Under the condition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he aluminum borate-supported catalyst was found to possess the highest activity.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its high metal dispersion and high turnover frequency.  相似文献   

19.
The kinetics of the consecutive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2-ethyl-hexenal → 2-ethyl-hexanal → 2-ethyl-hexanol were studied in the liquid phase in presence of commercial Ni, Pd and Ni-S catalysts. The Pd and Ni-S catalysts were extremely selective with respect to the formation of 2-ethyl-hexanal, while the full reaction sequence was readily catalyzed by nickel. A Langmuir-Hinshelwood model with dissociative hydrogen adsorption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probable model, for all three catalysts. The proposal of dissociative hydrogen adsorption of the Ni-S catalyst was supported by an independent gas-phase experiment, using the H2/D2 exchange reaction as a model reaction for the hydrogen àdsorp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