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甜菜露地越冬采种(英文称:Theover.winteringmethodofsurgarbeetseedproduction,俄文称;是本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项甜菜制种技术。上面两种文字表述的共同点都说明这是甜菜种子繁殖“方式”或“方法”的改变,而英文强调的是“露地越冬”,俄文强调的是“免除栽植”,看来英文的表述更贴切一些。中文的翻译则比较确切而简炼。甜菜露地越冬来种,这项技术的兴起,逐步改变了甜菜种子的生产方式,现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儿自然条件适宜的地方几乎都采用了这种方式;本国自然条件不适宜的,甚至跨国到适宜的地区进行好地越冬采种。1甜菜露地…  相似文献   

2.
3.
4月5日至7月24日,每早播10天提早出苗6~10天,每增加10℃积温,约增产1%。早播种,甜菜能较早达到LAI3.0,生长中心提早转至根部,延长块根增长期。充分形成的同化器官,能充分利用7~8月份优越的气象条件,生产大量光合产物,为其高产创造物质基础;晚播LAI高峰期后移,生长中心转移晚,光合产物以较大份额用于地上部生长,向根部分配率低,导致低产低糖。块根产量与甜菜生育日数呈正相关,r=0.997。4月5日至15日,每早播10天增产8~11%,相邻播期产量差异均达到1%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适期早播、培育壮苗为基础,合理密植、创造丰产枝型为中心,平衡水肥为保证,适期收获、科学晾晒脱粒为关键,构成露地越冬采种甜菜优质丰产综合技术。由于综合技术针对性强,措施可行,易于操作,使采种甜菜的生长发育与生长环境相协调,达到采种甜菜种子生产优质丰产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提高露地越冬甜菜种子发芽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及生产实践表明:采取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对提高露地越冬甜菜种子的发芽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种株栽植密度以37500/hm^2收获的种子发芽率最高;采种甜菜后期施用氮肥对种子成熟度和发芽率有很大幅度的降低;在初花期叶喷磷酸二氢钾以及硼、锌等微量元素,甜菜种子发芽率提高4.5-7.0个百分点;花序摘尖可以提高甜菜种子发芽率4个百分点以上;掌握好种子成熟度进行收获能提高甜菜种子发芽率10个百分点左右;抢割晾晒、脱粒保藏等技术管理措施对发芽率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试验证明: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同一种的南繁种子较北繁种子产量和含糖率都有提高,其中平均含糖率提高0.55%,块根产量增加5.73%,产糖量增加9.5%,在目前生产条件下,同一品种南繁种子较北种子每亩增加产糖量15.(?)公斤,增加收益为19.49元.  相似文献   

7.
1 适宜甜菜露地越冬采种的气候条件山东省的西南地区是本省甜菜带叶秋栽露地越冬采种的最佳地区。该地区在北纬33°~37°之间,无霜期长,冬季暖和,有利于母根越冬。甜菜采种株开花季节温度适宜,日照充足,雨量少,授粉好。种子成熟季节气温高,阳光充足,雨量偏少,有利于种子成熟和收获。以东平县为例,东平县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位于北纬35°28′,东经116°18′。年平均气温在13.2℃~13.6℃之间,每年的最低气温在1月份,一般在零下12℃,冻土最大深度在10cm,持续时间在4~5天之间,无霜期201天,日照时数在2446.3h,年平均降雨为575~600mm,年…  相似文献   

8.
9.
影响甜菜块根产量及含糖率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甜菜可分为叶用甜菜、食用甜菜、饲用甜菜、糖用甜菜及观赏甜菜等 ,而我们常说的甜菜通常指糖用甜菜。甜菜是开发较晚的糖料作物 ,甜菜能成为制糖原料 ,首先应归功于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 ,他于 1 747年在甜菜属植物中 ,发现了与甘蔗含有同样蔗糖的事实。继这一发现 ,他的弟子 ,今天的甜菜糖业之父阿哈尔德经过研究 ,育成了今天所有甜菜之母的西里西亚甜菜品种 ,由此 ,甜菜作为制糖原料作物进行研究和培育。长期的甜菜育种工作 ,逐渐发展为今天向高糖型 (Z)、标准型 (N)和丰产型 (E)品种方向的培育。相继育出了丰产型、高糖型和单果型甜菜…  相似文献   

10.
冬季严寒的气候及春夏季异常干燥是新疆甜菜露地采种的限制因子。根据新疆甜菜气候区划,新疆甜菜气候区划,新疆甜菜生产最适宜的地欧伊宁至新疆一带,自然气候条件对甜菜露地越冬采种有利,只要有灌溉条件,该地区是我国甜菜适宜繁殖带之一。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两因素重复D -饱合设计 ,N、P2 O5 施用量分别在 0~ 1 8kg/亩和 0~ 2 9 57kg/亩的条件下 ,探讨甜菜生长动态、甜菜的产质量构成及其与氮磷营养关系。结果表明 ,较高产量的块根生长特征表现为前快后缓型。高施N需较高施P2 O5 配合 ,促进块根产量提高 ,但使含糖率降低 ,较低的施N配合较高施P2 O5 ,使含糖率提高。在黑土区 ,施N8kg/亩、P2 O5 1 0kg/亩时 ,在轻盐碱土区 ,施N1 2kg/亩、P2 O5 1 8kg/亩时 ,甜菜获得较高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黑龙江省黑土和白浆土甜菜主产区,采用3×3优化施肥设计开展甜菜优化施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甜菜高产施肥氮和钾的适宜用量为90 - 135kg/hm2,磷的适宜用量为80 - 120kg/hm2,氮磷钾的适宜比例为N∶P2O5∶K2O=1.11∶1∶1.12.不施氮肥平均减产33.8%,不施磷肥平均减产21.1%,不施钾肥平均减产21.6%.从产量和含糖率综合考虑,最佳处理为N2P2K2,即N 90kg/hm2、P2O80kg/hm2、K2090 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31.9%,含糖率平均增加1.08个百分点.建立了三种不同土壤的甜菜高产施肥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甜菜高产高糖施肥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述了肥料三要素氮、磷、钾对甜菜产量形成的作用机理,指出甜菜高产高糖所需的三要素施用指标分别为:N-N120kg/hm^2P-P2O5120kg/hm^2;K-K2O100kg/hm^2。  相似文献   

14.
甜菜根腐病发病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就根部损伤、温度、不同茬口、不同氮肥施用量、品种和地势与根腐病发生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试验,从而为根腐病防治提供依据。试验表明不同茬口对根腐病发生有很大影响;高温有利于病原菌菌丝的生长;甜菜不同品种抗病性有显著差异,以9103抗病性较好,新甜7号发病最重;根部损伤后有利于发病,适量施用氮肥或用缩节胺化学控制有减轻根腐病发病的作用;地势低洼不平有利于根腐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积温带间,甜菜LAI最大值表现为:一积温带>二积温带>三积温带>四积温带>五积温带。相邻积温带间,表现出高积温带块根增长速度快于低积温带和低积温带糖分积累速度快于高积温带的规律性。相邻积温带间甜菜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标准,相间积温带间产量差异均达到1%显著水准。相邻积温带间含糖率差异均达到1%显著水准。由南向北,≥10℃积温每减少100℃,含糖率增加0.32°S。  相似文献   

16.
纳米碳溶胶对烤烟根系生理特性及钾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纳米碳溶胶促进烤烟钾吸收的生理基础,利用水培试验和无菌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纳米碳溶胶对两个烤烟品种根系生理特性、钾素吸收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碳溶胶浓度(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和5~10 mg/L时,能显著促进K326和红花大金元(红大)根系生长,增加根系和地上部生物量,提高烟叶钾素吸收及积累量。随着纳米碳溶胶浓度的升高,两个烤烟品种的根系活力、根系吸收面积、根系阳离子交换量和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K326和红大K+通道基因NKT1和转运体基因Nt HAK1的表达量显著增加,提高了根系对钾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高级脂肪醇水乳剂(简称高脂膜)对甜菜褐斑病防治及产的作用。结果表明:甜菜叶簇生长、单位面积叶片重、功能叶片寿命和叶绿素含与甜菜的有关生理特性之间,受高脂膜浓度相互制约,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烟草催芽包衣种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根系发育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萌发时催芽与未催芽烟草裸种浸提液的电导率和相关酶活性进行了测定 ,并对催芽包衣种和普通包衣种成苗特征、根系发育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与未催芽的裸种相比 ,催芽烟草裸种的浸提液电导率明显降低 ,种子活力和相关酶活性提高。与普通包衣种相比 ,催芽包衣种成苗时烟苗根系活力、干物质的量和根冠比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侧根数目增加 ,同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升高。因此 ,催芽包衣的种子活力较高 ,所育烟苗根系发达 ,素质良好。  相似文献   

19.
微区框栽、田间试验和示范对比田均证实增产菌明显增加甜菜块根产量,并有提高含糖率的趋势。拌种处理对苗期立桔病、叶喷处理对中后期褐斑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增产菌处理提高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植株氮、磷、钾的吸收能力、明显增加根中细胞分裂素(DHZRs)、赤霉素(GA_(1·3·4·7))、生长素(IAA)的含量,降低根中脱落酸(ABA)含量,导致根中DHZRs+GA_(1·3·4·7)+IAA与ABA比率增高。上述结果是甜菜施用增产菌丰产增糖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研究了四个不同类型品种的甜菜在生育前期叶片和叶柄中的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酶活性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蔗糖含量的关系,并探讨了对生长发育和块根含糖率的影响。叶柄中蔗糖合成酶活性在不同类型品种间存在着差异。表现为丰产型品种大于高糖型品种,通过成对样本差异显著性测定达到了极显著程度(3.39867≤T≤5.06725P_(0.01)=3.25)。另外,14—18叶期叶柄中的蔗糖合成酶活性与收获期块根含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γ=—0.4847(α=0.005)。据此,甜菜生育前期叶柄中的蔗糖合成酶活性可作为选育或鉴定高糖型品种的参考指标。根据叶柄中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大于叶片,且蔗糖含量也是叶柄显著高于叶片的事实,甜菜叶柄中存在着蔗糖合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