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母绿矿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祖母绿矿床的地质-矿物学特征,祖母绿矿床可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型;(1)与花岗岩侵入体有关的祖母绿矿化作用;(2)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的祖母绿成矿作用,对一些典型的祖母绿矿床的地质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祖母绿的矿床类型及其包裹体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祖母绿矿床根据其成矿特点可分为气成热液型,热液型和伟晶岩型三种矿床类型。本文对不同类型的祖母绿中的包裹体作了对比研究,并由此得出结论:祖母绿在富含水或水蒸气的熔浆或矿液中形成,成矿元素开绿灯源于熔浆、矿液或围岩;祖母绿所含的包裹体与矿床类型有关;某些共生矿物可以作为祖母绿矿矿床的指示矿物;在些包裹体可以作为确定祖母绿产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一项新的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成矿作用的研究产生了新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这些资料支持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热液沉积的成因模式。一个综合性的模式提出把构造作用和化学作用统一起来,这使 Ottaway 等最近提出的模式形式无效。研究表明,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是由两阶段地质作用过程形成的,在整个成矿过程中,消减构造作用(shortening tectonics)不仅影响了哥伦比亚东科迪勒拉的两个边缘,而且还促使了早白垩世黑色页岩岩系中滑脱构造面、逆冲断层以及与逆冲断层有关的褶皱的形成。主要讨论了祖母绿矿床3个方面的问题:(1)非含矿脉系和伸展矿化脉系间的时间关系;(2)石墨与祖母绿矿化的伴生关系;(3)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中热化学硫酸盐的还原反应,这种反应通过热卤水与富含有机质地层的相互作用,把从热卤水中蒸发来源的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相似文献   

4.
近1000年来,哥伦比亚祖母绿矿床是世界上粒度最大、质量最好的祖母绿宝石的主要矿源,该祖母绿是含Cr和V的绿柱石变种。要知所发现祖母绿矿床均与火成岩有关,可哥伦比亚的祖母绿矿床却产在富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中,其成因无任何与火山活动有关的证据,成为长期令人不解的谜。本文披露Muzo矿山的一些证据(该矿山距波哥大约100公里),表明热液卤水将蒸发硫酸盐搬运至构造  相似文献   

5.
对于火山岩中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勘探涉及到识别象绿岩带这样有利的地质环境和确认其岩带中最有利于进行详勘的地区.经常用路线地质和地球物理测量来确定有利的地质环境,还经常可以用蚀变矿物学和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的知识,参照已知矿床周围出现的模式来确定靶区.热液成因的绿泥石的出现以及许多火山岩矿床下部补给带内异常富的铜含量就是这种特征的例子.热液绿泥石和铜的高含量出现在矿体附近,且范围局限.它们一旦在初期钻孔中  相似文献   

6.
颜平 《珠宝科技》1994,(2):45-45
页岩容矿型祖母绿矿床成矿理论新进展人们普遍地认为,页岩容广到祖母绿矿床是由侵人的花岗质或伟晶岩质岩浆和/或由其派生的流体相与先前已存在的沉积变质岩、火山变质岩或超基性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热液过程所致.关于这一类型矿床的成因分类,有人将它作为一种...  相似文献   

7.
许多作者提出的网脉状铜钼矿床分带图式都很相似,对于研究得较好的水平分带图式尤为明显,这证明此类矿床具有统一形成机制。在周围呈同心状地发育各种类型分带(蚀变分带、矿石分带、地球化学分带等)的斑岩岩株可作为一个典型例证。自岩株的中心至边部,各带替换最完全的形式有如下序列:长石化(通常在斑岩岩株内)—绢云母化(内、外接触带)—变安山岩化—粘土化—黄铁矿晕。无矿的石英核(单石英体或巨大的石英脉)与内带并存,而石英核外是角砾状或脉状矿石。大量的细脉浸染矿化都落在绢云母化带内,稍远一些为多金属矿化。  相似文献   

8.
对相山铀矿田中两个重要铀矿床邹家山矿床和山南矿床,在已有工作研究基础上,选取矿石中流体包裹体特征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均存在两个峰值区间,其中邹家山矿床低温阶段122~162℃、高温阶段242~298℃;山南低温阶段220.5~240℃、高温阶段261.7~298.2℃,其对应盐度变化范围邹家山2.98~3.28wt%、3.88~4.18wt%;山南5.97~7.97wt%、9.97~10.97wt%,均一温度与盐度呈正相关关系。邹家山矿床成矿流体密度为0.65~0.95g/cm3;山南矿床成矿流体密度为0.64~1g/cm3;两者密度较为一致。经过计算邹家山矿床成矿压力340.3×105Pa、204.57×105Pa,成矿深度为1.132km、0.68km;山南矿床成矿压力506.8×105Pa、781.8×105Pa,成矿深度1.6km、2.6km。其气相组分主要为H2,成矿环境均为还原环境。两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同源性,且成矿期次有所重叠,邹家山矿床主要受后期构造叠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巴卡曼拉(Bakamuna)区域内发现含刚玉矽卡岩矿床,对矿床地质、岩石和地球化学已进行了研究。矽卡岩矿泰由三种不同矿物带组成,刚玉矿化主要发生在最外带。矿床由后期岩浆溶液与大理岩相互作用而形成,实际上是富铝溶液形成Al_2O_3,呈刚玉的形态而沉淀的。  相似文献   

10.
在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区,狭窄的"绿岩"(超镁铁质及镁铁质火山岩)带及上覆沉积岩与广阔的"花岗岩"(花岗质侵入岩、片麻岩及混合岩)区相伴出现,因其缺乏任何清楚的现代类比物而长期困惑着地质学家们.不仅不能确定绿岩最初如何形成,而且对这类地区独特的构造、变质格局的成因及发育时间也争论不休.许多花岗岩-绿岩区显示出穹-脊的几何学特征,其中带状表壳岩(火山岩和沉积岩)出现在构造槽中,楔入于穹状花岗岩-片麻岩-混合岩杂岩体之间.在邻接穹隆的表壳岩系中出现典型的变质晕,接触带本身是剪切带.本文报道了巴西一个花岗岩-绿岩区的野外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型式形成于元古宙,比绿岩喷出时间晚500Ma.作者认为形成这种格局所必要的热体制及变形运动学可能发生于地壳伸展期,当时,热的基岩沿着超壳正断层系统向上输送到表壳岩系的底部.  相似文献   

11.
Dom Feliciano带(DFB)是巴西南部和乌鲁瓜前寒武纪地区的主要地质特征。在圣卡塔琳娜州,该带呈NE—SW向延伸,明显倾向NW。其内部可以分出两个成对的带:NW向片岩带和SE向花岗岩带。这两个带由Gercino大剪切带分开,该剪切带把花岗岩带推覆于片岩带之上。片岩带中花岗片麻岩与主要的变质事件有关,后来被侵位于第二次变形幕。可以鉴别出三种花岗岩类:(1)Valsungana岩套(V),等粗粒黑云母-微斜长石二长岩—正长花岗岩;(2)NovaTrento岩套(NT),为灰色中粒黑云母(白云母)  相似文献   

12.
邹妤  业冬  赵菜琼 《中国宝石》2009,(3):128-129
祖母绿是一种珍贵的宝石,以其纯正艳丽的绿色被誉为“绿色宝石之王”,主要产在哥伦比亚、巴西等地。1991年.我国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大丫口首次发现了具有商业价值的祖母绿矿,这是我国目前惟一找到的祖母绿矿床。  相似文献   

13.
ICA  林伟健 《中国宝石》2006,15(4):153-156
哥伦比亚祖母绿矿位于哥伦比亚首府波哥大东北部100英里的Boyceca州,这片多山的地区由安第斯山西洋山脉,中央山脉和东部山脉组成,纵横南北。  相似文献   

14.
充填熔岩气孔形成的玛瑙并非不常见,但形成具规模矿床的不多。河北宣化"战国红"玛瑙就是这类矿床的典型,解剖该矿床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勘查意义。通过矿区勘查发现,该类玛瑙产于近水平中侏罗统髫髻山组四段粗面熔岩中,为充填厘米级浑圆气孔之产物,矿体含矿率达0.7~1.2kg/m~3;矿体上覆髫髻山组五段火山集块岩、角砾岩。显微结构观察揭露浑圆状玛瑙矿石由韵律式隐晶燧石环带组成,环带间被细粒显晶石英及少量方解石充填;内含斑点状铁质、锰质杂质。扫描电子显微镜面扫描结合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杂质的质量分数及成分变化造就丰富多彩的玛瑙颜色。综合矿区地质、显微结构特点,该类玛瑙为晚期爆发式火山活动形成的富硅流体快速沉淀于先存熔岩气孔中的结果。每一韵律式燧石条带代表一次火山-流体活动,韵律间的粗晶石英或方解石代表火山爆发间隙。  相似文献   

15.
康拉德斑岩铜矿床中角砾岩的构造特征在地表没有显露,它们是在采矿作业中被发现,然后才进行调查的.这种爆发角砾岩的形状呈等轴状和线状延长体,称前者为角砾岩室(chamber),后者(与另外的矿床类比)为砾石岩墙和砾石岩脉.爆发(侵入)角砾岩由不同成分的碎屑物质  相似文献   

16.
Caue铁矿位于Sao Francisco地盾南部Itabira地区。在该区已确定出其变质程度达到角闪岩相三个地质单元:①太古代火山沉积层序;②元古代含铁建造单元;③元古代石英岩单元。含铁建造单元被角闪岩脉切割,在构造上被火山沉积层序内的滑石片岩和角闪岩叠覆。所有岩石均受到三期褶皱作用及相应的逆冲作用和石香肠化的影响。在含铁建造中渐进的简剪切由东向西持续进行从而形成D_1和D_2构造,D_3构造为具褶劈的开阔褶皱。 Caue含钯金矿床由5个矿体组成,其围岩为含铁建造单元内的多色赤铁岩。多色赤铁岩为强烈剪切、变质并已发生热液蚀变的苏必利尔湖型含铁建造,其组成为赤铁矿、石英、滑石、金云母,含少量的电气石、磷灰石和独居石。在Corpo Y矿体中,最高的金聚集出现在石英脉中,而在Corpo Y矿体、Central矿体、Aba Leste矿体和AbaNorte矿体中最高的金品位位于赤铁矿中局部石英聚集处。除Aba Norte矿体外,其余矿体中的矿体均平行于S_1面理。Aba Nortz矿体内,富金的香肠化赤铁矿脉平行于S_2。矿石矿物为:钯金、金、钯的氧化物和硒钯矿。主要成矿事件与热变质作用的峰值(T=600℃)一致,与D_1剪切作用和逆冲作用同期。与该事件有关的热液蚀变以形成滑石、金云母、电气石、赤铁矿和石英脉为特征,构成多色赤铁岩岩石类型。多色赤铁岩风化使硅酸盐蚀变成高岭土,氧化物蚀变为针铁矿。在高温和高氧逸度环境下,Pb和Au可能已经转换为氧化物络合物,它们的沉淀主要与pH值的增加相对应。这种现象可以作为矿化流体与多色赤铁岩再作用的结果出现,也可能代表蚀变的白云岩化氧化物相含铁建造(白云岩化铁英岩)。这些贵金属最可能的来源是太古代火山沉积岩层。根据Caue矿床的特征,有理由认为这是一种新的金矿类型,本文将其定义为“以强烈剪切和变质的苏必利尔湖型含铁建造为围岩的含钯金矿床”。沿Sao Francisco地盾南部的东部边界,其它的含钯金矿床也是以多色赤铁岩为围岩的,由此认为这种地质环境特别宜于该类型的矿床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苏联学者,如费尔斯曼(1955)把坡缕石称为俄罗斯矿物,因为早在18世纪初就把这种矿物描述为山软皮和山软木,主要与石棉有关。直到1860年,当在Perm省Popovka河附近的坡缕哥斯克(Palygorsk)矿区勘探山软皮矿床时,把这种稀有矿物推想为一种石棉的变种来加以描述。这种互相交织的纤维状矿物的原始描述表明了它含铝较高,依该矿床的产地而得名“坡缕石”,并把它作为一种新的矿物族。这种铝/镁含水硅酸盐矿物族的独特性质与石棉族矿物有着本质的差别,这种差别被后来在伏尔加附近发现的相似物质的描述所证实。  相似文献   

18.
约戈(Yogo)蓝宝石矿床位于蒙大拿州中部刘易斯顿南西72公里处,是美国最重要的宝石矿床之一。赋矿的约克岩脉产于蒙大拿州中部火成岩区。区内有多个碱性火成岩中心,约戈岩脉就产于其中的一个中心附近。 约戈岩脉几近垂直,侵入于缓倾斜的马迪森石灰岩中。顶端角砾化,碎屑为岩脉物质和围岩的混合物。岩石呈暗灰至绿灰色。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祖母绿中的矿物包裹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JEOL JXA-8600电子探针对11个宝石矿区的祖母绿和一块水热法合成祖母绿中的矿物包裹体进行了化学分析,产于澳大利亚、巴西、莫桑比克、俄罗斯、坦桑尼亚(Lake Manyata)和赞比亚的祖母绿属于“片岩型”矿床,这些包裹体中有云母、滑石、叶蜡石、绿泥石、硅灰石、铬铁矿、方解石、白云石、氧化铁、磷灰石、石英、黄铁矿、莹石和斜长石,哥伦比亚、尼日利亚和坦桑尼亚(Sumbawanga)矿床的地质背景形成了这些祖母绿中固体包裹体的共生组合(如,富含绿泥石的铝海绿石、闪锌矿、富钛云母、硬石膏和铍矿物)。  相似文献   

20.
江西赣州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稀土矿产资源的重要产出区域,该区域的稀土矿床具有非常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潜力也比较大。可是,现在很多稀土矿区的地质研究程度和找矿的远景都非常的低,稀土储量也不是很清楚。[1]对本地区稀土矿床成因类型划分、成矿作用方式,更是说法不一。稀土矿作为一种重要资源,研究和分析稀土矿床成因就显得十分有必要。笔者通过对该地区稀土矿床的成矿条件、成矿方式以及矿床成因的分析,认为该区主要的稀土矿床种类的具体成因类型为外生矿床中的风化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