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依据工程热力学与几何学相关知识,推导并建立了阀球密度、气液比与新型油气混输泵出口球阀滞后角之间的数学方程式,并对方程式进行了讨论。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不同工况时出口球阀的滞后角及不同阀球材质球阀的开启滞后角。由计算结果可得,气液比对滞后角影响较大,且两者为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由泵的泵进出口压力、转子尺寸、阀球密度、气体介质的比热比、球阀尺寸确定。由计算得到了阀球密度对滞后角的影响规律,滞后角随阀球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阀球密度对滞后角的影响较小。研究球阀滞后角的变化规律对改善球阀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滞后角方程式为该泵球阀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油气混输泵静叶内部流场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一典型的油气混输泵,以设计工况下泵的增压和效率提升为优化目标,设计了不同进口安放角的静叶,基于FLUENT软件,采用RNG k-ε模型、SIMPLEC算法对装配不同静叶的单级油气混输泵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出静叶区域内的压力分布,并分析出不同含气率下不同进口安放角的静叶叶型和混输泵增压及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静叶进口安放角的增大,混输泵的增压能力和气液混合能力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片背面产生低速脱流区的起始点逐渐向进口方向移动;较小的进口安放角使得动静叶交界处流速和压力的不均匀性增加。研究结果对混输泵静叶设计及优化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石油开采的油井生产环节,为了实现降低井口回压、增加原油产量和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必须采用油气多相混输泵对油气等多相混合介质进行增压输送。单螺杆式油气混输泵可以用于输送含有气、液和固体颗粒的多相介质,并可在短时间内输送纯气体介质,实现多相混输的目标。在油田混输系统的设计中,对混合介质和单螺杆式油气混输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为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
机械密封是双螺杆油气混输泵防止输送介质向外泄漏,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部件。由于塔河油田12区油气混输站输送的原油中含气量高、含硫化氢(H_2S)毒性气体,本文根据机械密封结构与工作原理,结合输送介质特性,考虑输送介质含气量高、含硫化氢(H_2S)毒性气体对机械密封的影响,分析对比了单端面密封、无压双重密封与有压双重密封等3种常用机械密封及其冲洗方案的特点,为双螺杆油气混输泵选择了合理的机械密封型式及冲洗冷却系统,确保了双螺杆混输泵的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往复泵的循环指示图建立了计算多相流往复泵有效功率的新方法,当往复泵所输送的流体为气液两相混合液时,往复泵的有效功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液体做功所消耗的功率;二是对气体作功所消耗的功率。 相似文献
12.
双螺杆多相混输泵转子变形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螺杆混输泵在输送高含气率介质时,泵内温升对泵内转子间隙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泵的容积效率,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造成转子卡死以及混输泵的损坏。本文建立转子模型对高含气率下双螺杆混输泵转子的热变形和力变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转子的热变形是转子变形的主要因素,螺杆转子的变形量会随着介质含气率的增加而增加,当含气率大于90%后,变形量显著增大,当含气率为99%时,径向最大变形量发生在出口端面的齿顶,轴向最大变形量发生在螺杆转子的吸入口侧轴的右端面上。通过分析变形对各间隙的影响后发现,齿根间隙变化最大,其次是齿顶间隙,而齿侧间隙几乎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根据往复泵的理论循环指示图,分别建立了气体按等温过程和多变过程压缩和膨胀时,气液均相流往复泵有效功率与有效扬程的计算公式。同时根据气液均相流能量平衡方程,建立了气液均相流往复泵有效功率与有效扬程的计算公式。两种方法所建立的有效功率与有效扬程的计算公式完全相同。分析结果表明,在气液均相流条件下,往复泵的有效功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液体作功所消耗的功率;二是对气体作功所消耗的功率,这部分功率取决于气体的压缩与膨胀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型涡旋式多相泵气液增压过程研究与设计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一种新型涡旋式气液多相混输泵,通过构建变啮合间隙涡旋齿型线,使其所形成的压缩腔存在一条通向排出口方向的内泄漏卸压通道,其增压过程如下:气液介质随着压缩腔容积的减小而压力升高,同时部分介质通过卸压通道被推入到排出口,防止因液相不可压缩而易出现的压缩腔内压力骤增问题。建立涡旋式多相泵的几何理论和工作中带有内泄漏的气液增压过程数学模型,求解得到增压过程中气液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对其工作过程中带有移动边界和气液混合增压的粘性非定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个工作腔内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分布,分析含气率、压缩腔容积变化率和啮合间隙等因素对增压过程的影响,形成了新型涡旋式多相泵的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6.
17.
18.
实际液压系统工作条件一直处于动态演变过程。为了分析变工况后新月形内齿轮泵空化流场的演进规律,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参数模型,该模型利用动网格技术及两相流模型相结合来模拟齿轮泵中含气油液的流动状况。根据因子水平表及正交表性质设计了正交试验方案,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试验对应的三维内流道模型并获得了流场特性及空化演进规律。结果表明:该类型齿轮泵中无明显困油区域,转子区是整个泵内压力最高也是最低的区域;转速一定时,油温对最低压力的影响最大,含气量次之,工作压力的影响可忽略;啮合区中的空化演进规律最为明显,气相整体呈现出先均匀分布,再分散集中,最后又均衡分布的变化规律;压力演变是气相发生运移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