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大采高工作面的推广,对有倾角环境下的大采高液压支架强度进行分析关系到煤矿企业安全高效生产。以ZY13000/26/55型大采高液压支架为例,用有限元分析软件Workbench对其在不同工作面倾角下进行了强度分析,并得到了支架整体和各主要零部件的受力云图和位移变形图。结果表明,在工作面倾角10°以下时,该支架强度能保证安全生产的需要,当工作面倾角大于10°时,需要对支架结构、材料等另行设计。该结论对大采高液压支架在不同工作面倾角下的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中,液压支架的稳定性成为了制约工作面高产高效的关键性因素。针对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支架的失稳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支架的防倒防滑措施进行了探讨,以确保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对大采高液压支架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了ZY9000/24/58型两柱掩护式大采高液压支架的横向稳定性、纵向稳定性和移架时的稳定性,以纵向抗倾倒稳定系数为例,分析工作面倾角变化时,抗倾倒稳定系数的变化规律,并对带压移架时的最小立柱主动力随工作面倾角变化的规律做了分析。结果表明,支架工作高度、工作面倾角、销轴间隙、重心位置等参数都影响支架的稳定性,分别提出了提高大采高液压支架相关稳定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建锋 《中州煤炭》2018,(9):190-193
大倾角工作面支架易发生滑动与咬架等现象,影响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以及工人安全。采用UDEC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了大倾角工作基本顶“砌体梁”结构的稳定性,模拟分析了大倾角工作面支架与围岩的关系。研究得出:为了确保大采高液压支架工作稳定性,必须使液压支架接顶,而且降架幅度不能太大,工作面采高不能起伏过大等。该研究可为大倾角工作面支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采高液压支架稳定性研究为切入点,对大采高支架的选型及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液压支架稳定性研究技术,有效解决了工作面煤壁片帮、架前冒顶、工作面设备防倒、防滑及过断层等技术难题,确保了大倾角大采高综采面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新型液压支架,该液压支架具有支护侧面围岩和支护工作面顶板的双重功能。适应大倾角大采高,操纵方便,移架灵活,工作安全,效率高,值得在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ZY10800/28/63型液压支架横向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ZY10800/28/63型大采高液压支架支护特点和几何结构出发,分别从支架连杆轴孔间隙、工作面倾角2方面,对该型支架的横向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5,(10):225-227
通过对河北某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实例的总结,得到了大倾角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的关键技术,包括液压支架、采煤机等成套设备的改造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适用性调整方法等,为类似工作面安全开采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雅 《煤》2022,(4):98-100
根据特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需要,研发设计了ZY18000/35/77D型大采高掩护式液压支架。文章阐述了支架的选型设计中支架支护强度和工作阻力的确定,以及平衡千斤顶保持力矩的计算,并对支架的护帮机构、液压控制系统和支架四连杆优化设计、运动分析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某矿8101大采高工作面生产地质条件下存在的液压支架倾倒、下滑失稳情况, 建立了大采高液压支架的力学模型, 分析了影响大采高支架稳定性的因素。当煤层倾角大于11.3°时应采取防滑措施, 当煤层倾角大于20.03°时应采取防倒措施。提出了安装防滑千斤顶、带压移架、优化移架顺序(成组移架, 组间由下而上, 组内由上而下)、提高工作面推进速度等措施, 并应用于实践, 有效控制了支架的下滑、倾倒, 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11.
李照刚  陈为亮  张建军 《矿冶》2017,26(5):45-49
综述了国内外从铅冰铜中湿法分离铜的方法和研究进展,介绍了氧化—酸浸法、氧化—碱浸法、氯化浸出法、氧化—氨浸法、矿浆电解法的浸出机理,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前景,氧压酸浸法在湿法处理铅冰铜领域将有较好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2.
研究悬振锥面选矿机对微细粒锡石的选别效果,确定悬振锥面选矿机盘面转动频率、盘面回旋振动频率及给矿量等主要技术参数。采用先重选后浮选的联合工艺,重选精矿浮选采用BY-9作捕收剂,BY-5抑制脉石矿物。给矿品位在0.282%条件下,通过悬振锥面选矿机预先富集,粗精矿再浮可获得含Sn 42.49%、回收率为48.46%的锡精矿。  相似文献   

13.
顶板破坏及断裂事故占矿井灾害事故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由于顶板破坏及断裂发生的主要诱因是剪切力,因此本文基于顶板剪切梁理论,结合平煤某矿FLAC3D煤岩层开采的有限元仿真结果,研究分析了采空区长度a值对煤层内部及顶板应力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煤矿顶板出现冲击地压危险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与采空区长度a值有关,采空区长度a值越大,出现冲击地压的可能性越大,且等效应力的最大值出现在采空区长度的二分之一处;二是与顶板承受的剪切应力值有关,当该值达到顶板剪切强度极限时,顶板与煤层组成的变形系统将失稳,出现冲击地压危险。有限元仿真结果与理论预测结果的一致性说明应用顶板剪切梁理论对顶板产生破坏及断裂的预测是准确的,同时对预测、预防冲击地压中顶板破坏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Pro/E/ADAMS/ANSYS的虚拟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Pro/E、ADAMS和ANSYS在各自领域内的自身优势,将三者有机联合起来进行虚拟设计。介绍了虚拟设计的流程及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传递。以机载式临时支护机为例,详细阐述了虚拟设计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一种以Fe3Al金属间化合物为基相,原位自生(Cr,Fe)7C3颗粒为陶瓷相的新型低成本金属陶瓷涂层及其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投料成分的精准设计,采用真空冶金+堕气雾化的冶金方法直接制备了(Cr,Fe)7C3/Fe3Al新型复合粉末,获得碳化物原位自生于Fe3Al基相且呈弥散分布的(Cr,Fe)7C3/Fe3Al金属陶瓷涂层原料;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制备(Cr,Fe)7C3/Fe3Al涂层,并通过销-盘往复干摩擦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具有原位自生(Cr,Fe)7C3颗粒弥散强化的(Cr,Fe)7C3/Fe3Al金属陶瓷涂层在室温及400℃下的耐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r,Fe)7C3/Fe3Al涂层的结合强度达到60.51Mpa,涂层硬度随温度升高衰减较慢,且在室温和400℃相应实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分别为0.7722和0.5634,均明显低于RuT350铸铁基体摩擦系数,400℃下其摩擦副的总磨损量仅为RuT350基体摩擦副总磨损量的50.4%,耐磨性优于Fe3Al涂层和NiCr-Mo-Cr3C2涂层。(Cr,Fe)7C3/Fe3Al具有较高的中高温耐磨性主要源于金属间化合物Fe3Al粘结相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具有异于普通合金的R现象,促使(Cr,Fe)7C3/Fe3Al具有较高的高温硬度,并存在大量弥散分布的细小(Cr,Fe)7C3晶粒,不易造成陶瓷颗粒从金属相中脱落在磨损表面形成第三粒的协同机制。研制的(Cr,Fe)7C3/Fe3Al涂层新材料在400℃左右的中低温下具有优异的耐摩擦磨损性能,且原材料成本低,具有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球矿业发展进入全新历史阶段,也面临着产品价格、生产成本、作业安全、从业人员等诸多挑战,发展智能化、无人化开采技术,建设智能矿山,是我国资源开发尤其是深部资源开采的必然选择。通过概述智能矿山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智能矿山的内涵,提出了两种典型智能矿山技术架构,对智能矿山建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梳理,并给出了建设思路与保障措施,为智能矿山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对矿山进行智能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垃圾焚烧厂产生的焚烧飞灰、钢渣、铬渣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玻璃化方法制备出CaO-SiO2-Fe2 O3体系低熔点玻璃固化体.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硼硅比对垃圾焚烧飞灰玻璃化的影响,考察了不同硼...  相似文献   

18.
Si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是未来航空发动机重要材料之一,其表面涂层是保护Si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针对陶瓷基复材表面的Sc2O3-Y2O3-ZrO2基可磨耗涂层与EBC涂层结合力不够高、应力匹配性差等问题,开展Sc2O3-Y2O3-ZrO2基梯度可磨耗涂层设计、制备与考核技术研究,并且与非梯度可磨耗涂层进行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梯度可磨耗涂层比非梯度可磨耗涂层结合强度提高了6.7%;在(1 250±50)℃高温冲击1 000次后,梯度可磨耗涂层剥落面积仅为非梯度可磨耗涂层剥落面积的1/6。因此,梯度可磨耗涂层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有望在未来航空发动机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沙涛  郑朝振  王志军  刘三平  秦树辰 《矿冶》2020,29(2):38-41,48
考察了新疆某高硅锌精矿矿石的主要元素分布、粒度、主要物相等矿石性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三分之一法(Radina法)、分粒级浸出、快速中和法和常规法等工艺处理该矿石的可行性,为此类高硅锌精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适合采用常规法处理该类矿石,在矿浆沉降中采用上清液自稀释降低矿浆浓度的方式可加速矿浆沉降,改善矿浆澄清性能。该工艺在处理高硅锌精矿中既能够确保浸出率又能够实现浸出矿浆良好的沉降,同时具有易于操作控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在硫酸化焙烧脱硒步骤前采用酸性氯化浸出脱除铜阳极泥中砷和锑。采用中心组合设计优化脱除铜阳极泥中砷和锑的实验参数。以硫酸浓度、盐酸浓度和反应温度为变量,砷和锑浸出率为响应值,建立高显著性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和三维响应曲面。建立高显著性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和三维响应曲面,以反映变量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得到的较优条件为硫酸2.8mol/L、盐酸1.0mol/L、温度90℃,此条件下砷锑浸出率响应值分别为99.10%和80.00%,实际值分别为99.60%和80.07%。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较优优区域,结果表明这些模型是可靠和准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