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ANSYS的织针淬火加热过程的温度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织针网带炉淬火,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织针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在淬火加热过程中,织针的内部温度并不完全相同,针勾部位升温较快,针身部位升温较慢。并且,网带速度的大小对织针的升温曲线影响较大,随着网带速度的提高,一方面织针在加热前期的内部温差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织针在加热后期的保温时间越来越短。依据模拟结果,提出了网带炉织针淬火加热工艺参数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提花片脆性较大、装针时易发生脆断,影响生产效率等现状,从结构、原材料化学成分及热处理工艺三个方面分析了可能造成503型提花片脆性的原因,通过对织针光亮化淬火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淬火加热温度和裂解介质浓度对提花片脆性有重要影响;得出淬火温度过高、裂解介质碳势过高会使提花片脆性增加,而在淬火加热温度不是很低的情况下,加热保温时间对表面硬度和织针脆性影响不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于世旺 《纺织器材》2006,33(5):16-18
针对织针产品细薄的特点及在淬火加热过程中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其表面氧化和脱碳的要求,详细分析并对比了工业酒精在织针淬火中作为保护气氛源的四种应用及其相关设备的配备和优缺点,指出在应用不同方法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乙醇裂化器是产生机针光亮淬火所需保护气的设备,它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保护气的产生效果。织针的淬火质量及能源的消耗。长期以来,我厂与全国大部分针厂一样,  相似文献   

5.
针织用针热处理及表面光整工艺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永海 《纺织器材》2005,32(1):30-32
根据针织用针采用的材料及热处理相变线 ,探讨了对织针进行淬火、回火的工艺实践和设备的使用、仪器的校正 ;同时 ,介绍使用托盘式抛光机对织针进行光整 ,将使织针表面达到较高要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织针强度和靭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T9A钢和70钢织针的强度、硬度和冲击韧性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织针经奥氏体成分不均匀化淬火和低温、中温及高温三次回火后,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高的强度和足够的韧性。对提高织针使用寿命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由江苏省靖江县新型电炉厂与上海纺织专科学校联合研制成功的连续网带式控制气氛热处理炉,最近在靖江通过了上海市纺织局和扬州市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并同意投入批量生产。该产品是在消化引进瑞士网带炉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设计制造的。网带式淬火炉是由网带输送零件,通过加热区加热到零件工艺规定的温度,然后自动进入淬火槽进行淬火。  相似文献   

8.
上海织针三厂除试制成功震动式织针自动淬火电炉(本刊1975年第12期已报道)外,还试制成功了薄型铣刀的自动淬火电炉。 该厂制造织针用的薄型铣刀的热处理,原来是由人工在煤炉上进行的,劳动生产率低,质量差。工人一直要在煤炉旁边操作,而且需要目测炉温,易损害视力,劳动强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因加热温度不够而使织针硬度不足的原因。一是所用的丝杠送针式马弗电炉,在清理丝杠上的积碳及氧化皮时,因时间有长短,导致丝杠八炉后,升温随之而变;一是炉温低于毫伏计所指示的温度,而毫伏计温度又与电炉密封性能有关。经采取相应措施后,织针淬火质量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0.
细、薄、长型织针在热处理时变形大,易造成废品.本文分析了织针热处理产生变形的原因,如热膨胀引起的变形,组织转变引起的变形,加热温度对变形的影响,工件原始状态对变形的影响等;提出解决织针热处理变形的方法,如消除加工应力及变形进行时效回火,选择及控制加热温度、冷却剂等.采用这种工艺,织针质量稳定,变形极微,能达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热处理电镀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提高φ0.15 mm钢帘线外绕丝的使用性能,同时能使钢丝适应明火炉→水浴淬火的工艺要求,设计总压缩率为97.03%,热处理Dv值为60 mm.m/min的φ0.87 mm电镀钢丝生产工艺,以代替φ0.75 mm钢丝生产外绕丝。对φ0.87 mm钢丝采用不同的奥氏体化工艺及水浴淬火工艺进行试验,明火炉4个加热区的温度分别为10001,010,10009,60℃;索氏体化为80 cm水浴+空冷。电度工艺采用先镀铜再镀锌+中频炉感应扩散。结果表明,在上述工艺条件下可以得到满足生产要求的热处理电镀钢丝。  相似文献   

12.
邢献强 《金属制品》2010,36(4):35-38
Φ8.0 mm 60Si2MnA热轧线材拉拔过程中有时出现频繁断丝。在其他化学成分变化较小,Mo质量分数分别为0.082%,0.078%,0.026%,0.005%时,前3种热轧线材显微组织中出现马氏体、贝氏体等异常组织。在850℃加热、保温15 min后,分别采用空冷、炉冷和油冷的工艺条件下,Mo质量分数分别为0.082%,0.078%的2个炉号试样直接空冷时,显微组织中出现异常组织,镶嵌后空冷,显微组织正常;Mo质量分数分别为0.026%,0.005%的2个炉号试样无论是直接空冷还是镶嵌后空冷,显微组织均正常。炉冷后,4个炉号试样的显微组织均正常;油冷后,4个炉号试样的显微组织均为正常的淬火组织马氏体加少量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13.
俞国峰 《金属制品》2002,28(6):12-14
根据奥氏体化组织转变原理 ,比较明火炉和马弗炉及不锈钢管式半明火炉的工艺特点 ,分析和探讨明火炉的优势和工艺特性。不同的炉子应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明火炉DV值较高 ,温度高、车速快 ,可以提高热效率。明火炉加热技术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张先鸣  冯琴 《金属制品》2010,36(5):46-48
连续式网带炉生产紧固件时,淬火冷却逐渐采用PAG淬火液取代淬火油。对PAG聚合物淬火液介质比例、温度、喷射速度、搅拌力度及搅拌角度等进行控制。12 m3淬火槽选用的空气冷却器功率为250 kW;热水流量35 m3/h,冷水流量47 m3/h;落料槽喷射管从Φ12 mm增大到Φ30 mm,增加孔的数量;高压喷射水泵功率为2.2kW,流量22.3 m3/h,扬程16 m;淬火槽搅拌电机功率从1.1 kW提高到2.8 kW,转速从1 100 r/min提高到1 440 r/min,螺旋桨直径为380 mm;淬火冷却介质选用UCON E聚合物淬火液,使用温度一般控制在30~45℃。高强度紧固件在连续式网带炉上热处理后显微组织为细针状马氏体,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5.
肖永清 《金属制品》2010,36(5):52-55
扭杆弹簧由于结构简单、质量小,不需润滑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扭杆弹簧最大工作应力已达到1 300MPa。扭杆弹簧一般应具有高的弹性极限、疲劳极限、冲击韧性及良好的热处理性能。扭杆弹簧加工过程中,切料应注意避免温度升高,镦锻时端部加热温度为950~1 000℃,镦锻后端部用退火炉加热并缓冷。铬锰弹簧钢淬火温度830~860℃,淬火冷却以垂直状态投入油中或用滚模压淬火,可防止或减小弯曲变形,应及时进行回火;为提高疲劳强度,一般应进行喷丸强化;为防止使用中的永久变形,按照负荷方向进行预扭试验,喷丸后的扭杆弹簧应及时涂漆防锈。  相似文献   

16.
钢丝传导加热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导加热方式常用于钢丝的热处理,铅浴热处理就是最典型的应用。依据热传导理论,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对铅浴加热的热传导过程进行分析,推导出传导加热方式下,不同直径钢丝的中心温度达到与表面温度相同时所需的时间与钢丝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即D2v为常数的基本规律。它不同于采用辐射加热方式时Dv为常数的规律,在生产工艺的制定及铅浴加热槽的设计中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17.
采用φ5.50 mm C82DA盘条为原料,经过预处理干拉、热处理电镀、湿式拉拔工艺制备φ0.71 mm大规格胶管钢丝。干拉采用5道次拉拔,总压缩率约为70%;热处理电镀Dv值为50 mm·m/min,明火炉4个区的加热温度分别为1 060,1 040,1 020,980℃,单段水浴淬火长度300 cm;电镀采用先镀铜、后镀锌、再进行感应加热热扩散工艺,镀层附着量为4.0 g/kg,镀层中铜质量分数为67.0%;电镀钢丝经轧尖引模机穿模,由55 kW水箱拉丝机拉拔。结果表明,生产的φ0.71 mm胶管钢丝破断力为1 020~1 045 N,弯曲25~39次,扭转37~51次。  相似文献   

18.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thermocouples and receptacles were studi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n the observed heat penetration rate of a conduction‐heating food packaged in 202 × 204 and 211 × 300 cans. The studies were conducted at two product initial temperatures (70 and 140F) and three retort temperatures (240, 250 and 260F) using an Allpax R&D retort.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cklund stainless steel receptacles and needle type thermocouples in 202 × 204 cans increased the apparent heat penetration rates significantly, which resulted in underestimated Ball Formula process times (≈5%) and overestimated process lethalities (≈27%). However, in the 211 × 300 cans only minimal effects were seen on the apparent heat penetration rates, Ball process times and resulting lethalities. The use of plastic Delrin receptacles and thermocouples in 202 × 204 and 211 × 300 cans produced results in close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thin‐gauge flexible thermocouples having minimum conduction error.  相似文献   

19.
徐效谦 《金属制品》2006,32(5):39-41
说明钢丝加热、炉体表面散热和电功率计算公式。以具体实例计算出装炉量为8~15 t,最高使用温度为900℃的退火炉在考虑装料炉架、炉盖、内胆、保护气体和冷却水消耗情况下的加热功率为280 kW,并以此为基础,推算出不同退火温度和不同装炉量时的加热时间,为制定退火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