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5)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感受和鉴赏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并使他们运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来表现和创造美。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审美教育的实践,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健康的情操,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
美育也叫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对人生情趣与理想的追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将美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5)
<正>审美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产生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语文学科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美,感受美,获得美的陶冶,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一、主题交际,体会表达艺术在组织学生参加审美实践活动的时候,我首先鼓励学生参与到主题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在欣赏美的同时表达对美的感受。感知是进入审美体验的门户,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3)
语文属于小学课程中比较感性的一门课,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入美育。文章从美文朗读,引导学生体验语境美;美文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美文想象,引导学生激发创造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2)
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后,小学美术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审美教育作为小学美术中培养和塑造小学生综合素质与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新形势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要在讲解美术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水平,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该文阐述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对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有效措施,旨在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感的培养,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从初读课文感受美、细读课文体验美、精读课文理解美、生活实践创造美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6)
审美教育是语言教学的关键,让小学语文主课堂充满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审美观,学生能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得到美的体验,感受到美的熏陶,得到自我完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2)
语文教学是一门生活教育,是教会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教育。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培养他们具有一双会审美的眼睛,从而发现生活的美,体验生活的美,进而陶冶学生对美的观察与感受,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主动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和思考,并将这种美渗透到生活化的写作中,让他们主动地去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不仅会让他们热爱生活,还会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1)
<正>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美育不能放松,有些学生审美意识不强、缺乏审美能力,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资源非常丰富,为审美教育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方便。语文课标也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美育,促使学生做有品位的人,过有品位的生活。我试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在美的氛围和环境中受到陶冶,从而强化学生对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3)
依据新课标对中学生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要求,中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就是一种审美教育,是一个发掘美、创造美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文学欣赏的手法,创造审美情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将美育渗透其中,指导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