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14)
CDIO是前沿的工程教育模式,将CDIO理念引入中职数控教学,能够更好地考核、诊断和促进学生学习,指导和改进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职数控教学借鉴和应用CDIO模式,要对教学设计和实施、学习效果评价及其反馈、教学修订完善进行综合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
CDIO培养模式和理念为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方向。本文试图从CDIO工程教育的过程———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角度,将理工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分为创意、立项、创作、实战四个模块。按照CDIO大纲要求,制定理工科大学生在每个模块里应达到的培养目标,组织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7)
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对创新工程人才的需求,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中是培养高层次工程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课题组对CDIO模式下微处理器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总结,最后探究了CDIO模式下提高微处理器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对实践CDIO教育模式的其他课程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4)
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是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课程内容抽象、涉及数学基础知识广泛,公式复杂众多及数学推导繁杂的特点。CDIO工程教育模式(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十二条标准。该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交流沟通,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将CDIO理念应用于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教学中,可以解决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失衡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意识。  相似文献   

5.
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战略目标的要求,结合CDIO教育理念和质量管理基本原则,针对传热学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文章对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实践过程和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分析了CDIO大工程理念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传热学课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1)
CDIO理念作为工程教育理念在实践中被证实是十分有效的,其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教学载体,该模式同样适用于高职动漫人才培养的改革。笔者结合学校基于CDIO理念的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从CDIO理念应用在高职动漫人才培养改革中的可行性、对确立高职动漫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对高职动漫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决定性等方面分析CDIO理念在高职动漫人才培养改革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8)
本文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高职院校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系统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目前高职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CDIO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采用的方法,以及设计出以"构思-设计-实施-运作"为一体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8.
面对目前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复杂性问题,文章尝试从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体系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复杂学习理论和CDIO教育理念在工程管理专业硕士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基于复杂学习理论的CDIO工程教育体系及其实施的保障机制。结果表明,将复杂学习理论与CDIO教育理念有机融合可以形成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较适合工程管理专业硕士阶段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
按照CDIO的教育理念,对现有的测控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探索测控专业面向CDIO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提出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设计为导向、基于CDIO工程模式的综合培养方式,建立基于CDIO模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方案和课程知识能力体系。在学校实践教学培养的基础上,从高校教育界和产业界两方面进一步构建面向CDIO的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分类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5)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特征下,高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的引导也变得尤为重要。项目组结合黄淮学院创新创意课程开设的现状,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基于CDIO国际工程教育先进理念,提出创新创意课程与专业实践平台相结合的创新创意实践教学方法,并以搬货机器人项目的实现过程为例对CDIO模式教学过程进行实践,为专业的发展与学生创新意识的统一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