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9)
古诗词教学,应用古诗词承载的文化内涵熏陶学生。教师在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同时,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体会情感,同时运用多种策略带领学生入情悟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0)
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教学内容又过于枯燥,无法让小学生对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有较清楚的认识,要想改变这种低效率、低成功性的教学方式,教师首先要提高朗读古诗词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比重,其次要引导学生仔细剖析古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最后要通过时代背景分析介绍让小学生融入古诗词所描述的情境中。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古诗,自觉地积累、感知和运用,提高其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初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诗词审美鉴赏意识,但能力不高。想要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就要指导他们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才能领略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这就期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切身感受诗词的情感变化,不断地在体悟中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1.借助音韵,领略情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5)
在新课改理念、文化自信理念引领下,部编版语文教材大幅增加了传统文化的比例。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学重点,又是语文教学难点。引领小学生鉴赏古诗词、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教师应该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发小学生情感共鸣;指导朗读,准确把握古诗词情感;介绍背景,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并鼓励小学生进行个性创编,获得深刻情感体验,从而在提高小学生古诗词欣赏水平的同时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0):16-17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诗歌教学的美育功能,展现诗歌的魅力。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美育资源,引导学生品读古诗词,寓审美教育于古诗词教学之中,以美的形象去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5)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而古诗词产生的年代久远,学生对古诗词比较陌生,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也比较少,加上学生已有的阅读积淀有限,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准确把握作品情感,让学生与诗人词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就需要教师形成开放的语文教学观,采用各种方法适时适度适量进行有效的拓展,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建筑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12)
古诗词是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文化的精粹,是世界上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种表现形式。古诗词教学一直贯穿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乃至到人生尽头的学习中,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意识,教授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过程中,从各种文学角度感知古诗词中作者饱满的感情、高超的写作艺术、丰富的诗词意境等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4)
新型的美术综合课程提倡以情感体验为中心综合构建知识。教师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潜能;优化课堂情境,培育学生美感;运用课堂情境,促进学生表现;凭借课堂情境,完善技能操作。建构以情感体验为中心的美术综合课程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美术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0)
<正>"翻转课堂"很适合当前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因为它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采取"以学定教"的方式,老师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设计情境,让学生体味到古诗词的意境美、音韵美、情感美。但是小学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9)
<正>小学阶段,学生习作起点低,面对难度较大的写作学习,学生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教师要抓住突破口,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体会情感、获得感悟,实现情感与写作技巧的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顺写作思维,与写作情感形成高度契合,进而提升小学生写作兴趣,助力学生写作学习。一、设置生活情境,生发写作动机作为写作的源泉活水,生活带给学生的启示是丰富多样的。教师要从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入手,从最贴近学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