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6)
<正>阅读与写作原本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关系密不可分。叶圣陶老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课标》也在第一学段要求"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在第二、三学段中分别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7)
文字有感动人心的力量,览古圣今贤书写人生之文字,常令我们"于我心有戚戚焉"。若想对人生有更深的感悟,须广泛阅读,与文者对话,思接千载,心骛八极,方能至"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之境界。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学生写平凡事、身边事、真实事;教育学生真心为人,真情为文,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1)
作文脱离生活,学生作文模式化、无话可说。这与新课标下所倡导的"作文回归生活,作文个性化"的精髓相违背。通过大量的阅读、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细节来充实作文、用多彩的语言来展示生活。从而使学生作文接地气,有个人气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9)
<正>个性化写作要求写出"活生生的这一个",与众不同,彰显自我,"我手写我心"。但实际的写作却是泥沙俱下,伪"个性化"充斥其中。究其原因,可能是学生为了让自己的作文成为优秀作文,将别人的生活化为自己的,结果不实际,不真实。当然,有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阅读的文学作品比较少,积累的内容不够,而且基础比较薄弱,也没有机会去体会生活,但又想让自己的作文选材与众不同,于是就会编写悲惨的际遇,放大人生之不幸。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34)
<正>叶圣陶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现实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素材,表达真实的生活体验。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提高其语言素养。如此,学生才能用自己的笔去描绘多彩的生活,让生活成为作文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7)
素材的积累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中之中,教师要把握好作文的源头活水,让学生从自我的学习和生活中找到作文的第一资料,通过实践、学习、交际和阅读等渠道,为作文提供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12)
<正>一、开放习作的内容,让作文内容更贴近学生学生所写的内容应该是多元的,多彩的,个性的。个性化的作文才有生命力。"我手写我心",真情体验才能感动人。让学生尝试写童话、语言、儿歌、童谣。这很符合儿童的口味。无论是写"真实的生活"还是写"生活的真实",只要是真正反映孩子对生活的体验、感受,能表现童真、童趣就行。在班级开展的"唱响七彩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4)
语文学习中,阅读与作文平分秋色。而"作文,作文,让我头疼",学生苦于无法下笔,教师困于素材贫乏。如果把这个令师生头疼的问题放到生活的许多情境里,慢慢寻,细细品,定然回味无穷。寻找生活契机,并以此为作文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生活中练习作文,还原了真实写作和写作的真实过程。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5)
文学作品贵以情感人,尤其是写人的抒情性的文字。作文者应"情动而辞发"、"为情而造文",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佳作。而欣赏者相应的,也应该怀着"同情之理解"与"理解之同情",去"披文以入情",才能深切感受作品的情感意蕴,收获感动,得到审美熏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5)
<正>常听到学生感叹:"作文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确,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作文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话题。虽然她占据了中考试卷的半壁江山,但是,想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她,却是一件难事。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永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现在的学生并不缺少生活经历,他们无时不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但是,为什么有了丰富的生活泉源,却依然淌不出活泼的溪水呢?问题在于泉眼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