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8,(1)
"微课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是一种关键的学习模式,作为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模式与手段,主要就是通过对碎片化知识进行整合,利用时间碎片化的优势,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与分析,这样可以有效地补充教学内容,强化知识理解,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对微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灵活的应用,这样才可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1)
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并且随着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该项教学方法在多种学科得到了广大的应用,其中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存在很大的发展前景。逻辑思维的培养是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微课程因其具有针对性强、画面冲击感强烈、灵活学习的特征,对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采用建立中学生微课程地理应用教学体系、提高教师微课程设计能力及提高学生学习本领等方法,能有效提高应用微课程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正>微课是近年来教育教学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是信息时代下发展的产物。这一课程形式具有个性化、高度凝练、利于共享的特点,在教学上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利于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应用,便于课程的顺利开展。1.课前导入应用在正式进入英语课程内容的讲授之前,运用微课进行课程导入有两种功效。一是可让学生根据微课内容进行预习、复习;二是可创设良好学习氛围。微课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将课程中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高度凝练,学生在观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4)
本文就"微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进行了综述,研究探索了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资源设计、开发与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微课程"评价与反思,并展望了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26)
<正>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程渐渐兴起,它以短小精悍、资源共享、应用广泛等特点逐渐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这种学习模式不仅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还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德育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德育课程形式,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开发潜力,似一股源头活水为我们的传统德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它是以生活中反映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的直观生动的事件为内容,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初中化学教学也相继开展了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活动。"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学学案为主要载体,通过导学的方法将课堂学习主导权交给学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化学课程的学习。文章主要针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作深入分析,以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探究性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9)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与发展,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也在发生着飞跃式的变革。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掌握和应用。在统编版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微课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中提高学习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
<正>微课是指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围绕学科知识点精心制作的视频课程。微课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资源容量小的特点。"微课"也是一种课程形式,具有清晰的教学目标,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主题更明确,教学针对性更强,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而语文新课改也为微课的应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微课的引入将彻底改变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微课给他们带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0)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慕课"、"微课"资源,催生了线上与课堂教学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发展,实现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媒介的多重融合,更能够优势互补,提升教学成效。现结合古代文学课程,就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8)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全世界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微时代",而微课程也应运而生,以其短小精悍、可视化的特点备受关注。项目组以"太极护国菜"的微课程制作为例,探讨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建立一套体系化的微课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弘扬潮州菜文化,促进其发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