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9)
文章梳理了我国研究者基于不同视角对幼儿园物质—空间环境潜在功能的理解与诠释,以便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物质—空间环境的教育意义。同时也发现已有研究还不够完善,后继研究还需要在丰富幼儿园物质—空间类隐性课程的研究内容、均衡与综合运用隐性课程各类研究方法、增加对物质—空间环境的人格发展功能的探讨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29)
汉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除了范围和内容广泛,还有语言环境隐性发挥作用的特点,对此汉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利用好。隐性课程发挥积极的作用具有时间较长的特点,汉语教师要有耐心等待隐性课程出现效果以便利用好隐性课程这方面的作用。隐性课程内容丰富,汉语教师在利用时可以有许多作为,需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开发适用的隐性课程。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隐性课程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受到重视。在日常教育教学研究中,教师可以从自身、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等三方面尝试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并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隐性教学对隐性课程资源进行整合。这有助于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任务(显性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为学生学英语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0)
国内隐性课程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园范围内物质、制度和文化环境方面建设。论文针对护理学生10个月的临床实习主要集中在临床科室的现状,首先分析了临床科室加强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有针对性的提出临床科室隐性课程内容与实施方法,最后阐述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有助于加强专业素质训练、端正职业态度、强化专业能力、提高道德修养和优化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0)
文章从隐性课程的概念入手,以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2009级室内设计教学实验班为例,试图通过分析该班隐性课程的设置及教学,阐明隐性课程对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积极作用,促使更多的艺术设计学科教育者关注和研究隐性课程,以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23-25
基于师范院校教师的视角,教育类课程开发存在三方面的资源限制:学校环境之限、教师经验之限和学生认识之限。课程开发实践显示,微型课程是对上述限制的超越之路。教师教育微型课程开发要遵循相应的程序,做到以班课为本、以师生学习为本、以课堂互动为本。  相似文献   

7.
王娟芬  刘涛 《安徽建筑》2015,22(3):44+218
面向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设计类课程的整合和优化,将是建筑学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文章从建筑设计课程的特点出发,基于信息技术的优势,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设计类课程中运用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设计类课程教学效果、不断丰富教学资源,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8.
从通识教育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概念与内涵入手,分析了两者的契合与联系,提出将通识教育的理念融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利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践平台开发通识教育隐性课程,从而彼此促进,使两者在中国大学中深深扎根。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1)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关注了课程生成性资源,其开发与利用也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与方式。生成教育理念已经愈发得到更多教师的关心与重视,因此,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成为实现生成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旨在探索小学语文课程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5)
英语隐性课程实践要点综合把握,是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主导方式。为此,本文从隐性课程实践环境、开展条件等方面,对利用英语隐性课程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方式加以分析,以达到明晰教学要点,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7)
校本课程是自国家确立三级课程体系之后大力发展的项目,总体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各地区不断探索与实践后,发现校本课程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这些难题也是教育发展与创新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情况及相关研究结果,明确校本课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可能的解决策略,期望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与努力,加深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使师生的生命成长与校本课程的开发达到共生共长。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1,(9)
实施自然教育课程是当前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取向,但在实践中人们对于自然教育课程的理解并不统一。研究从自然主义教育、自然教育、亲自然教育等相关概念的分析入手,认为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内涵包括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与开发的旨在培养幼儿"亲近自然、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动方案、教育活动或手段的总和。其概念外延主要包括对"自然物与自然现象""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等方面的探索与相关美的感受。只有准确把握自然教育课程的内涵与外延,才能在教育实践中落实自然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33)
隐性课程对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护士相比医生更容易体验患者内心的精神需求,这就迫切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爱心、同情心、责任心等人文关怀素养。因此,如何在新时期护理专业教育理念下开发隐性课程,以提升护生人文素养水平已成为护理人文教育探讨的重点。本文就此进行了隐性课程视角下护理人文课程设计的探讨,从护生、教师、护理人文隐性课程的情景化设计三个方面入手,以培养护生的人文素养、人文内涵、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潮流下,通过多样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当下众多学校及教育机构一种重要的教学途径。高校的教学由于其知识结构的复杂性、专业性和综合性,从而使得针对其专业教学的网络移动平台建设发展较为缓慢。通过对室内设计类课程教学APP的开发、建设与应用研究,探究信息技术下环境设计专业新型的教学模式,致力于解决如何将室内设计类课程的专业教学APP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支持、辅助高校教学并促进学生在课前、课内及课后进行自主学习,进一步深化和扩充了信息新技术背景下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为室内设计类课程的个性化教与学探索出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对理工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理工科高校人文教育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最为关键的环节。通过梳理国内外高校人文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分析国内理工科高校近年在人文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课程建设体系提出进一步开发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艺术类院校的建筑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发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隐性知识"的传授存在一定的困境,因此通过对"隐性知识"的定义、特征等各个维度的分析,引入对"隐性知识"传授较为匹配的"师徒制"的教学模式,结合建筑模型制作这一门课程的教学探索,总结出"师徒制"的教学模式对建筑教育中隐性知识传授的优势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建筑(建成环境)更新、再利用已经成为当代建筑行业十分重要和普遍的工作。从新建到再利用、从保护到活化的转变对当下建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建筑教育中建筑史和建筑设计相关课程所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学院通过改革史学课程、将遗产价值导向置入建筑设计选修课等方式进行探索,一方面以设计教育为史学课程教学目的;另一方面以遗产价值评估作为设计决策的指导和评判标准,实现史学理论教育与设计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在宏观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中完成设计/规划的能力。这一探索和所取得的经验,为中国建筑教育改革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吕琳  刘晖  杨建辉 《风景园林》2019,26(S2):29-3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立足中国西部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特征,持续探索自身的培养模式与发展方向。公园设计课程依托建筑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与学科优势,结合该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办学理念,经历8年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和经验。在介绍该校公园设计课程基本概况、教学目标与内容的基础上,着重论述课程“关注过程—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教学理念,即强调一个过程(景观认知—诊断—设计)、两种思维(设计思维+规划思维)和多项能力(基本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并详细阐述从“承文化—重生态—融创新”的办学特色出发实施的设计选题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2)
在传统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教材局限性的影响,将教学更多地关注于大纲、教材和教参上,而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关注得很少。然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关系到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而且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正是新一轮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开发与利用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呢?本文对此进行以下浅谈。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2)
示范性幼儿园通过"结对"帮扶、示范课展示与探讨、专题研讨、培训活动、跟岗指导、课题引领等示范途径,传递和诠释教育思想、办园经验、环境创设、保育工作、家园社区指导、幼儿园发展规划、课程开发、办园特色等示范内容,实现先进的幼儿园管理理念和保教经验的有效辐射和传承,在合作研究与探索中促进幼儿快乐成长,以此推进区域内幼儿园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带动幼教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