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17)
作为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和倡导者,川端康成曾积极实践新感觉派的理论主张,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本文主要探讨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对新感觉派艺术手法的熟练运用,和他对新感觉派理论的思考与创新,以及他在卓越的小说艺术中体现出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2-3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五次流泪的细节分析,结合上下文以及日本文化的特点,解释了流泪情节的合理性以及内涵,探索出流泪起到了深化人物形象、阐释和丰富人物关系、体现小说艺术特点和主题的作用,并且进一步补充了《雪国》的理解途径和阅读视角。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6)
在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永远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女性,文学也就失去了意义。文学因为女性人物的存在而更加的饱满生动、绚丽多彩。《左传》中刻画了一系列的女性人物形象,各个血肉丰满、鲜活生动。《左传》的宗旨是"书美以彰善,记恶以惩戒",它将女性人物形象分为两大类,即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作者所褒扬的是那些才识卓越、政治洞察力敏锐的女性,而抨击的则是那些心地恶毒、糜烂荒淫的女性。本文拟对《左传》中女性的人物形象和文化意义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其女性人物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9)
川端康成(1899—1972),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当代作家。其文学创作活动开始于1914年,终止于1972年,代表作品有《雪国》、《伊豆的舞女》、《古都》、《千只鹤》、《月兮月兮》等。在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活动中,川端康成大胆的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写作手法进行了借鉴,同时也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的古典神韵之美,其中川端康成在作品中对于日本民俗文化风情的变现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川端康成部分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独特魅力的日本民俗文化风情,展示其对于日本文学,亚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9)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以下简称《乱点》)是冯梦龙《醒世恒言》中的充满喜剧效果、饶有趣味的短篇小说。小说以刘、孙两家婚配纠纷为主线,讲述了三对青年男女阴差阳错的婚姻故事以及刘孙裴徐四家的家庭纠葛。人物的刻画与设定是此篇小说的"重头戏",多个人物形象的错综交织是构成故事复杂性和可读性的基础,人物形象的设定与人际关系的变化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动力,乔太守最终之"乱点"是化解纠纷、明晰事理的关键。本文将从人物身份、角色设定以及人物关系等角度,解开人物形象的"谜团",于"乱"中洞悉明朝市井风情。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8)
带着"新感觉派"、"意识流"等西方文学理论与表述方法,川端康成不断地向着传统大和文化皈依溯源,而《雪国》的创作可以说是川端康成"新潮"与"传统"的荟萃,是他二战前后作品的集大成者,是他审美意识形态中潜在的传统的苏醒,是一次向日本传统审美的回归和追溯。这种文化、精神的拉扯成就了《雪国》的不灭之美。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0)
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明清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其中《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成书以来一直为广大民众所喜爱,究其原因当为两书塑造人物的成功所至。《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个性较固定,终其一生变化不大,有人物本身的鲜明特点。《水浒传》的人物也是个个有自己的特色,但施耐庵和罗贯中的二人创作对罗贯中一人创作的《三国演义》多有超越,至少在人物刻画上《水浒传》中人物比较《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不再是脸谱化的一种性格,其性格往往具有复杂多变性。另外《水浒传》中人物形象刻画比较《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更加注重人物的语言和人物行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3)
《湘西秘史》是作家李怀荪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创作的一部集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人性情感为一体的长篇小说。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间交织的爱恨情仇等,在湘西独特的地域文化的渲染烘托下积淀,从而显示出别具风格、蕴藉深厚小说特色。因此,《湘西秘史》不仅仅是一部简单地通过情节推动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性特点的小说,更重要的是它透过文字折射出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下形成的湘西独特的民俗风情。本文就《湘西秘史》中民俗风情的刻画展开论述,重点研究小说对湘西独特地域文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4)
《绿野仙踪》是清代一部集世情、历史、神魔的小说。小说塑造了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为小说筑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部小说中,女性只是作为一个陪衬,并不是主要的角色。这些作为配角的女性形象,写得有血有肉,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8)
太宰治是"私小说"领域中的天才作家,他被视为日本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代表作之一,在《人间失格》中,太宰治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女性形象也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据这些女性形象对小说作品主人公以及情节的影响,文章将对常子、静子以及良子三个女性形象以及这些女性形象在塑造与呈现中的错位现象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7)
基于《战国策》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比较突出的成就,结合当前比较成熟的形象学及其他相关文学理论,本文主要探讨了《战国策》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本文认为,《战国策》以描写人物为主旨,以人为中心来组织材料、描述事件,注重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以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人物的性格,大量运用了虚构的描写方式。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6)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初识"荣国府内建筑结构和结识大部分女性长辈的过程,堪称《红楼梦》的真正开篇。语言是反映人物性格的重要载体,所谓"言出心声",从人物语言的刻画发现人物的整体性格,见微知著。王熙凤的善于逢迎、八面玲珑,林黛玉的寄人篱下、小心谨慎皆随着作者语言功力的运用,跃然纸上。每个人物都是独立的个体,栩栩如生,值得学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本文将从人物语言的角度剖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感悟经典著作,走进小说人物内心。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
《白马酒店》是阿加莎非常特别的一本小说,它虽不是阿加莎的代表作,但这部小说对于人物关系的澄清,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语言的描写却有其独到之处。而这些恰巧是阿加莎独有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的体现。《白马酒店》中人物的出现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登场的,由人及事,在一个又一个人物登场之后,谜雾也逐渐被揭开,真相也慢慢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5):16-17
小说《祝福》几乎整篇都在铺垫和展示祥林嫂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在塑造祥林嫂的人物形象过程中,鲁迅通过很多色彩意象的写作手法,血淋淋地演绎着祥林嫂悲凉凄苦的命运。同时也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身世。在鲁迅众多作品中,常常会有一些不同色彩的暗喻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不同的色彩在其作品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从而使鲁迅的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小说《祝福》就是这样的作品。在刻画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时,小说中多处用了各种颜色对她的生存状态进行一种动态关照式的意象表达,使人物形象成熟而丰满,具有追溯历史和驻足当下的意义。以下从人物形象的色彩、死亡悲剧的色彩两方面对《祝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7)
《雪国》描写了岛村三次来到雪国与驹子发生的故事,它以岛村的视角进行叙述,以细腻敏感的笔触描述了驹子的两段爱情悲剧,通过驹子对待爱情的态度,展现了她的女性美。同时《雪国》通过具有女性美的驹子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当时处于社会下层的人物尤其是下层妇女的悲惨境遇,引发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8)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对小说《讹诈》人际意义进行研究。旨在从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角度,探讨《讹诈》最具有代表性的实现人际意义的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对构筑小说人际意义的贡献。研究发现,人物对话中语气系统选择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揭示了人物间的权势关系和性格特征;情态系统选择符合故事情节发展以及人物的地位、性格和态度。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12)
道具是戏剧演出中常见的舞台用品,作家在小说创作中,也会常常借鉴戏剧艺术的成果,将道具运用在小说文本中,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活。在初中小说阅读教学中,以道具为抓手,能引导学生品读出小说人物形象的无穷韵味。具体做法有:唤醒旧知,探究人物性格;还原情境,窥视人物心理;咀嚼细节,揣摩人物情感。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6)
在获得第149届芥川奖小说《指甲与眼睛》中,藤野可织以第二人称的独特文学创作手法,刻画了一个鲜明的日本家庭主妇形象。本文围绕小说中的主人公麻衣,分析其与"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关系,探究麻衣这一日本女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3)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早期作品多描写下层女性纯洁的感情以及很多不幸经历。其中代表作品《伊豆的舞女》作为其成名作,具有文笔清新,基调恬静,情感纯净唯美等特点,自1926年公开发表以来,很多评论、研究的文章也相继问世,特别是从人生观,审美意识等角度的研究更是不断的深化。本文意欲通过分析《伊豆的舞女》全文中语气助词"よ"和"ね"的语言背景,结合"よ"和"ね"的用法特点,从而了解小说中人物的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7)
《战国策》中运用侧面描写去间接地塑造人物形象和刻画人物性格,即借助描写与其相关的其他人或事物,从侧面间接地表现对象,让描写更加具有张力和表现力。这样的手法在《战国策》文中的运用已臻成熟,在对刺客形象的描写中也大量运用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其作用主要有交待背景、设置伏笔、突出人物形象或性格、强调人物影响力等,打破了正面描写的单调感,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产生了巧妙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