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27)
文章从初中化学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入手,分析当前传统文化寓教于初中化学教育的现状,结合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精神和教学实践经验,对进一步推动初中化学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7)
文章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为例,深入分析了高职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认知、正向影响、意义与作用,梳理了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提出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师生全员应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为平台,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专业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传承特色"京商文化","诚信文化"行业文化、产业文化,深入开展地域文化研究,构建以财贸文化为特色的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为高职院校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3):47-5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首先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具有提升留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增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随后从留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针对性弱、教管人员思教主体性发挥不足、留学生生源汉语言基础差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留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问题,最后,针对来华留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提出多项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8)
分析当前农村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农村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全面提升农村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质量提供极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国家、对学校、对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意义,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分有必要了解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结合自身实际探析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深刻的现代价值,是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性格与国民性的必然途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不仅能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让其能够充分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4)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教师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尝试,以期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1)
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人格培养相结合,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境界。把"诵读经典,传承文明"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活动,精心打造校园浓郁的诵读氛围,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4):54-55
对罪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延续中华传统美德的客观需要和罪犯转为合格公民的现实需要,也是贯彻国家政策要求、习总书记讲话的重要举措,更是实施以德治国有力手段。所以,加强对罪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找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罪犯教育改造的契合点,坚持"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选择科学合理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运用有效生动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来改造罪犯、完善罪犯人格、帮助罪犯回归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4)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对当代文化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同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及创造力的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因此,我们应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其中,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