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5,(1)
<正>一、内容主题的选择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美语文教材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语文教材对情感道德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关注较多,同时更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美国语文教材在自然描写和传统历史文化上比重较大,强调公民教育,强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如何协调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问题,阅读内容更是愈加强调其"语文味"。21世纪新课程改革以来,"科学"一词几乎成了"机械""应试""技术""工具"等的代名词,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各层面愈来愈呈现出"人文感悟"的基本取向,其"科学性"也越来越稀薄。如果没有"科学性"的阅读内容和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2)
作为我国20世纪的语文教育先驱,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有很多的启示,叶圣陶的"语文教程性质观""语文教材观""语文教学观"以及"教师修观"为大家展示了现代教育中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34)
语文教科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语文教科书的主体内容,是由一篇篇的范文所组成的阅读部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材中的"儿童形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鉴于此,文章将以人教课标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为例,采用统计和分析的方法,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一是儿童形象的归类,分为"在校学生""少先队员""默认的儿童""概念上的儿童";二是儿童形象所凸显的教学主题——德美论;三是"德美论"束缚下的"儿童形象";四是教材儿童形象的选编、塑造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0)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高,努力贯彻新课标的精神,更加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改革的力度是大的。但新教材也并非对以前教材教法的全部颠覆,而是"守正创新",是广大一线教师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讲话介绍了新教材如何把"学习任务群"作为编写框架、体例和方法,"语文核心素养"又如何成为教材努力达成的目标。对教材设计中一些新的教学形式,包括"任务驱动""群文教学""活动"与"情境""整本书阅读"和"综合活动单元",等等,讲话初步做了一些学理阐释,并对其教学实施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8)
<正>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的探索,有了新的认知领域。王荣生在其论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提出,语文教材里选文,大致可分辨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个类别。按照笔者多年的基层实践经验,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立足教材和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教材的着力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文本焕发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2)
<正>王荣生教授将语文教材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因其深刻的主题与生动的艺术手法,被许多国家选入课本教材,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了解法国文学的教材。《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因为它有着独到的人文艺术价值,这首诗一直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在教学实践中应将这两篇课文作为"定篇"来教学。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7)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接触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一致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小学生的能力,而幼小衔接的学生正处于从幼儿教育进入义务教育的重要过程,所以教师更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听"作为小学生非常重要的能力要求,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重点内容,毕竟在小学生"听""说""读""写""思"五项基本能力中,"听"占据了首要位置,足以可见"听"在小学能力中的重要性。为此,以幼小衔接为研究背景,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对从幼儿教育步入小学教育的小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1)
<正>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道合一""文以载道"的传统。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语文老师,应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一、充分挖掘教材进行德育渗透小学语文的教材大多文质兼美,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文学形式的课文也向小学生传递不同的德育信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7)
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与人文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体会、抽象概念与鲜活的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知识传授与德育渗透统一起来,既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这样,才不会使学生觉得语文课只有枯燥的识记、单调的讲解和机械的应考,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立德""立功""立言"的功能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0)
<正>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成为教师们改革教育观念,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新编历史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旧教材相比,内容并不算多,但教学资源却丰富多彩。如"导入框""正文""动脑筋""练一练""活动与探究"、历史图片、小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