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23)
"新课标"指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做分层练习,也要从不同的策略入手。通过灵活选择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场地,创造灵活的练习,设计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练习形式,实战实练,以便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1)
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的质疑能力也是数学学科一项重要的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寻找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能力的有效途径与策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问、爱问、会问,致力于小学数学课堂以"疑"为线索,促进学生以"思"为核心,从而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的有效培养,具体为:课始精心引入,创设质疑情境;课中设置冲突,激发质疑欲望;课末点评释疑,体验质疑喜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5)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应用新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让练习课既充满了活力,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加让数学课走入生活、走近儿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快乐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文章以微课《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设计为例,从作者本校市公开课开放周外校教师听课问路情境出发,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以微课的形式,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将数学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等六大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数学学科教学关键点,关注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17)
随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者越来越关注挖掘学科育人价值、提高课堂语言承载量,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体现在语言基础性素养、能力素养、社会文化视野和学习品质四个方面。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应包含三个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笔者将结合中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新基础教育"理论,以外研社《英语(一年级起点)》中语篇课的重建课设计为例,对比初建课,从聚焦文本"功能、结构、情感文化"内核的角度入手,探讨如何优化教学活动设计,提高课堂语言容量,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0)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练习课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学生的灵活性发展受到限制,如何把握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原则,克服练习中存在的一些低效的、无效的问题,做到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又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小学数学练习活动的方法,力争使数学练习有效、高效,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9)
所谓深度学习就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的深度学习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课前课后也应展开深度学习,使学生的深度学习贯穿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就如何通过数学日记"做"好课前、课中、课后,指引"教"和"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5)
练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特殊而且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数学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必不可少的途径。我们要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在数学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0)
自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以来,基于各学科的核心素养研究也进入白热化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其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被明确提出。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深入开展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课堂教学,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从数学语言、数学思考、数学练习以及数学实践这几个角度探讨培养和发展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
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几乎所有的数学问题最后都要通过运算得到解决。而当前,初中学生运算能力的低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重视运算对比估算练习,加强运算练习,使学生理解数学本质,抽象问题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