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Planning》2015,(23)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尽快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呢?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在造建筑工作室以推己及人的体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处,希望在工作里保持一种慢工出细活的状态,保有对传统的感情,将人们生活的愿望进行细致而耐心的梳理,使之成为扎实的创造,成为指向美的建筑语言。喜欢读培根,为了满足自己遥不可及的对纯粹的渴望。年初细读David Sylvester的《培根访谈录》,包含1962年持续至1984年间的9次访谈,是我所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正>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行,教师逐步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促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深度阅读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尝试找到并梳理文章脉络、讨论疑难问题和解决意见分歧等支点,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深度阅读,这样能让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掌握阅读方法,并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一、梳理行文思路,把握主旨我在指导学生展开深入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先尝试把握住文章的文眼所在,而后随着这个文眼深入下去,搞清楚文章的线索,挖掘文章的主旨。这样学生就能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4)
<正>阅读教学的核心是体验的升华,即要让学生能在文本阅读中生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能以文本为出发点,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文本的内容和结构有明确的认知,对文本的内涵生成出自己的理解,形成自我的见解,形成"一千个哈姆莱特"。但受应试观念所影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是不高,教学中教师还是喜欢以自己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感悟,学生在阅读中所获得的体验不够深刻,阅读教学效率不尽人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0)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帮助下获得深刻的认识,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这样的教学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获得准确的认识,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获得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5)
语文是教育中的基础学科,阅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质量如何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写作情况、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阅读无论是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讲究的都是阅读个体的独特体验和阅读感受,属于个性化的行为。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大都忽略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更多的是以教师的见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或者是给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画了一个圈,这都是不利于学生情感的拓宽和发展的。对此,笔者认为,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强化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进而帮助学生将这种独特阅读体验升华成为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
语感对于初中生语文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感基础就无法迅速准确地捕捉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与深层含义,也造成了同学在写作与日常交流中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却缺乏专门的语感培养,加之有些学生不喜欢读课外书缺乏阅读的基础,使得大部分初中生学生语文阅读语感较差,直接造成了初中生语文成绩的不理想。本文从教师对语文阅读的指导入手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6)
<正>阅读的真正价值在于对思维的训练。相对于表面的、简单的英语阅读来说,带领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精细的阅读,能够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阅读内容,拓展英语知识面,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训练,可以更好地提升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全面释放。本文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具体探讨一下深度阅读对学生思维拓展方面的重要意义。1.利用深度英语阅读,增强思维的全面性很多教师发现,现在的英语阅读中,大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5)
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文章的表层内容进入到文本的精神内涵,获取比较深度的情感体验,学习到新的知识,吸收丰富的学问。本文在对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的研究中发现,只有进行深度阅读,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也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12)
<正>想象与体验同属于语文的两大灵魂,失去了她们,语文就丧失了生机和活力。有了想象,一切皆有可能。想象力属于个体能力范畴,但他并非随个体与生俱来,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获得提升。曾有一位母亲面对自己将要起床的三岁孩子问道:"你认为被窝会给你带来什么感觉?"依据我们来看,也许答语应该是"温暖"或者"放松",但这个孩子回答到"是太阳的味道"。看!这种比喻是多么的生动!孩子将毫无关联的两者巧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