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泉州市水资源相对贫乏,局部水系污染较为严重。针对水资源现状,建立完善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补偿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上游地区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该文对"泉州模式"的补偿机制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探析,同时提出对策和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水资源为纽带的流域内生态补偿是当前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探索中的热点领域。总结探讨了流域生态补偿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的主要实践案例,并从补偿目的、方式、特点、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关键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机制制定、法律制度建设、技术方法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已颁布的晋江下游分水方案,对晋江上游水量分配的研究思路与研究重点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权责利相统一、公平兼顾效率作为分水的基本原则,将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作为分配对象,提出了以存量体现公平、增量体现效率的水量分配思路,构建晋江全流域的水量分配方案。以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作为基础和保障,引入流域上下游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其中补偿额度通过修正后的流域上游各区域的水资源生态服务价值确定,资金分摊和分配主要以上游各区水资源贡献率和下游各区域分水比例为依据。通过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有机结合,提出一种新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补偿作为一项重要机制在研究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根据我国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案例及实践,对长江流域生态补偿内涵、对象、标准和模式进行初步分析,对几种急需开展的流域生态补偿类型及难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分析表明:无论是块状的自然保护地,还是跨行政区的水流及水生态的生态补偿,都需要考虑流域多要素和多利益主体的综合补偿,才能实现全流域的生态补偿;补偿标准的确定需要根据保护地类型和重要性,在生态服务价值与保护成本加发展机会成本或者环境质量改进增量之间选择;在补偿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补偿要素和考核指标,才能使流域生态补偿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国家及下游受益区对流域上游地区的补偿,有利于理顺流域上下游间的生态关系和利益关系,促进全流域共同发展.在分析了赤水河流域生态价值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原则,构建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框架,指出了生态补偿的方式、途径以及生态补偿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海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恶化。通过剖析京津两市与河北省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尽快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合理调节上下游地区各相关主体间的生态利益关系,对促进海河流域人水和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海河流域近20年实施的多种模式生态补偿所取得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海河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和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大保护”形势下,通过构建有效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确保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资源问题一直是流域生态补偿问题的核心,因此基于水足迹视角,对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流域整体及各个区域生态补偿主客体及标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长江整体流域均为补偿客体应获得补偿;各地区补偿标准额度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其中获得补偿标准额度较高的省级行政区普遍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获得补偿额度较少和需要支付补偿额度的地区普遍分布于长江中下游。  相似文献   

8.
9.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日益恶化的严重性,提出了广义上的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流域生态环境机制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界定涉及到经济学领域的诸多内容,而横向生态补偿更需要一个相对统一、可量化的标准。目前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多在定性范围内分析,定量方面的研究较少,其主要原因是量化标准难以确定,不利于补偿方与受偿方之间有效协商。基于流域生态经济价值模型,结合横向生态补偿的模式,提供了一种量化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栖息地,有数量众多的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和水禽,是长江流域许多濒危物种最后的保护地之一,其独特的水质、土壤、气候和大气微生物等自然生态环境,造就了茅台等名优白酒品牌。近年来,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严峻。因此,应根据上下游统筹发展的原则,加快流域内的生态补偿立法,建立流域环境综合治理资金分摊制度和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采取"异地开发"试点和项目支持等长效补偿机制,这样对流域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长江大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实施长江大保护重要机制.在总结流域生态补偿科学研究现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长江流域生态补偿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对策.分析表明:流域各地方及上下游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时空关系及互馈机制、自然资源实物量和价值量动态核算与时空转换关系、市场化多元利益...  相似文献   

13.
摘要:通过分析沭河流域的污染情况并根据国外生态补偿的成功案例,对沭河流域水资源进行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目前,国内尚未有较为明确或关于生态补偿概念的统一定义,厘清对其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在实践中准确地把握政策方向以及更好地进行设计和选择。生态补偿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其作用为缓和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受到的干扰,并针对干扰调节自身的状态以维持生存,也可把该调节机制看作符合生态的还原能力。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是解决目前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水土流失矛盾,拓宽水土保持投资渠道,推动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的有效方法。建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是加快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速度 , 解决该流域水土保持投入不足 , 提高全流域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意识的需要。依据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特点、形态、相关群体利益关系和防治对策的不同,提出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构想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基于水足迹视角,探讨了黄河流域九省(区)2011—2020年水资源利用情况,确定了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及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足迹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构成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工业、生活、出口虚拟水、进口虚拟水足迹和生态水足迹;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存在波动变化且为补偿主体,2015年补偿标准最高,为3 415.42×108元,2020年最低,为12.75×108元,补偿金额年均值为1 772.51×108元。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为生态补偿的主体呈上升趋势,补偿金额年均值排名为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是处于较快上升趋势的生态补偿客体,受补偿金额年均值为3 060.09×108元;青海省为较慢上升趋势的生态补偿客体,补偿金额年均值为1 340.14×108元。甘肃省是由生态补偿主体逐渐转变为客体;内蒙古自治区仅在2013年为生态补偿客体,其他年份则为补偿主体;陕西省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身份不断发生变化。黄河流域应发挥区域优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创新节水技术和提高用水效率等方式缓解水资源需求压力。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滩区防洪功能的存在有力地保证了黄河两岸防洪保护区的防洪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但其居住的群众却因此丧失了发展的机遇而陷入贫困。本文以濮阳黄河滩区为例,通过对滩区群众贫困的原因分析,探讨了黄河下游滩区水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并根据滩区的情况,探讨了水生态补偿的范围、补偿主体以及受偿对象,为下一步开展水生态补偿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丹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及环境恶化问题,利用借鉴澳洲循环型生态农业模式、美国基西米河生态修复拦河坝工程、我国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塔里木河流域轮台县生态移民的现状及带给我们的启示,通过营造生态林和经济林,重点采用林农模式和林农牧渔模式来建立丹江流域生态修复模式,既发展了经济,又实现环保和生态效益,从而达到理想的生态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珠江水系西江下游鱼类资源丰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分布较多的特点,从鱼类资源的生存状况出发,提出应用鱼类生物量法计算西江下游的适宜生态流量,为珠江的鱼类资源和水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