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凌飞  杨春节 《暖通空调》2012,42(9):105-109
针对半集中式空调系统风机盘管的换热计算问题,通过干湿工况转换方法,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湿工况的风机盘管换热模型.根据能量平衡和热传递原理,简化了该换热模型,使换热量仅由冷水流量、进水温度、盘管风量和进风温度等独立控制变量确定.在实际风机盘管上进行了仿真验证,得到了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换热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该简化换热模型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盘管换热性能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其换热性能与额定工况性能往往存在偏差。本文以上海地区某一居住建筑为例,建立基于热交换效率的风机盘管换热模型,引入统计学方法从宏观角度分析盘管在换热过程中的分布性规律。实测数据表明,盘管在实际运行中相比额定工况全热量,显热量和潜热量分别下降39.5%,37.9%和44.3%。通过正态性检验发现,该盘管全热量可以看作是均值为1.256、方差为0.208的正态分布,而显热量与潜热量的分布并不具有正态性特征。最后,对提高风量后的盘管换热性能进行模拟,可以发现提升至高档(风量提升28.6%)后,对于相同的室内环境条件下,盘管显热量和全热量可分别提升26.5%,20.9%。  相似文献   

3.
根据江河水流和水质特点,设计开发出了一种水下高效换热盘管装置。对换热盘管材料的选择、换热盘管布置形式和如何设计清除浮屑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测试换热盘管在不同江水流速、不同盘管内水流速度、不同换热工况和不同管径条件下的换热性能对比,设计出了合理的测试方案。  相似文献   

4.
空气处理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参数变化对换热特性有较大影响。通过模拟计算得出了各种工况条件下的一次回风定风量空气处理机组的换热特性变化规律和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的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冷却盘管入口空气参数和入口水温的变化对定风量空气处理机组的换热特性影响显著,而冷却盘管入口空气参数对变风量空气处理机组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夯实集中式空调冷水系统末端设备控制的研究基础,探索了常见冷水系统小温差运行的原因。通过对供冷工况风机盘管机组不同设计思维和研究思路的比较,从基本机理认知出发,摒弃了小流量大温差的传统思维。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对ASHRAE手册(2016)第13章第2.7节“一般冷却盘管换热特性”和第47章第3节“典型的循环加热或冷却盘管”性能曲线的相关论述提出质疑,指出冷盘管与热盘管、干盘管换热特性的本质性区别在于对空气中潜热处理的能力,采用空气侧与冷水侧的对数平均温差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时需格外谨慎,避免出现本质性的结论谬误。强调热湿交换过程中能量传递在时间上存在显著的滞后,分析研究时应充分考虑。提出了一种非标准风机盘管机组超设计冷量选型和工程应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刘新民  潘云钢 《暖通空调》2021,51(1):29-36,41
为夯实大型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冷水系统末端设备控制的研究基础,依据GB/T 19232-2003《风机盘管机组》相关规定,在进风干球温度27 1、湿球温度19.5 'C,供水温度7℃的标准试验条件下,采用连续调节的方式对风机盘管机组样机变流量试验工况下的流动特性和换热特性进行了测试.通过分析被测样机在相对流量0~160%...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热泵系统防液所应具备的基本属性,讨论了在不同换热器类型、防冻液种类、浓度和温度条件下循环液工质对换热的影响。通过传热衰减系数DU这一概念的提出,讨论了添加防冻剂对热泵机组换热器换热效果的影响,并分别在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下给出了不同种类和浓度的防冻液所对应的换热面积修正系数和循环水泵功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并联双U型桩基埋管换热器传热问题的三维数学模型,利用江苏某工程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所建立模型数值解的准确性。对不同循环液流速,不同桩基长度和不同运停比等工况下埋管出口水温,单位桩深换热量,桩周温度以及桩周土壤温度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出口水温、单位桩深换热量等性能参数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桩身和周围土壤温度改变而产生的热堆积现象,提出了单位桩身温度变化换热量β1和单位土壤温度变化换热量β2,评价了不同工况对换热性能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高流速可以增强换热,但高流速工况下为了产生更多的换热量而带来的代价是更高的桩身和土壤温升,不利于长期运行。长桩基长度工况和运停工况可以在有利于长期运行前提下提高埋管换热器的换热量,且运停工况对换热性能的提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地埋管地源热泵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受到不同地质结构的影响。以武汉和重庆地区的典型地质构成为边界条件,建立了三维地埋管的单孔双U管换热模型,通过模型计算,获得了两种地质条件下的地埋管换热性能,以重庆地区的地源热泵热响应测试结果以及工程运行数据出发,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吻合度较好,可以应用于工程分析。以模型为条件,进行地质结构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度分析,预测了两地地埋管地源热泵的换热性能并计算得到换热器的平均换热系数分别为武汉地区K1=1.65(W/m·K),重庆地区K2=1.51(W/m·K)。  相似文献   

10.
混凝土埋管的换热特性是混凝土埋管辐射系统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将管内流速、管长和设计进出口温度相关联的换热性能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混凝土埋管建议的设计流程,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层换热理论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勇  刘方  付祥钊 《暖通空调》2007,37(9):35-39
建立了地源热泵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三维传热温度场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不同季节不同工况下地埋管换热器内的水温分布。提出了层换热理论,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及其周围岩土可以分为三个换热层——饱和换热层、换热层、未换热层。通过实测验证了该层换热理论。介绍了地埋管换热器埋深的确定、出水管的保温及流量的确定等。  相似文献   

12.
王晋生 《暖通空调》2001,31(5):88-90
根据盘管表面平均温度,把湿工况下表冷器的传热过程分为空气与盘管表面水膜之间以焓差为推动力的传热和盘管与冷却水之间以温差为推动力的传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表冷器湿工况热力计算新方法-盘管表面平均温度法,通过实验验证此法计算结果可以满足空调常用范围内需要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处理测试数据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热流密度并应用计算机程序来处理实验数据,从而确定沸腾传热管的传热性能的方法.通过对一种表面强化沸腾管和一种制冷剂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管内外对流换热关系式,进而使用数值计算分离出管外换热系数,可用于指导水平单管沸腾换热实验设计和换热器设计.  相似文献   

14.
试验测试了一种可用于满液式壳管换热器的管外侧强化沸腾和强化冷凝的双效强化传热管.用热阻分离法计算了使用R134a制冷剂时制冷剂侧和水侧的表面传热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大的热流密度(大于20 kW/m2)下该管较传统的强化沸腾传热管具有较大的池沸腾表面传热系数;在较大的热流密度(大于15 kW/m2)下较传统的强化冷凝管具有较大的管外冷凝表面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15.
在电流体力学(EHD)强化传热试验台上进行了水平管内凝结传热的强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EHD技术对水平管内的凝结传热有明显的强化效果;低热流密度时,强化效果较好,增大热流密度时,强化效果减弱;热流密度维持不变时,强化系数随强化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在本试验条件下,对凝结传热的最大强化系数为156%。  相似文献   

16.
Heat exchangers are widely used in almost all industrial activities. Turbulent promoters used in heat exchanger tubes are an effective way of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This paper summarises various investigations using twisted tapes, wire coil ribs, baffles, and swirl flow generators.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various studies, in which different obstacle roughness elements are used to enhance the rate of heat transfer in the heat exchanger tube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a lot of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i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On the basis of correlations developed by various investigators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compare the thermal hydraulic performance of obstacles in heat exchanger tubes. In this work, a comparative study is also carried out to select the best obstacle roughness shapes for higher heat transfer rate and low pressure drop losses.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适合工程设计计算的水平螺旋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该模型以无限大介质中的一维非稳态传热为基础,同时考虑单位面积埋管长度的影响及长期平均负荷和短期脉冲负荷的不同作用。讨论了单位面积埋管长度和土壤的热物性对水平螺旋地埋管换热器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计算了所需的埋管长度和埋管的占地面积,与竖直埋管系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不同盘绕方式平面盘管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几种盘绕方式的平面弯曲盘管在一定流量范围、不同低温供水温度下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不同方式盘管换热随雷诺数和盘管几何条件等的变化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