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单向压缩湿陷试验研究了陕西蒲城地区Q2黄土的湿陷性 ,并分析了其与物质组成、物性指标及微观结构定量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Q2黄土湿陷性随黏粒含量、pH值、饱和度、干密度、颗粒分布分维和定向度的增加而降低 ;随孔隙比、欧拉数、孔隙分布分维和定向度增加而降低 ;易溶盐含量对Q2黄土湿陷性影响不大.Q2黄土的湿陷性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和影响 ,内因主要是由于黄土本身的物质成分和特殊的结构特性 ,外因则是压力和水的作用 ;架空孔隙的失稳破坏和粒间孔隙的变小消失都可能引起湿陷变形 ,对于Q2黄土后者引起的湿陷变形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讲,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土。由土的固相(土骨架颗粒)、气相(空气)和液相(水)所组成的多相体系,具有大孔性、欠压密性以及富含可溶盐与粉粒等特征,使它成为一种对水具有特殊敏感性的更加特殊的非饱和土。研究表明,黄土的湿陷性是随黄土湿度的增大而动态发展的。因此,湿陷性黄土的防水处理也是一种防止其产生湿陷的处理方法。有关试验证明,用预埋砂层阻水方法可以解决深厚黄土地基湿陷变形。湿陷性黄土层地基处理的砂层阻水方法砂层阻水方法就是在深厚湿陷性土层的一定深度上设置一个薄砂层,使其发挥阻水作用,并对砂层…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14,(8):103-105
黄土的强度由黏聚力和摩擦力组成,黏聚力受颗粒间胶结物质的影响,当湿度增加、盐分溶滤时易溶盐胶结作用逐渐丧失进而使得黏聚力降低。利用SLB-1型应力应变控制式三轴剪切渗透试验仪对陕西杨凌重塑黄土进行了三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易溶盐对黄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易溶盐土样在高含水率和低围压下与普通土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重合;普通土样的破坏应力值与去易溶盐土样的破坏应力值的差值随土体含水率的减小而增大;去易溶盐土样的抗剪强度指标黏聚力c值和内摩擦角φ值随着土体含水率的减小而增大,但去易溶盐土样的抗剪强度指标c值和φ值均比普通土样的要小,易溶盐对土体抗剪强度指标c值的影响要比对φ值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4.
湿陷性黄土与膨胀土的分级增湿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邢义川  李京爽  李振 《水利学报》2007,38(5):546-551
对陕西张桥的湿陷性黄土和安康的膨胀土分别进行了分级增湿变形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这两种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增湿变形过程中基质吸力变化特点及增湿变形类型。分析表明,其两者的增湿变形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完全不同,湿陷性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明显分为压缩、湿陷变形和固结压密3段,并且在湿陷变形转变为固结压密时有一个明显的转点。膨胀土的应力则随变形增加呈衰减趋势,并且在增湿变形中以体积变形为主,剪切变形较少。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在增湿过程中基质吸力变化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前者随含水率明显变化,随应力变化较小,而后者随含水率和应力的增加均有较大变化。最后提出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应力和膨胀土的膨胀应力两个概念,进一步合理分析了两者的特征力。  相似文献   

5.
对陕西某抽黄河水工程黄土的原状土样进行了三轴浸水试验及湿陷前、后试样的显微结构扫描电镜分析 .由非饱和黄土显微结构与湿陷性之间的联系 ,确定黄土结构与湿陷性的关系 .研究表明 ,黄土的显微结构与黄土的结构性及湿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性大。因此需要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浸水湿陷对建筑物产生的危害。湿陷性黄土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南水北调工程渠道的边坡稳定和其上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因此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是南水北调工程在湿陷性黄土段保证结构安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非饱和黄土的显微结构与湿陷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陕西某抽黄河水工程黄土的原状土样进行了三轴浸水试验及湿陷前,后试样的显微结构扫描电镜分析,由非饱和黄土显微结构与湿陷性之间的关系,确定了黄土结构与湿陷性的关系,研究表明,黄土的显微结构与黄土的结构性及湿陷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土是一种特殊类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甘肃境内分布广泛.甘肃中部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厚度一般20~200m,兰州附近厚达409.93m,称世界之最.马兰黄土大都为中强湿陷性黄土.湿陷等级多属Ⅱ~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水利工程总是在浸水条件下运行,而湿陷性黄土遇水后产生湿陷变形,使地面下沉、地基变形、承载力降低,工程地质条件严重恶化,影响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性,甚  相似文献   

9.
基于压力板仪与非饱和土直剪仪,针对脱湿与吸湿条件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特性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不同基质吸力、不同竖向压力下非饱和粉质黏土试样的抗剪强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抗剪强度与基质吸力成正比;基质吸力的变化对抗剪强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黏聚力的影响,对摩擦角影响不大。进行脱湿与吸湿情况下相同含水率的抗剪强度对比,发现脱湿后试样的抗剪强度高于吸湿试样的抗剪强度;脱湿过程中试样的抗剪强度参数高于吸湿试样的抗剪强度参数。  相似文献   

10.
影响重塑黄土湿陷性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卓莉  党进谦  袁克阔 《人民长江》2009,40(21):76-78
以陕西杨凌Q3黄土为例,通过对不同初始含水率和压实度重塑黄土土样的单轴压缩试验,总结了黄土湿陷系数随初始含水率、压实度和外力变化的规律,并利用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湿陷系数与含水率、压实度和外力之间的定量关系,经过模型检验后证明该模型较为准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作为判别黄土湿陷性的一个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西北、华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是山前倾斜平原的主要堆积物,将山前黄土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区研究各区黄土的工程性能,发现从山前到平原,其湿陷性逐渐减弱,具有较明显的变化规律,且不同岩性、不同干重度湿陷性差异明显。研究结果认为,洪积黄土湿陷变形随压力的增大和浸水时间的延长是一个连续的变形过程,且在一定压力作用下突然变形增大,反映出洪积黄土特殊的工程性能,可见黄土湿陷变形的原因和机理是一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并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者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坝基处理的实践,提出湿陷性黄土坝基湿陷变形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湿陷性黄土坝基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民黄河》2013,(9):135-138
通过对4种不同碳酸钙含量的黄土试样进行常规三轴试验,研究了黄土在不同初始含水率、不同围压、不同干密度下的强度特性,进而分析碳酸钙含量变化对土体强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干密度和含水率情况下,4种不同碳酸钙含量的黄土试样在不同围压水平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均无峰值出现,属应变硬化型;在同一围压下,试样达到相同应变时,土样主应力差随着碳酸钙含量的减少而减小;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4种不同碳酸钙含量土样的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随含水率和干密度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说明碳酸钙含量的变化只是改变了抗剪强度指标的大小,并未对其变化特性产生影响;碳酸钙含量与黄土抗剪强度指标值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即碳酸钙含量越大强度指标值越大。  相似文献   

14.
张雷 《人民长江》2012,(Z1):180-182
五字湾站铁路专用线地处内蒙古南部的五字湾镇境内,沿线有第四系砂质黄土分布,层厚0.5~20 m。通过对该地区黄土基本物理力学指标、抗剪强度参数及湿陷性的试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黄土抗剪强度随试样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内摩擦角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该地区黄土湿陷性系数均大于0.07,属于强烈湿陷性黄土,在后期铁路建设中要做好黄土湿陷性的防治工作;该地区黄土湿陷性系数随埋置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黄土类土,是一种常见的软土地基。南水北调中线邯邢段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磁县、永年、邢台、临城一带,以第四系全系统冲洪积壤土和上更新统冲洪积、坡洪积黄土状壤土为主,湿陷等级一般为轻微至中等湿陷。为保证湿陷性黄土渠段填方渠道渠堤工程安全,在设计中针对湿陷性黄土不同的湿陷等级和湿陷厚度,分别提出了采取强夯法或换填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特征。依据大量湿陷性黄土试验的研究,提出有效大孔隙率的概念,从测定湿陷性系数的压力值、地基稳定设计、地基处理、预防渠道湿陷变形灾害及有效大孔隙率的直观性等几方面,阐述了湿陷性黄土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西北黄土地区治沟造地工程中采用削坡填沟方法新造土地的原状土和压实土接触面产生破坏等问题,通过直剪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率和不同压实度条件下接触面抗剪强度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对比了同一条件下单一压实黄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结果表明:接触面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随含水率增高而减小,随压实度增高而增大;相比压实度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黄土产生湿陷的内、外因素分析,认为黄土产生湿陷的内因是黄土的结构性,外因是浸水与压力,因此在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通过一定的防、排水措施可以减弱或消除黄土产生湿陷的外因,从而避免黄土地基浸水湿陷。本文以山西王曲电厂灰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防排水处理措施为例,在分析黄土湿陷性机理的基础上,对该灰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为今后相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Q3、Q4黄土在增湿时发生较大的结构破坏,因此具有很大的湿陷性。引起湿陷的主要原因是增水(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后联结黄土的胶结物质出现溃散或破坏,颗粒重新排列和配住,从而引起结构的湿陷变形。传统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措施是夯击、挤密、增湿变形,这些都是放弃了原状黄土在非增湿情况下具有高强度、低压缩性的这些特性,随着设计思想的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原状黄土的这些特性,IDITI法就是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提出的一种新技术,其主导思想是浅层阻水、浅层排水、深层导水,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场对黄土地基的影响,从而提高基础的强度。  相似文献   

20.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开展雨水集中下渗的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着湿陷变形的风险,以黄土湿陷性较为严重的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临空产业区为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研究区湿陷性黄土在不同设计降雨情况下的雨水集中入渗后的湿陷情况。应用GAST模型计算雨洪过程,并将降雨量下渗过程作为边界条件输入Midas GTS/NX软件来模拟黄土基础变形情况。通过分析5个典型黄土区因降雨下渗导致的湿陷量,发现其等级为Ⅱ级及以上,其中最严重情况下的雨水下渗深度为5.02~6.51 m,总湿陷量和自重湿陷量分别为468.18~1015.56 mm和88.99~239.03 mm,湿陷等级为Ⅲ级。可见局部集中下渗会导致较高的湿陷风险,故建议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中应进行量化评估并合理规避湿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