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引言 2004年.河北工业大学齐承英等发表”新型智能供热计量控制系统”一文(《暖通空调》(2004.34(10)),提出了通断式供热控制系统(Q式系统)。随后,国内一些学者对基于楼栋热计量及热用户采暖通断时间的热分摊技术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以及实际工程验证等.确定了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分摊)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刘兰斌  江亿  付林  夏益民 《暖通空调》2007,37(9):140-143
为验证基于分栋热计量的末端通断调节与热分摊技术的调节策略的适用性及采用阀门累计开启时间比和供暖面积结合的分摊方法的合理性,将该技术应用于一栋实际建筑的供暖系统进行了测试,发现对于不同负荷、位置和朝向的用户室温控制偏差均较小,采用用户累计阀门开启时间比和供暖面积结合的分摊方式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3.
通断时间面积法概述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的热计量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楼栋安装热量表作为热量结算点,楼内用户设置相应的测量装置对整栋楼的耗热量进行分摊,这种方式也叫做"楼栋计量,按户分摊".根据分摊方法的不同,主要有通断时间面积分摊法、散热器热分配计分摊法、流量温度分摊法和户用热量表分摊法.另一种是在每户安装户用热量表作为热量结算点,直接进行分户计量,不必分摊,称为户用热量表直接计量法.其中,通断时间面积法是以每户的供暖系统通水时间为依据,分摊建筑的总供热量.  相似文献   

4.
相比传统方法,通断时间面积法作为一种新的热计量方法,有显著进步和明显优势,已经表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生命力,目前已实现较大规模的应用。在强劲的市场需求下,通断时间面积法产品的制造商呈爆炸式增长,一定程度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只有清晰认识通断时间面积法的技术核心问题,才能在产品的改进、升级上少走弯路。本文介绍了通断时间面积法的核心理念首先是可靠有效的室温调控,其次才是用户可接受的"等舒适度等热量分摊"的分摊方法,能够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产品具备有效的预测占空比的智能通断调节方法和保证水力工况稳定的措施,最后针对供暖安全、异常处理,阀门选择等方面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基于分栋热计量的末端通断调节与热分摊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刘兰斌  江亿  付林 《暖通空调》2007,37(9):70-73
提出一种集计量和调节于一体的末端通断调节系统,不仅改善调节,而且通过楼栋分栋计量促进建筑保温。采用各用户累计阀门开启时间对供暖面积加权的分摊方式,有效解决位于建筑物不利位置住户热费缴纳、邻室传热、用户开窗等目前热计量方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成本较低,方便实现用户的公平用热、合理分摊,为推动供热计量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节能率65%的唐山市某住宅小区的34户住户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通断时间面积法的热计量系统,对2012—2013年供暖季的运行参数进行了采集与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住户的供暖概率介于0.8~1之间,邻室传热的设计温差小于5℃,可减少住户在调节过程中的热干扰现象;在室内外平均温度分别为22℃和-2.3℃时,该建筑的耗热量为26.6 W/m2,折算成设计参数下的耗热量为20.4 W/m2,高于指标值12.4 W/m2。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集中供热的分户调节、按热量收费的工作是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比较各种热计量方法的利弊,详细阐明了中国热计量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目前的方法无法实现室温的有效控制;二是目前的热计量方法不能被用户所接受。这是由于中国居住模式主要是公寓式住宅,在分户计量时会带来了建筑端部和顶层的用户会比中间用户耗热多2~3倍,当邻户不采暖时会导致采暖的用户增加20%~30%两大问题,目前已有的热计量方法都无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因而不能被用户所接受。要扫除这些障碍,就必须首先实现室温有效的调节,同时实现较为合理的热计量收费方式,使得用户能够接受。由此引出一种按照各户的阀门累计开启时间结合供暖面积分摊整栋建筑热量的新方法—通断时间面积法,与目前国内外的各类方案不同,突出室温调控,通过对调控过程的记录间接获得相对的热量分配比,从而解决计量与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8.
0引言为了改善温度调节,避免用户在室内温度过高时开窗,同时促进建筑保温,探索推动我国供热计量改革的新途径,我们"基于分栋热计量的末端通断调节与热分摊技术",即在每座建筑物热入口安装热量计,计量整座建筑物的采暖耗热量,对于分户水平连接的室内采暖系统,在各户的分支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供热计量常用热计量方式的原理、应用范围和配套措施,概述了温度面积法工作原理及其他具体分摊计算的方法。以某小区为例,通过对该小区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以及相应户内热计量改造,运用温度面积法对该小区供热楼栋建筑进行热计量,通过对比节能改造前后该小区楼栋耗热量和单位面积耗热量,得出节能率达到12%以上。对于温度面积法在供热计量中应用以及推行供热体制改革都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断时间面积法作为一种新的热计量方法,经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温控效果,但按照阀门累计开启时间分摊热费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按照阀门累计开启时间分摊热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弱建筑端部、顶层和中间用户由于外围护结构面积不同带来的差异,但是这种削弱作用到底有多大?用户私改散热器或散热器设计不准对热费分摊合理性的影响有多大?用户实际流量和设计流量的差异对热费分摊合理性的影响有多大?实际供水温度和需求供水温度的差异对热费分摊合理性的影响有多大?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模拟对各个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结论有:1)用户散热器面积偏差在±20%范围内、流量偏差在-20%~30%范围内(设计规范要求压差不平衡率控制在±15%范围内)、供水温度偏差在"需求温度-8℃"到"需求温度+8℃"范围内变化,给用户带来的热费分摊差异在±15%范围内,是可接受的。2)实际测试的每栋楼的中间用户单位面积耗热量与平均占空比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在复杂的实际工况条件下,按照阀门开启时间分摊热费,在总体上是相对合理的。3)采用两部制收费方式,上述散热器面积、流量等因素的偏差对各户热费分摊的影响可进一步削弱,以上各因素的偏差可进一步放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分户计量的四种方式:散热器热分配计法、户用热量表法、通断时间面积法、流量温度法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并讨论各种计量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宁波南苑饭店扩建工程空调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朱军 《暖通空调》2004,34(12):86-88,112
介绍了风系统和水系统的设计。商务套房采用空气源热泵作为冷热源,为便于分户计量,装设了集中空调计费系统,以每台风机盘管上安装的采样器采集到的时间当量为计费依据。大会议厅采用自动调节型条缝风口吊顶送风,风口截面大小可随送风温度自动调节。为防止室内游泳馆窗玻璃结露,在窗子上方设条缝型风口沿玻璃面送热风。  相似文献   

13.
我国供热节能中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江亿 《暖通空调》2006,36(3):37-41
分析了我国集中供热系统热利用效率低,运行能耗高的主要原因,并讨论了目前分户计量、按热量收费改革的问题。认为根据目前居住特点,这种热改方式不适合在我国推广。应采取按楼计量、楼内按面积分摊的方式。这可以激励围护结构的保温改造,并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可行。为了解决由于系统设计不当和调节不当导致局部过热造成的热损失问题,提出在楼的热入口采用换热或混水,在楼内实行“大流量、小温差、低水温”的供热方式,使每栋楼可在不同的入口水温下运行,以有效减少由于散热器面积不匹配、建筑内局部热源、系统流量不均等原因造成的局部过热现象,提高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不仅仅是采暖收费制度的改革,也导致了传统采暖设计方法的转变。本文介绍了分户热计量的主要目的与基本条件,分析了其与传统集中采暖系统的区别,对不同的分户热计量户内采暖系统形式进行了比较,指出了推行分户热计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北方分户热计量节能改造迫在眉睫.流温系数热分配法是一种新型的熟计量方法,详细论述了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创新点及实现方式.试点工程测试结果表明,这种将热量表计量关键要素--流量、温度引入热分配技术中而形成的计量方法构成的系统具有安装简便、运行稳定、计量合理、查询方便、性价比高等特点,适用于多种供暖系统的新建建筑热计量和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  相似文献   

16.
徐伟 《工程质量》2005,(12):42-45
本文针对当前住宅供热计量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争论进行了评述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阐述了供热计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褚毅 《暖通空调》2012,42(7):111-112,140
提出了供热计量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从整个供热系统来考虑供热计量,改进供热计量改造技术路线,规范热计量表市场,选取相对合理的计量方法等。比较了4种热计量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不同热计量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户间传热与面积份摊百分数的取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刚 《暖通空调》2001,31(6):93-96
户间传热是集中供暖热计量中的一个技术难题。目前我国采取的解决办法是将系统总供热量中的一部分按各户建筑面积进行分摊,这部分热量占系统总供热量在百分数称为面积分摊百分数。对面积分摊百分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和灵敏度分析,认为户型、室内平均温度、换气次数对面积分摊百分数的影响较大,较为合理的数值范围是30%~45%。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叙述6年来的供热计量实际情况,引证行为节能的成效。记述了楼表计量,各户按面积分摊的失败案例,分户热计量的成功案例和供热系统对楼内系统的影响。强调供热市场必须传递个人利益,计量到户。继而指出优化热价方案的创新点,技术指标和技术原理。最后提出强化推行供热计量收费措施;疏通供热单位的瓶颈;解决资金软肋;遵循现行规范和平等讨论及推广应用热价方案等5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