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性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用于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评价的PMV模型、PMV修正模型和适应性热舒适模型,指出了3种模型的不足之处.对天津地区1栋办公建筑在过渡季节自然通风情况下的室内热环境和CO2浓度进行了测试和主观问卷调查,得到了室内热环境相对室外热环境的变化规律和人们的热评价结果,认为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模型应当综合考虑热环境因素、个人行为因素、空气龄及人们长期的生理适应和心理预期.  相似文献   

2.
重庆自然通风热舒适模型的建立及热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飞  张华玲 《暖通空调》2012,42(1):61-64,42
在分析国内外自然通风热舒适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地区潮湿的气候特点,对现有自然通风热舒适评价模型进行了湿度修正.采用电子温湿度记录仪对重庆地区村镇典型住宅的室内外热湿参数进行了全年监测,并利用该模型对村镇住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村镇住宅室内和室外相对湿度高于70%的时间分别占全年总时间的95.4%和87.2%,室内温度高于28℃且相对湿度高于70%的时间达1 196 h;全年舒适时间为3 838 h,占全年总时间的43.8%;现有评价模型与修正模型的舒适时间相差405 h,其中空调季相差342h,且温度越高,相对湿度对热舒适的影响越大,说明在温度较高时应考虑相对湿度对热舒适的影响,但修正模型的可靠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气候增暖不可避免地对与室外气象条件关系密切的自然通风技术具有影响。通过建立单侧通风房间模型,利用天津市市台站1960—2010年逐时气象数据,通过理论计算,从自然通风驱动力和室内热舒适2个方面研究自然通风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以总综合压差和室内热舒适小时数2个指标分别评估了自然通风的应用潜力。总综合压差越大、室内热舒适的小时数越多,自然通风的应用潜力就越大。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总综合压差及室内舒适总小时数呈下降趋势,说明天津地区自然通风的应用潜力正变得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4.
芦岩  伍晨  陆游 《建筑节能》2016,(5):49-5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自然通风时外窗的室内外风压差提出了要求,但并未考虑室内热舒适均匀度的问题.通过结合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对天津地区过渡季自然通风室内热舒适区的确定,对不同外窗风压、房间进深及门窗组织形式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发现室内热舒适均匀度与室外风压、房间进深均存在比例关系,室内热舒适均匀度随室外风压的上升而下降,并给出了ADPI在不同房间进深、风压及门窗组织形式下的预测图表,供建筑师参考.  相似文献   

5.
北方地区住宅冬季自然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州地区某居住小区的3个住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自然通风方案下的室内热环境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从能耗、舒适性和人工调节便捷性等方面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到了不同人工调节方式下室外环境参数对室内热环境状况的影响特征.从热环境的角度提出了寒冷地区无空调房间冬季室内自然通风的理想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自动记录仪,对厦门某海滨住宅夏季自然通风与室内热环境进行实测。根据测得的自然通风时段,分析了自然通风对房间风速及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白天室内风速均值及波动值较夜间大。(2)房间在自然通风时段,室内气温均值略低于室外,室内气温波动明显低于室外且各房间气温波动差别不大;房间在非自然通风时段,室内气温均值与室外气温相当,室温变化相当平缓。(3)无论是自然通风还是非自然通风,房间的黑球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差别很小。(4)当房间处于非自然通风状态时,室内热环境总是处于"不可接受"水平,当房间处于自然通风状态时,其室内热环境几乎全时段达到"可接受"水平,且有的房间在某些时段可达到"热舒适"水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人体热舒适评价指标及自然通风热舒适评价指标,探讨了建立适合我国自然通风热舒适的评价模型,对进一步研究自然通风热舒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川西林盘冬夏季热环境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两栋典型川西林盘冬、夏季室内热环境的现场测试,采用ASHRAE55-2004关于自然通风建筑热舒适评价方法作为评价依据对被测川西林盘的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川西林盘的冬夏季室内热环境略优于当地农宅,绿化遮阳与构建室外微环境可改善农宅的室内热环境,对于我国农村住宅节能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建筑热工模拟软件DeST-h和ePMV热舒适模型研究了自然通风下福州市住宅围护结构性能对室内热舒适性的影响。选择一栋11层高层住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该建筑标准层7个不同朝向典型房间在自然通风环境下的逐月、全年热舒适状况,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外墙、外窗、外遮阳、房间朝向等因素对改善自然通风下室内热舒适的效果和相关规律,并提出室内热舒适性改善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辰  刘衍  杨柳  刘堂  张向荣  董宏 《建筑科学》2020,36(8):123-130,168
自然通风作为一种被动式降温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而要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就离不开对应的室外计算参数。我国各地气候差异大,人群的热适应性差异也很明显,因此需要提出满足各地自然通风适用性实际情况的自然通风设计室外计算参数。本研究以自然通风中直接作用的舒适通风为例,选用48 a实测气象数据,提出了基于APMV模型、平衡点温度法及风速补偿模型的舒适通风适用期室外判定温度计算模型,并结合此模型提出了基于累计频次分布图的舒适通风适用期确定方法,得到5个典型城市的舒适通风设计室外计算参数。该研究考虑了我国人群的实际热适应水平及建筑热工设计体系发展对计算参数的需求,为建立我国建筑节能基础数据体系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住宅非空调工况下的自然通风对室内热湿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结合重庆地区近五年夏季逐时气象参数和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分析重庆地区居住建筑夏季自然通风的可利用率。并以该地区某一住宅为对象,测试夏季自然通风情况下的不同天气过程的室内外热湿环境参数,采用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APMV)和预计适应性不满意者的百分数(APPD),在分析门窗开关和房间朝向对热舒适影响基础上,提出重庆地区住宅夏季自然通风运行策略。研究结论可为该地区居住建筑的设计和室内热环境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徽州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一幢典型传统民居进行为期一年的室内多项环境参数现场测试以及连续监测,从舒适性角度对民居室内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徽州传统民居具有"冬冷夏凉"特性;夏季自然通风、遮阳以及隔热性能良好,其室内热环境较为适宜;冬季防寒保温及密闭性效果不佳,其室内热舒适性差;过渡季(春、秋季)室内热环境较好,人体热舒适性好。徽州传统民居室内具有较好的声环境,但是光环境不佳,大部分时段不能达到现代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上海地区人体热感觉和适应性热舒适现状,通过环境参数测量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来分析和探讨室内外气候条件、服装热阻、热感觉等关系。本文主要涉及自然通风建筑内人体热感觉和热中性温度随季节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应性热舒适研究中,人体中性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得到的上海地区适应性热舒适模型可为适合我国自身特点的热舒适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室内环境与自然通风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风的目的是保证室内良好的空气品质,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良好的自然通风组织减少对空调的利用,并及时将污染物排出,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在热舒适方面,自然通风形成的室内热环境有利于人体舒适性。分析了生态建筑中自然通风对室内空气品质与室内热环境产生的影响,探讨了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建筑的室内环境的效果和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合理的自然通风,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的空气品质和室内热环境。  相似文献   

15.
通风降温建筑室内热环境模拟及热舒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将热舒适评价标准PMV/PPD模型与建筑动态热模拟及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相结合,分别对重庆地区自然通风房间和埋管送风通风房间进行了室内气候及热舒适性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埋管系统通风降温可以改善炎热地区的室内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以南京某大空间建筑为对象,长45 m、宽15 m、高16 m,在9月过渡季连续多日测试了自然通风状况下的室内温度分布,发现同一垂直方向上温度的线性化程度较好,梯度在0.2℃/m左右,且随室外气象条件变化而变化。采用热压通风效应模型,计算了南京、武汉、重庆、广州4个不同夏热地区全年各月的热压通风量及满足基准通风量要求的最小上部开口面积与通风排热量。利用Energy Plus能耗软件模拟全年各月热压通风热舒适时数,发现广州地区具有最好的热压通风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