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载体,加入抗菌剂壳聚糖(CS),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一种绿色环保可食抗菌SPI-CS复合膜,研究SPI与CS不同质量比对复合膜机械性能、阻隔性能、抑菌性能、抗氧化性能以及物质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复合膜中CS含量增加,SPI与CS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强,其透光率、拉伸强度、水蒸气透过率、水接触角、抗氧化性、抑菌性逐渐增大;由于亲水性基团的减少,断裂延伸率、水溶性和释放率逐渐减小。当SPI与CS质量比值为1∶2时,复合膜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其拉伸强度为32.55 MPa,断裂延伸率为31.38%,水蒸气透过率为2.43×10-10 g·mm·m-2·s-1·pa-1,水溶性为30.8%,接触角为81.82°,DPPH·清除率为51.4%,CS释放率为16.19%。此外,SPI-CS复合膜对食物病原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于细菌敏感性为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2.
以新型材料马铃薯氧化羟丙基淀粉(potato oxidizes hydroxypropyl starch, POHS)为基材,纳米SiO2为增强剂,制备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纳米SiO2-POHS复合膜。研究纳米SiO2添加量、乳酸钙的添加量、糊化温度、糊化时间对POHS膜机械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设计试验,探讨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得出复合膜制备的最佳工艺配方。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对膜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其不透明度,水蒸气透过率,透油系数等物理指标。结果表明,当纳米SiO2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糊化温度85℃,乳酸钙添加量为3%(质量分数),糊化时间70 min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为14.72 MPa。所制得的复合膜厚度降低了15.79%,不透明度增加了83.54%,水蒸气透过系数降低了37.91%,透油系数降低了38.04%。综上,纳米SiO2的加入能够有效提高膜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流延成膜法,利用玉米淀粉、柠檬烯及甘油制备一种新型可降解复合包装膜——柠檬烯—玉米淀粉复合膜。通过测试复合膜的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率、吸水率等指标来分析复合膜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相比纯玉米淀粉膜,柠檬烯的加入使复合膜的透光率降低,力学性能和阻湿性能均得到改善,尤其是大大提高了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在玉米淀粉添加量20g,甘油添加量6g、柠檬烯添加量1.6g时断裂伸长率最高,为42.92%,且拉伸强度最高,为15.02MPa。该复合包装膜预期能够用作新型食品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肉桂醛复合抗菌降解膜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壳聚糖膜的抗菌效果,将肉桂醛添加到壳聚糖基膜中制成壳聚糖-肉桂醛复合膜,研究肉桂醛体积分数对复合膜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水蒸气透过系数、官能团结构、结晶程度、微观结构以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肉桂醛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膜的色差、水蒸气透过系数和断裂伸长率减小,膜的厚度显著增加;当肉桂醛体积分数为2%时,膜的抗拉强度最大,为(15.77±1.13)MPa;根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壳聚糖与肉桂醛有较好的相容性;肉桂醛体积分数的增加会导致膜表面结晶程度、裂纹、粗糙程度增加;复合膜的抑菌性能也随着肉桂醛体积分数的增大而显著增大。该研究可为壳聚糖-肉桂醛复合降解膜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可食性西瓜皮基膜制备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促进果蔬加工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以西瓜皮为基材,添加海藻酸钠为增稠剂,甘油为增塑剂,采用流延法制备了可食性西瓜皮基膜。研究了西瓜皮浆料质量分数、海藻酸钠和甘油的添加量对膜感官品质、拉伸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可食性西瓜皮基膜的最佳配方为西瓜皮浆料质量分数55%,海藻酸钠质量分数0.35%,甘油体积分数0.20%,此时膜的综合性能最佳,感官品质得分为90分,其他主要性能指标为厚度0.072 mm,抗拉强度18.09 MPa,断裂伸长率18.92%,水蒸气透过系数3.068×10~(-12)(g·cm)/(cm~2·s·Pa),氧气透过系数4.042×10~(-17)(cm~3·cm)/(cm~2·s·Pa)。利用西瓜皮可制备综合性能良好的可食性膜,用于食品包装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王博  巩涵  畅鹏  石硕  夏秀芳  张东杰 《食品科学》2018,39(17):229-235
采用浸泡热干法制备细菌纤维素-茶多酚复合膜,通过测定复合膜的抑菌性能、力学性能、透光率、吸水 率以及水蒸气透过率和结构的变化,确定茶多酚的最适添加质量分数和浸泡时间,探究细菌纤维素-茶多酚复合膜 的特性及结构,以期得到具有抑菌性强、柔韧性好等特点的复合膜。结果表明:茶多酚质量分数同复合膜的抑菌能 力呈正相关,茶多酚质量分数大于0.2%时。抑菌圈直径开始产生明显变化(P<0.05),表现出对受试菌种较强的 抑菌能力。随着茶多酚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膜的拉伸强度、透光率、吸水率以及水蒸气透过率有所下降,断裂伸 长率和厚度逐渐增加,复合膜变得更加柔韧。从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对复合膜品质影响较低的角度考虑,确定最适茶 多酚质量分数为0.2%。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复合膜各项指标的变化均同茶多酚质量分数对复合膜的影响趋势相 同,但当浸泡时间超过4 h后,各项指标趋于平缓,变化不再明显(P>0.05);因此选择4 h为最佳浸泡时间。细菌 纤维素-茶多酚复合膜具有典型细菌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茶多酚分子存留在细菌纤维素膜内部的同时紧密地连接 在细菌纤维素上,且质地均匀。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魔芋葡甘聚糖、玉米醇溶蛋白为成膜基质,添加不同含量(1%、2%、3%)的纳米TiO2,以流延方式制备纳米TiO2/魔芋葡甘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并对复合膜的微观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疏水性、水蒸气透过率和抑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纳米TiO2与魔芋葡甘聚糖、玉米醇溶蛋白间发生相互作用,有良好的相容性;添加纳米TiO2使复合膜表面粗糙度增加,复合膜热稳定性和疏水性增强,力学性能降低;纳米TiO2添加量为1% wt时,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5.7×10?13 g·cm/(cm2·s·Pa))和溶胀率(16.4%)最小,水接触角值(99.6 °)最大;复合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本研究为纳米TiO2/魔芋葡甘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作为包装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肉桂精油、木薯淀粉和壳聚糖为复合膜配方,以抗拉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水蒸气透过系数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膜的最佳配方;其次进行肉桂精油最小抑菌浓度试验,最后对确定的配方复合膜进行表征测定,并以红提为原料,进行涂膜保鲜试验。结果表明:当木薯淀粉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7︰5,甘油量为30%,热处理温度为50℃,苹果酸量为1.25%时,复合涂膜配方性能最好。肉桂精油最小抑菌浓度为0.68 mL/100 mL,将其添加入膜。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复合膜对红提具有一定保水、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纳米纤维素对海藻酸钠可食用膜的影响,首先通过改变纳米纤维素添加量制得海藻酸钠复合膜液,研究成膜溶液静态流变性能,随后在不同干燥温度下制得复合膜,研究其透光率、水溶性、水蒸气透过率、氧气透过率及红外光谱特性。结果表明:所有膜液均为假塑性流体,且随着纳米纤维素添加量增加,膜液的假塑性程度升高,黏度变大。在相同干燥温度下,随着纳米纤维素含量增加,复合膜的透光率降低,水溶时间变长;50℃干燥制得的膜阻隔性能最佳,纳米纤维素添加量为15%的复合膜比纯海藻酸钠膜的水蒸气透过率下降了28.7%,添加量为5%的复合膜比纯海藻酸钠膜的氧气透过率下降了22.1%;红外光谱表征发现,在加入纳米纤维素后,复合膜官能团吸收峰发生位移,这可能是两者之间发生了氢键相互作用,从而改善了海藻酸钠膜的阻隔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淀粉、壳聚糖、魔芋葡甘露聚糖(KGM)为成膜基材。通过研究成膜配方中壳聚糖与KGM质量比、玉米淀粉、甘油、吐温-80等材料的质量分数对复合抗拉强度(TS)、断裂伸长率(EAB)、水蒸气透过系数(WVP)和不透明度(Opacity)的影响,以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复合膜综合分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对复合膜成膜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壳聚糖与KGM质量比1.0∶0.6、玉米淀粉质量分数10%、甘油质量分数0.50%、吐温-80质量分数0.30%时,复合膜TS为(22.53±0.16)MPa,EAB为(20.07±1.18)%,WVP为(1.87±0.01)×10~(-12)g·cm~(-1)·s~(-1)·Pa~(-1),不透明度为(4.13±0.07)mm~(-1),复合膜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1.
卢雯静  宁井铭  方世辉  江山  韦欢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296-299,317
为了实现对茶树的综合利用,以茶树的花为实验材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茶树花中茶多酚和茶皂素的综合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分析了浸提时间、料液比、浸提温度、乙醇浓度和超声波功率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浓度70%,超声波功率350W,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10min,料液比1∶30g/mL时,茶多酚和茶皂素的综合得率最高,分别达到了28.38%和23.69%。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既是茶的原产地,也是茶的生产与消费大国,每年由于茶饮料及茶叶深加工产生大量的茶渣,仅仅以简单地丢弃处理而没有被高值化综合利用,既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茶渣中含有10%至16%粗纤维以及少量的络合态色素、矿物质、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可以被多种形式地精深加工利用。本文综述了茶渣作为主要配料在作菌类的培养基、动物饲料的添加剂、植物的土壤肥料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茶与茶渣的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今对残次茶的利用和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不完善,以至于造成残次茶的浪费。因此,研究从残次茶中提取茶多酚的关键技术是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试验以黑毛茶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提取茶多酚,并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超声功率70 W,乙醇体积分数70%,浸提温度65 ℃,浸提时间30 min,料液比1∶25(g∶mL)。在此条件下,茶多酚提取率为7.44%。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15)06-0094-05 doi:  相似文献   

14.
以茶树品种碧香早、尖波黄和桃源大叶的夏季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将其分别加工成黄茶,通过感官品质、滋味品质和香气品质分析,探讨3个茶树品种的黄茶适制性。结果表明,与桃源大叶和碧香早相比,尖波黄茶鲜叶更适合于加工黄茶,由其加工而成的黄茶外形色泽金黄、香气清香带甜、滋味醇和较爽、汤色及叶底金黄较亮;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黄酮、可溶性糖、茶黄素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43.80%,2.27%,23.09%,1.06%,4.13%,0.24%,且酚氨比值最小,为10.17;儿茶素总量为14.21%,简单儿茶素总量为5.49%,酯型儿茶素含量为8.72%,酯型儿茶素/总儿茶素比值为0.61;同时香气物质种类最多、品质最好,其中大马士酮、十七烷、ɑ-松油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2,2,6-三甲基-7-氧杂二环[4.1.0]庚-1-基]-3-丁烯-2-酮、β-蒎烷、葑烯、3,6-壬二烯-1-醇乙酸酯、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1-甲基-4-(2-甲基环氧乙烷基)-7-氧杂双环[4.1.0]庚烷10种香气物质为尖波黄特征性香气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品种尖波黄为加工黄茶的优异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根据普洱茶(生茶)拼配规则及各普洱茶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情况,为进一步推动普洱茶(生茶)实物标准样的科学制备,规范普洱茶原料及普洱茶(生茶)产品,揭示影响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滋味品质的物质基础,并探讨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临沧、普洱、大理、西双版纳的春、夏、秋三个季节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1)通过筛选可拼配单样、小样试拼及排序、大样拼堆及评定等程序,严格通过品质水平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制备出二套实物标准样:晒青茶实物标准样、普洱茶(生茶)实物标准样。(2)通过理化分析及感官审评,通径分析表明,茶多酚与氨基酸、黄酮是影响晒青茶滋味品质的主要因素,其中,黄酮对晒青茶的滋味品质直接作用最明显,茶多酚通过其余变量对晒青茶滋味品质的间接作用综合影响最大。本研究不仅为普洱茶的质量标准信息化研究、茶饮料开发等方面提供分析方法参考,更为促进普洱茶的高质量、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茶渣中提取茶多糖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档茶叶提取茶多酚后的茶渣为原料,研究茶叶多糖的水提工艺及初步纯化技术。分别就提取过程中的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次数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并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用醇沉及脱蛋白技术对茶多糖进行初步纯化,得出优化的工艺为:料液比1∶3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h,浸提次数3次,浓缩液与95%乙醇用量1∶5,乙醇沉淀静止6h,Sevage法脱蛋白3次,茶多糖的得率为4.10%。  相似文献   

17.
首次采用茶多酚水溶液浸提法脱除鲜茶叶与干茶叶中的咖啡碱,并保留其中的主要功能性成分茶多酚。鲜茶叶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100℃,料液比1:10(g/mL),茶多酚水溶液质量体积分数5%,时间5min。此条件下咖啡碱脱除率达80.61%,比传统热水浸提法提高31.25%,且茶多酚无损失。干茶叶最佳浸提条件为:温度100℃,料液比1:20(g/mL),茶多酚水溶液质量体积分数15%,时间7min。此条件下咖啡碱脱除率达81.61%,且处理后的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提高90.02%。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鲜茶叶和干茶叶原料,茶多酚水溶液浸提法均能有效脱除其咖啡碱,并有效保留或提高茶叶中的茶多酚,比传统热水浸提法有明显优势,是一种生产低咖啡碱茶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茶及类茶饮料是近20年来在亚、太地区流行的一种低糖型饮料。由于其醇和甘爽的口感及极富特色的鲜量色调,深度青少年及女性青睐。而其抗氧化、降血脂、消炎灭菌及预防糖尿病等多种保健功能也使中、老年饮者逐渐接受。在分析茶饮市场、预测其流行趋势同时,向读者推荐一批具有巨大市场潜力茶饮之原料,供商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茶叶中污染微生物分析及茶多酚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茶饮料中茶叶原料的微生物种类进行了分析、鉴定,并对茶多酚对茶叶中污染微生物的抑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叶中主要污染微生物是枯草芽孢杆菌、阴沟肠杆菌和黑曲霉。当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大于0.6g/L时对枯草芽孢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茶多酚含量小于1.2g/L时对阴沟肠杆菌、黑曲霉无抑制作用。实验表明正常的杀菌条件可将阴沟肠杆菌和黑曲霉杀死。因此为保障产品安全,建议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大于0.6g/L。  相似文献   

20.
茶饮料生产中茶乳酪的形成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吴少文 《饮料工业》2000,3(3):14-15
主要介绍了茶饮料中茶乳酪的形成原因、基本构成物质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