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炭技术》2017,(7):1-3
为解决泄水巷支护的问题,提出采用预应力耦合让压支护体系的方案。通过锚杆让压性能试验、锚杆拉拔现场试验,确定本方案有效控制大采深动压巷道变形量;通过观测分析,证明该支护体系能够有效控制动压巷道变形。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高地应力掘进巷道锚杆支护效果,结合巷道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优化锚杆支护方案,并布置测点和仪器对巷道表面位移和锚杆受力进行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得出:支护前期巷道位移量和锚杆受力均较大,支护完成后逐步趋缓并最终达到稳定状态,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达到了预期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深井大变形巷道顶板下沉量大、顶板持续变形的问题,在赵固二矿11021工作面上顺槽进行了顶板岩层移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深井大变形巷道顶板变形量大、持续时间长,现有巷道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方式对顶板变形的控制作用有限。通过可接长锚杆拉伸试验详细分析了可接长锚杆的力学性能,得出可接长锚杆高延伸性能更能适应围岩变形,据此,提出了可接长锚杆支护技术。在赵固二矿11021工作面上顺槽的工业性试验也表明,使用可接长锚杆支护技术后,顶板变形量比原支护方案减少了20%左右,顶板围岩从开挖到稳定的时间缩短了40%,且顶板变形稳定后顶板下沉速率较原支护方案明显降低,可接长锚杆支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2015,(9):215-217
由于断层内岩体具有松散软弱的特点,以某矿断层内巷道为工程背景,在原支护方案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巷道注浆锚杆间距进行优化。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2D通过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支护方案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及破坏特征,给出了在顶板布置3根注浆锚杆,间距为1 300 mm,两帮各布置1根注浆锚杆的支护方案,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证明了该支护方案可以有效的控制顶板及两帮的变形和塑性区的发育,并为该矿节约了支护成本。  相似文献   

5.
针对甘庄煤矿高应力巷道原锚杆支护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采用煤岩物理力学实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等方法,开展锚杆支护参数的优化。通过对不同锚杆间排距、锚杆直径、锚杆长度、锚索间排距的模拟支护效果分析,得出支护方案优化参数:锚杆间排距为900 mm×900 mm、直径为22 mm、长度为2.2 m,锚索间排距为2 000 mm×900 mm。将优化的支护方案进行现场试验,实测表明,巷道顶底板位移量下降了44.1%,两帮位移量下降了41.9%,优化后的锚杆支护系统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改善了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巷道支护方式对顶板稳定性影响的相似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巷道支护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点问题。针对屯兰矿12501运输巷道在受工作面采动影响时,出现顶板变形严重、支护失效的情况,对现有的"普通锚杆+锚索"支护方案进行优化,提出"普通锚杆+加长锚杆"联合支护方案,并对该方案与现有支护方案进行相似模拟实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可以很好地控制顶板变形,保持巷道稳定。  相似文献   

7.
邹磊  马涛 《陕西煤炭》2013,32(1):44-45,22
利用FLAC3D对胡家河煤矿401101工作面运顺巷道支护效果进行数值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运用锚杆支护加固理论对现有的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提出了该矿锚杆支护设计方案。巷道监测结果表明,采用新的支护方案后,巷道顶板移近显著减小,巷道断面的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优化后的支护参数是可靠、经济的,为相似巷道支护设计起到了很好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建阳 《煤矿安全》2015,46(5):205-207
针对清水煤矿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严重这一问题,通过对巷道围岩深部位移和围岩松动圈进行监测,确定巷道围岩不同深度的围岩变形特征和松动圈范围,进而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优化。研究表明:顶板变形集中部位为1~4 m深范围,两帮变形集中部位为2~4 m深度范围,巷道围岩松动圈的范围为2.9~3 m;将原有巷道的支护方案改为长度为5 m的加长锚杆进行支护,通过数值模拟验证该方案可以有效的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9.
以某矿千米深井巷道为原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对采动应力作用下的巷道围岩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加强支护和改变局部锚杆支护参数,可以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提高其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王兴库 《煤》2008,17(5):9-10
简要介绍了锚杆支护技术在沿沟煤矿急倾斜煤层中的应用。采用锚杆支护进行巷道支护效果较好,有效地控制了巷道的围岩变形。急倾斜煤层巷道利用锚网支护取得了成功,为沿沟煤矿急倾斜煤层支护提供了一条新途经。  相似文献   

11.
支护参数的选择是巷道锚杆支护的关键技术。 正确选择参数有利于发挥锚杆支护优势,确保巷道安全。支护过剩会影响掘进速度,巷道顶板不易垮落,易造成安全隐患。支护不足则不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不能满足巷道的安全使用。通过数值模拟、理论计算,优化马堡煤业锚杆长度、锚杆支护密度参数,并应用于矿井支护,实现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潘西矿7192回风巷在原锚杆支护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通过数值模拟软件FLAC3.3,对不同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条件下的锚杆支护情况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原有的锚杆支护,强力锚杆支护系统能更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通过对不同锚杆预紧力、锚杆排距、锚杆直径、锚杆长度的模拟支护效果分析,得到了优化参数预紧力为15t、排距为800mm、直径为25mm、长度为2.4m的螺纹钢筋锚杆支护方案。同时,将优化的支护方案进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强力支护锚杆系统能更有效地控制巷道变形,明显改善巷道围岩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变形巷道顶板支护系统中锚杆与锚索受力和变形不协调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可接长锚杆。在对普通锚杆、锚索及新型可接长锚杆拉伸试验和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变形巷道顶板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提出了大变形巷道顶板可接长锚杆耦合支护系统,建立并分析了可接长锚杆耦合支护系统与锚索耦合支护系统的本构模型。研究表明:当巷道顶板变形量超过锚索最大延伸量时,锚索耦合支护系统中锚索由于延伸率低,过早于普通锚杆达到延伸极限而破断,而可接长锚杆能与普通锚杆在受力和变形2方面协调同步地支护顶板围岩;可接长锚杆能够提高顶板围岩的自承性能,并在保证较强支护力的同时提供更大的让压距离。可接长锚杆耦合支护系统成功应用于赵固一矿11031巷道试验段中,顶板变形量比原支护方案减少了20%左右,顶板围岩从开挖到稳定的时间缩短了33%,且顶板变形稳定后顶板下沉速率较原支护方案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高应力区卸压与锚杆支护对巷道稳定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杰 《金属矿山》2010,39(10):1-5
采用FLAC3D分析了不同卸压率下,锚杆排间距参数改变对巷道变形程度及锚杆受力的影响;分析了赞比亚谦比西铜矿卸压开采及锚杆支护下巷道变形破坏程度以及武钢金山店铁矿喷锚网支护方式下的巷道变形破坏程度。理论分析和工程实例表明,卸压可以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大小,锚杆支护并不在于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程度,而在于协调巷道周围岩体的变形。因此,高应力区巷道维护中应以地压控制为主,并配合有效的支护方式和参数才能控制巷道变形并保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煤炭技术》2016,(6):3-5
应用联合支护提高巷道围岩稳定性理论,对已有支护参数和支护形式进行优化,支护参数主要包括锚杆直径、长度、间排距和锚索的间距。采用优化支护方案进行支护后,不仅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而且大大降低了支护成本,避免了支护材料浪费,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余吾煤矿S8104工作面回采巷道受超前支承压力影响,围岩破坏严重难以管理等问题,需对支护方案进行优化。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现场实测对优化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相同支护条件下,高应力集中对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影响显著,应力集中系数K值越大,巷道塑性区范围越大,顶板及两帮位移增加亦显著;锚杆间排距800 mm,顶板施加槽钢联合锚索支护可有效控制超前支护段围岩变形量,降低巷道边角应力集中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传统锚杆无法有效适应深部岩巷复杂应力环境的难题,以某巷道为工程背景,针对1种新型拉力分散型锚杆,基于控制变量试验设计方法,对锚杆长度、锚杆间距、锚杆排距、锚杆直径和锚固长度5个主要参数不同组合方案下的巷道支护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巷道围岩的变形和垂直应力的变化,给出了锚杆支护的最优参数以及各参数对巷道围岩变形的控制效果的影响主次顺序。结果表明:基于锚杆参数对巷道围岩的控制作用,优选后的锚杆参数为锚杆长度2.5 m、杆体直径22 mm、锚固长度0.5 m、锚杆间排距0.6 m;通过支护参数优选,可以有效控制围岩稳定性和巷道安全。  相似文献   

18.
利用FLAC数值模拟软件对顾桥矿深部煤层巷道的锚杆支护参数进行了模拟计算,详细分析了不同锚杆长度对控制围岩变形量的影响,从而得出锚杆支护存在一个合理的锚杆长度,当采用这一合理锚杆长度进行支护时可以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9.
《煤》2019,(5):95-97
为研究采空区下布置巷道围岩的控制技术,以厚煤层采空区下布置的2311工作面巷道支护参数选择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利用正交试验,建立了27组锚杆支护巷道围岩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支护参数与巷道围岩变形之间的关系,确定了最优巷道锚杆支护参数方案。结果表明:基于极差分析,影响巷道顶底板变形的最大因素包括帮与顶锚杆间距、帮与顶锚杆排距,其中帮锚杆长度、帮锚杆间距、间排距等三个因素对巷道两帮的变形影响最大;基于灰色模糊理论,确定锚杆间排距0. 7 m、锚杆直径18 mm、顶锚杆长2. 6 m和帮锚杆长2. 4 m为最优支护参数方案。模拟结果为现场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煤》2016,(8):74-76
王庄煤矿+540 m水平厚煤层大断面巷道由于应力高、顶煤强度低及大采高工作面扰动影响,巷道围岩控制较为困难。在综合分析采矿地质条件基础上,提出对煤巷实施钻孔卸压与锚杆支护耦合作用的支护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分析比较巷道顶底板变形规律和应力特征,确定了合理的优化支护方案,即卸压钻孔直径400 mm、间距4 m,锚杆间排距0.9 m、预紧力90 k N。在8110工作面现场应用表明,采用耦合支护方案后,巷道顶板下沉量减小30.3%,底板变形量减少8.6%。围岩变形量在设计范围内,煤柱应力降低且向深部转移。证实了耦合支护方案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保持围岩稳定,而且也为类似巷道的设计和加固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