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无人机(UAV)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智能车联网应用需求的极速增长促进了无人机辅助车联网系统的产生与发展。在无人机辅助车联网系统中,如何节省能量的同时最大化系统性能对于能量有限的节点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考虑无人机辅助车联网通信过程中如何选择最优的通信网络链路,从而最大化能量效率的问题。首先建立通信网络链路选择问题为混合整数规划问题,然后提出基于能量效率最大化的网络传输链路优化算法获得最优的传输链路及对应的能量分配,最后通过数值实验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将有效覆盖各类智能设备、工业物联网及车联网等应用,对不同应用中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安全性及传输时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载波序号调制(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with index modulation, OFDM-IM)的多分集传输方案,可有效提升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场景中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及系统调制解调的计算复杂度。为了降低接收端的计算复杂度,本文提出一种用于多分集OFDM-IM系统的基于单个子载波计算的接收机算法,通过将基于子块计算过程分解为两步计算的方式来降低解调过程的计算复杂度。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本文提出的多分集OFDM-IM可以获得比传统单个符号多次重发方式获得发送分集增益更优的误比特性能。  相似文献   

3.
《无线电工程》2018,(2):106-110
针对当前高速公路信息预警的需求及传统信息传输路由协议存在的传输时延大、网络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实时丢包率估计与最短时延优先的车联网(Vehicular Ad Hoc Network,VANET)路由协议。提出实时丢包率估计算法,从而提高网络传输的准确率;在方向性广播转发路由技术的基础上,从后方行驶的车辆中选择传输时延为最小的节点作为网络信息传输的转播节点,从而协议在保证危险区域内都能够接收到预警信息的前提下减少节点转播的数量。通过NS-3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降低传输时延,并提高信息传输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车联网作为智慧交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可加快我国智慧交通基础建设,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汽车数量及其产生的海量数据使得通信车辆节点之间的传输冲突率大幅上升,导致通信资源、计算资源短缺等问题,因此,有效的资源分配方案可以保证车联网的通信质量,从而提高车辆通信的可靠性,降低时延。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车联网对智慧交通发展现状的影响以及当前车联网发展瓶颈;然后针对智慧交通通行效率、安全性方面,分析了当前车联网的资源分配问题;接着通过总结5G技术的优点,分析了5G在车联网资源优化分配管理上的贡献;最后,在车联网通信、计算和存储资源优化分配管理的应用背景下,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基于5G+V2X的智慧交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车联网环境下对打车软件通信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改善用户体验,提高通信实时性和吞吐性能。提出一种基于通信信号收发转换动态增益控制的车联网环境下打车软件通信系统优化设计方法。首先进行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构架和模块化集成设计的功能分析,针对车联网通信信道受到的码间干扰较强的问题,采用动态增益编码方法进行码间干扰控制,进行信道均衡设计;然后对打车软件通信系统进行硬件电路设计;最后进行系统的调试分析。实验表明,采用该系统进行车联网打车软件通信的传输时延较低、吞吐量较大。  相似文献   

6.
远距离通信链路是未来智能通信的支撑基础,因为远距离智能通信比传统的通信方式更迅速、便捷。但是智能通信中的传输时延是致命缺点,它会出现延迟问题。远距离通信链路能否可靠、安全、高效,是传输时延难题的关键所在。在智能通信的背景下,文章主要探讨了通信链路中传输时延的影响以及远距离通信链路中传输时延调整策略的研究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川  黄在朝  陶静  贾惠彬 《电信科学》2018,34(10):47-52
目前满足系统保护通信网络的路由算法是在综合时延和可靠性的要求下,计算一条快速且可靠传输的路径,而没有考虑到当电网发生故障或网络中通信量过大时,通信网络中许多节点的排队时延会极大地增加,忽略排队时延对路径传输总时延的影响会导致路径的错误选择,从而影响系统保护的实时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排队时延的路由选择算法,用于计算信息传输总时延最小的最优路径,以提高系统保护通信的实时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提出的路由选择算法计算得到的路径在满足系统保护可靠性要求的基础上信息传输总时延最小。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车联网中不同类型的应用对服务质量的不同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车联网资源分配方案。根据车联网服务对时延和数据传输速率的要求,把车联网服务分成两种切片方式。切片1是要求低时延的V2V链路的服务;切片2是要求高数据传输速率的V2I链路的服务。通过设计动作空间、状态空间、奖励函数,训练出一个可以在车联网动态环境下实时调整,给出当下最优资源分配策略的网络,使得设计出的网络能够在保证切片1时延约束的前提下提高切片2的数据传输速率,以解决基于V2V通信和V2I通信的车联网资源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车联网中不同应用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 QoS)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切片技术的车联网频谱资源分配方案。该方案考虑数据接入控制,通过联合优化频谱资源块(Resource Block, RB)分配和车辆信号发射功率控制,在安全服务切片低时延高可靠性的约束下,最大化信息娱乐服务切片的平均和吞吐量。将车联网资源管理建模为一个混合整数随机优化问题,利用李雅普诺夫(Lyapunov)优化理论将该优化问题分解为接入控制和RB分配与功率控制两个子问题,并分别对其进行求解,得到每个时隙的接入控制和资源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资源分配方案能够有效提高信息娱乐服务切片的平均和吞吐量,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引入的控制参数值来实现吞吐量和时延的动态平衡。同时,与已有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更好的时延性能。  相似文献   

10.
车联网通信-计算融合对满足高可靠低时延的应用需求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无人驾驶等新兴智能服务对多极致性能的需求,探究6G车联网中的感知-通信-计算融合体系,打破感知、通信、计算三大资源的独立分治局面,实现资源灵活互通与统筹管理,对智能交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回顾了车联网中通信、计算技术的发展;然后,针对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两个方向对现有车联网通信-计算融合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整理;最后,分析了6G车联网中通感算融合的未来应用及挑战,为车联网感知-通信-计算融合方向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车联网中信息的共享尤其是紧急信息的分发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广播方式易引起网络风暴,导致信息传输时延高,预警效果差。为了实现海量信息的共享以及紧急信息的快速分发,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先级的信息网络编码算法(Priority-based Information Network Coding Algorithm,PINCA),根据信息类别确定优先级别,优先对高优先级数据包进行线性网络编码与传输。仿真结果表明,相同仿真环境下,采用所提的PINCA时,紧急信息传输时延比现有传输方案下的时延减小了至少23.494 4 ms,同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也低于现有方案,可应用于路边设备稀疏的车联网系统中。  相似文献   

12.
陆忠梅  陈巍  魏杰  于海涛 《信号处理》2019,35(11):1773-1783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车联网又是智能交通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前全球汽车使用量急剧上升,为提升人们出行体验,实现车、路、人以及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需要一个具备高速大带宽以及高可靠低时延的通信(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URLLC)网络支撑。而目前基于LTE技术的车联网不能满足URLLC的性能需求,因此提升车联网URLLC的性能成为车联网技术研究的重点。本论文回顾了车联网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对URLLC在车联网应用场景的性能需求进行分析,并对提升车联网高可靠性和极低时延的研究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技发展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通信网络架构已无法满足无人驾驶领域中车联网技术的需求。为了满足巨流量、大链接、超低时延等车联网通信的需求,传统无线接入网络架构亟需演进。首先结合蜂窝车联网技术C-V2X,分析了C-V2X车联网体系传输模式,并阐明了车联网体系架构和5G通信模型;然后分析了基于5G网络环境下的车联网技术的优点;最后,探讨了基于5G网络环境下车联网技术的局限性和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中兴通讯技术》2020,(1):45-49
针对单车感知无法满足未来自动驾驶安全需求的现状,面向多车传感器信息融合与时效性共享问题,提出了基于感知-通信-计算融合的智能车联网方法与解决思路。该方法有助于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协同环境感知能力,并通过移动边缘计算(MEC)技术降低车间感知信息传输负载,提高多车协同的信息融合与处理效率,最终实现基于多车智能协同的安全自动驾驶。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5G通信效率,降低通信时延,引进SDN技术与NFV技术,设计一种面向5G通信网络的架构设计方法。从外部网络、边界网关与内部网络三个方面,设计5G通信网络拓扑结构;引进SDN技术,通过链路中的控制部件,获得通信接收信息,按照通信过程中信息、数据的标准处理方式,进行流表的修改,以此实现对5G通信网络资源的动态配置;引进NFV技术,在架构通信端口,进行封闭式网络的对外开放设计,实现对网路功能的虚拟化;搭建5G通信传输信道,设计5G网络通信传输过程与资源管理模式,完成5G通信网络架构的设计。通过对比实验证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提高通信中数据吞吐量的同时降低通信时延,并保证通信带宽稳定在1.0Gbps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互联网+”,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动能,国家已经将发展车联网作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中应用的重要方面。从车联网的定义、车联网的作用、车联网产业链构成3个方面概述了车联网的发展,介绍了日本、美国、欧洲引导车联网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中国车联网的发展现状,从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3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中国车联网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俨  封翔 《移动通信》2022,(11):47-51
直连通信与网络通信是车联网的两种模式。各地早先通过对信号机的联网推出了一些基于蜂窝网络的车联网服务,但网络通信模式的区域性服务的特点限制了其在量产车型的应用。介绍了一种直连通信与网络通信融合的解决方案,将两种车联网通信形式相结合,有效地利用了两种技术的优势,解决了直连通信覆盖范围有限,而网络通信服务无法获取本地接入方式的问题。该方案的提出,将为车联网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多种基于融合协同方案的车联网应用将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8.
TDMA微波通信系统中,由于有多个通信站点,不同的通信距离必然会带来各站点不同的传输时延问题,为了保证各外围站上报到中心站的数据信息不会互相干扰,通信中必须要对传输时延进行处理。通过一个典型的设计实例,介绍了一种实用的自动时延调整技术,相比通常的手动调整时延或时延保护等处理技术,其效果是减少了业务数据冗余度,缩短了通信建立时间,使通信系统操作更快捷、使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19.
针对车联网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阐述了车载环境无线接入的安全鉴别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载自组网(VANET)典型应用的安全鉴别机制,为解决车联网中通信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冲突问题给出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杨琼  胡静  夏玮玮 《电信科学》2015,31(9):60-65
摘要:针对异构网络融合场景下车联网的特点,研究了车联网中的移动性管理技术和资源管理技术。在介绍物联网及车联网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车联网中异构网络融合的应用场景,通过研究车联网中的通信设备、通信形式、组网方式等,提出了车联网的网络架构。与一般异构网络相比,车联网中车辆移动速度快,造成车辆接入公共网络时频繁切换的问题,为此,研究了车联网中的移动性管理技术。车联网中通信设备以及通信形式的多样化带来了多样化的业务需求,针对不同优先级业务提出了车联网中基于优先级的资源管理技术,即在异构网络的资源管理中必须保证高优先级业务在资源分配、接入控制、网络选择等方面始终处于优先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