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获得一种新型高载药量、易分散型农药制剂,基于药物传递理论,以阿维菌素(AVM)为农药模型,以乙基纤维素(EC)为主要农药载体,以卡波姆(CB)为改性材料,利用静电纺纳米纤维载药技术构建一种具有微纳结构的农药传递体系。通过对复配比例、溶解参数及纺丝条件的探索,结果表明:采用N,N-二甲基乙酰胺与乙醇以体积比3∶1的混合溶剂对载体材料EC与CB分别进行溶解,EC与CB纺丝液的体积复配比为1∶1时,农药传递体系的载药量可高达35.7%,包封率接近100%,耐光解性大幅提升。并且,该农药传递体系的水分散性非常优异,具有长效释药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17,(11):2170-2173
用聚乳酸(PLA)负载阿维菌素(AVM),通过溶剂在电场内的溶解溶剂挥发,制备了载药微球。通过微球形貌表征对纺丝工艺中纺丝液浓度、纺丝速度进行了优化。通过标准曲线法对AVM的溶液累积溶出率进行测定。通过AVM光解时间与吸光度的变化关系,说明了载药微球对AVM光稳定性的提高。结果表明,在电场电压15 kV、电场间距10 cm、纺丝速度1.2 mL/h、PLA溶液浓度4%时,电场产生不连续性射流,形成分散均匀的载药微球;载药微球在pH 7.4的PBS溶液中,37℃、转速75 r/min的溶出条件下,AVM释放持续10 h;在500 W高压汞灯持续照射下,微球对AVM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化工》2022,(11):2170-2173
用聚乳酸(PLA)负载阿维菌素(AVM),通过溶剂在电场内的溶解溶剂挥发,制备了载药微球。通过微球形貌表征对纺丝工艺中纺丝液浓度、纺丝速度进行了优化。通过标准曲线法对AVM的溶液累积溶出率进行测定。通过AVM光解时间与吸光度的变化关系,说明了载药微球对AVM光稳定性的提高。结果表明,在电场电压15 kV、电场间距10 cm、纺丝速度1.2 mL/h、PLA溶液浓度4%时,电场产生不连续性射流,形成分散均匀的载药微球;载药微球在pH 7.4的PBS溶液中,37℃、转速75 r/min的溶出条件下,AVM释放持续10 h;在500 W高压汞灯持续照射下,微球对AVM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蓖麻油(CO)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自乳化法制备了羧甲基壳聚糖-蓖麻油基聚氨酯微球(CO-CMCS-PU),通过分子自组装法负载阿维菌素(AVM)得到载药微球(CO-CMCS-PU@AVM)。采用FTIR、1HNMR、SEM、TGA等对产品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并探究了不同药量载药微球的包封率、缓释性能、抗紫外性能、叶面接触角和黏附性能。结果表明,相比AVM分散液,紫外照射后载药微球中AVM的保留率提高到43%,说明CO-CMCS-PU载体的抗紫外性能良好;载药微球比AVM分散液在黄瓜叶面上的接触角降低了20%以上,滞留量提高了40%以上,说明其在叶面上有较好的黏附性和润湿性;载药微球包封率可达80%以上,具有良好的缓释和pH响应释放性能,释药行为符合First-order动力学模型,药物释放受Fickian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农药流失,设计了一种叶面亲和型缓释微胶囊。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改性羧甲基纤维素(CMC)得到羧甲基纤维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MC-g-PMMA),然后利用自组装负载阿维菌素(AVM)形成载药微胶囊(CMC-g-PMMA@AVM),通过多巴胺(DA)包覆提高CMC-g-PMMA@AVM的叶面亲和性。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微胶囊的载药性能、叶面亲和性及响应释放性能。结果显示,DA/CMC-g-PMMA@AVM为平均粒径126nm的球形粒子,多巴胺的包覆可有效提高微胶囊的载药性能,包封率可达88.56%;增强AVM的叶面亲和性,使其叶面滞留量相对于阿维菌素水乳液提升30.56%;赋予AVM优异的抗紫外光分解性能,强紫外光照射60min后,由AVM水乳液中AVM的残留率14.03%提高到DA/CMC-g-PMMA@AVM中的59.55%。载药微胶囊中药物释放具有pH响应,在pH=5条件下出现爆释,药物释放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受Fick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农药利用率、精确控制农药释放,设计了一种pH响应型缓释颗粒。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为桥连接羧甲基纤维素(CMC)与大豆分离蛋白(SP)得到羧甲基纤维素-大豆分离蛋白(CMC-SP),然后利用分子自组装法负载阿维菌素(AVM)形成载药颗粒(CMC-SP@AVM)。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改性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对CMC-SP@AVM的载药性能、缓释性能、抗紫外性能、杀虫活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CMC-SP@AVM具有近似椭圆形的结构,CMC-SP@AVM的平均粒径为104nm;对AVM的包封率达41.9%,并赋予AVM优异的抗紫外光分解性能,强紫外光照射120h后,CMC-SP@AVM中AVM的残留率比未包封的AVM高117%,其药物释放具有pH响应特性,pH越大,释放速率越快;药物释放过程符合Elovich模型。在相同AVM浓度下CMC-SP@AVM的杀虫活性与原药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载药聚乳酸纤维膜的制备及释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莉  王立新  张幼珠 《合成纤维》2007,36(9):19-21,25
将药物——消炎痛和聚乳酸(PLA)同时溶解在三氯甲烷∶丙酮(体积比2∶1)的混合溶液中,制得均匀的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制备载药PLA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形貌结构;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释放在磷酸缓冲溶液(PBS)中药物的吸光度,并计算其释药速率。结果表明:纤维的平均直径随着含药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PLA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释药速率随着纤维直径的减小而加快;与纯药粉的释药速率相比,载药PLA纤维膜有明显的缓释性,提高了药物的利用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后接枝方法制备希夫碱铜离子配合物改性凹凸棒土(Cu2 -Sal-ATP),采用浸渍法制备啶虫脒/凹凸棒土(ATP)缓释体系。利用FTIR、XRD、N2吸附-脱附、SEM和DSC 对改性凹凸棒土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改性凹凸棒土对农药啶虫脒的吸附行为和缓释体系的释药行为。结果表明,啶虫脒是以非晶相存在于改性凹凸棒土中,药物装载未改变载体的结构。有机改性提高了凹凸棒土对药物的载药量,且经希夫碱铜离子配位改性体系的载药量最高,其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希夫碱铜离子配位改性凹凸棒土载药体系的缓释效果优于相应的希夫碱改性凹凸棒土(Sal-ATP)体系,载药体系的释药行为可用Korsmeryer-Pappas动力学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改良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用GO负载抗菌药物甲硝唑(MTR),探讨了载药体系(GO-MTR)体外释放MTR的行为。GO经SEM、XRD、FT-IR和UV-Vis等表征表明,其褶皱较多、较薄,层间距为0.800 nm,具有石墨烯(001)晶面,在水中易分散,在紫外区230 nm有最大吸收;载药实验表明,增大负载体系的pH、升高温度均有利于GO吸附MTR,100 mL 1 mg/mL GO与0.500 g/L MTR等体积混合后,在pH为9.0、温度为40℃、振荡150 min的条件下,GO对MTR的负载量达494 mg/g,负载率为98.8%;释药研究表明,药物释放的突跃在8~36 h,释放时间较长,酸性体系有利于药物释放,pH为6时释药率可达58.7%。  相似文献   

10.
纳米胶束是抗癌药物阿霉素(DOX)的良好载体,因为它们以受控的形式释放疏水性药物分子的应用受到极大关注。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三次电子转移活化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出一种热响应性的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聚(全氟酰氟聚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9)-b-聚(二甲基丙烯酰胺)-b-聚(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360)(P(PFPHM9-b-DMAA-b-PEGMA360))。研究其自组装能力,最低临界溶解温度,生物毒性,DOX封装率,模拟人体温度(37 ℃)及癌变组织温度(42 ℃)测试胶束释放药物能力。结果表明P(PFPHM9-b-DMAA-b-PEGMA360)临界胶束浓度为1.0 μg/L,P(PFPHM9-b-DMAA-b-PEGMA360)胶束的载药量为20.6 %,封装率为86.7 %,临界溶解温度为39 ℃,在42 ℃时和37 ℃,释药率分别为95.9 %和33.5 %。说明P(PFPHM9-b-DMAA-b-PEGMA360)具有温度敏感性,且有很大潜力作为DOX的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1.
以ε-己内酯(ε-CL)为疏水原料,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亲水原料,通过引入亲疏水性过渡原料L-丙交酯(LLA),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法(RAFT)制备了超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交酯-聚己内酯(PEGMA-b-PLLA-b-PCL)。通过FTIR、1HNMR、GPC、DLS和SEM对聚合物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及粒径进行测定,用界面张力法测得PEGMA-b-PLLA-b-PCL 胶束溶液的CMC,用溶剂挥发法负载姜黄素(CUR)制备载药胶束溶液,并计算其载药量和包封率,进一步考察载药胶束溶液在不同环境下的释药能力。结果表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为1220~8782,粒径为28~180 nm,且最低CMC为0.62 μg/mL(pH=7.4)。载药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最高可达12.6%和78 .0% (pH=7.4),且药物释放可在15 d内完成,在pH=5环境下释放量最高可达45.53%。  相似文献   

12.
以乙基纤维素(EC)为载体材料,萘普生为包埋药物,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包封率较高的EC/萘普生复合载药微球,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得出当EC与萘普生的质量比为3:1,EC用量2.5%,聚乙烯醇用量0.8%,吐温-80用量0.4%时是复合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在该工艺条件下药物包封率达到88.97%。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复合微球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SEM显示复合微球的形态顺滑,激光粒度分析表明复合微球平均粒径为14.014μm,复合微球的FT-IR谱图中既有EC的特征峰,又有萘普生的特征峰,但没有新基团产生,表明EC包覆萘普生过程中未产生新化合物。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复合微球的累积释药率随溶出介质pH值的增大而增大,在溶出介质pH值为9时,复合微球的累积释药率最大,达到82.5%,缓释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郭英  李酽  谢静  蔡娇 《化学世界》2007,48(1):38-41,48
以自制阿司匹林为药物,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了阿司匹林-壳聚糖载药微球,确定了阿司匹林-壳聚糖载药微球的制备工艺条件,探讨搅拌速度、阿司匹林/壳聚糖质量比、交联剂戊二醛、乳化剂Span-80用量对微球的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和释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以液体石蜡为介质,选用3%的壳聚糖冰醋酸溶液、按阿司匹林∶壳聚糖=1.5∶1、4%的戊二醛为交联剂、Span-80用量为体积比6%、中等搅拌速度制备出的微球药物包封率可达79%,微球粒径最小可达20 nm,制得的载药微球在16 h内对药物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在25 h之内仍存在缓药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苯乙烯-b-异丁烯-b-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IPS)作为紫杉醇药物载体,研究了紫杉醇释放动力学行为。对紫杉醇-SILKS载药共聚物进行了差示量热扫描仪分析(DSC)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的表征;研究了不同苯乙烯(St)含量的紫杉醇-SIBS载药共聚物在pH=7.4磷酸缓冲液(PBS)(37℃)中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紫杉醇-SIRS载药共聚物随着St含量的增加,紫杉醇的释放率较低,且其释药率在8d以后趋于平稳;在体外释药过程中随着磷酸缓冲液的置换量越大,紫杉醇的释放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以ε-己内酯(ε-CL)为疏水链段,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亲水链段,4-氰基-4-[(十二烷基硫基硫羰基)硫基]戊酸(CDPA)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在以甲苯为溶剂、N2氛围、80 ℃、反应24 h的条件下,通过RAFT聚合法制备了两嵌段聚合物PEGMA-b-PCL。将其自组装为胶束用作纳米药物载体,并以姜黄素(Cur)为胶束负载药物。考察了两嵌段聚合物结构、分子量及分布,表征了胶束载体粒径、形貌,测试了胶束载体的载药和释药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嵌段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478~7318,此类聚合物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在常规条件下(pH=7.4)其范围为0.920~1.600 μg/mL。胶束载体粒径范围为:68.34~186.30 nm。当n(CDPA)∶n(ε-CL)=1∶200时,胶束载药量和包封率最高,可达12.05%和75.26%。在不同pH值环境下,药物缓释性能可达15 d,其中pH=5.0时释药量可达35.38%。  相似文献   

16.
徐彦芹  秦钊  王烨  曹渊  陈昌国  王丹 《化工学报》2020,71(10):4783-4791
采用正硅酸乙酯(TEOS)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通过共缩聚法合成介孔二氧化硅(MCM-41)。首先对其氨基修饰,再通过有机合成接枝—R基团(—R:—CHO、—OH、—CH3、—COOH),制备得到Me-Ph-NH-MCM-41、OHC-Ph-NH-MCM-41、HO-Ph-NH-MCM-41、HOOC-Ph-NH-MCM-41四种不同的药物载体。利用FT-IR、Zeta电位、XRD和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表征,结果表明NH2-MCM-41改性成功。以罗丹明B(RhB)为模型进行载药性能测试,并考察了此释药系统在模拟不同pH的体液下的敏感释药行为,同时探究了不同—R基团对释药的影响。结果显示,四种载体在中性条件下几乎不发生药物释放,通过改变环境体系pH可以有效控制药物释放,其释药行为可以用Korsmeyer-Peppas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实验表明,释药量:RhB@HOOC-Ph-NH-MCM-41>RhB@OHC-Ph-NH-MCM-41>RhB@HO-Ph-NH-MCM-41>RhB@Me-Ph-NH-MCM-41,不同—R基团的药物载体的pH响应性不同,其中RhB@HOOC-Ph-NH-MCM-41释药量在pH=1.2时可达57.87%,在用于药物智能控释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白及多糖(BSP)为骨架材料制备糖尿病溃疡用多孔生物载药微球(Ms),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载黄连素(BBR)的白及多糖微球(BBR-BSP-Ms),观察其外观形态、结构特点,评价粒径、载药量与体外释药行为等药剂学性质。结果 BBR-BSP-Ms处方和工艺:当BSP浓度为0.05%、BBR浓度为12%时,乳化时间为130min、交联温度为40℃、交联剂体积分数为11%、交联时间为70min、搅拌速度为960r·min-1时,BBR-BSP-Ms粉末流动性好、互不粘连、分散性好,呈圆形、大小均匀,粒径分布为20~30μm,包封率为(86.92±0.03)%,载药量为(19.78±0.08)%;体外释药实验表明,BBR在48h内的累积释放率达82.12%,缓释效果良好。结论 以BSP为骨架材料载药微球工艺稳定可行,缓释效果明显,在糖尿病溃疡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N-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利用硅酸四乙酯(TEOS)的水解和缩聚反应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MSN)纳米球,经表面氨丙基化、苯硼酸化、环磷腺苷负载、葡萄糖酸修饰的胰岛素封盖等途径制备了一种双重载药系统Flu-G-Ins-MSN。通过TEM、FTIR、XRD、N2吸附-脱附、表面Zeta电位等对材料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孔结构、表面电性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负载时间对载药量的影响,探究了不同糖源、糖浓度、pH等因素对胰岛素和环磷腺苷释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球质量浓度为10 g/L、环磷腺苷浓度为0.1 mmol/L时,经24 h避光负载,硅球对环磷腺苷的载药量可达25.9 μmol/g;糖触发胰岛素和环磷腺苷的释放具有明显的pH依赖性,pH越高,释药量越大;在人体正常生理pH 7.4环境中,果糖和葡萄糖对载药粒子的刺激响应效果最佳;2 g/L的载药粒子在50 mmol/L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0.5 h的释放量可达8.35 μmol/L,环磷腺苷20 h的释放量可达75%。间歇释放实验表明,葡萄糖能实现对载药粒子的反复刺激解封,进而实现对胰岛素和环磷腺苷的持续控释。  相似文献   

19.
以N-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模板,硅酸四乙酯经水解和缩聚反应制备了介孔二氧化硅(MSN)纳米球,其经表面氨丙基化、苯硼酸化、环磷腺苷负载、荧光标记葡萄糖酸修饰的胰岛素(Flu-G-Ins,Flu为异硫氰酸荧光素)封盖制备了一种双重载药系统Flu-G-Ins-MSN。通过TEM、FTIR、XRD、N2吸附-脱附、表面Zeta电位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负载时间对载药量的影响,探究了不同糖源、糖浓度、pH对Flu-G-Ins和环磷腺苷释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SN纳米球质量浓度为10 g/L、环磷腺苷浓度为0.10 mmol/L时,经24 h避光负载,Flu-G-Ins-MSN对环磷腺苷的载药量可达25.9μmol/g;糖触发Flu-G-Ins和环磷腺苷的释放具有明显的pH依赖性,p H越高,释药量越大;在人体正常生理p H 7.4环境中,果糖和葡萄糖对载药粒子的刺激响应效果最佳;质量浓度2 g/L的载药粒子在50 mmol/L葡萄糖溶液刺激下,Flu-G-Ins 0.5 h的释放量可达8.35μmol/L,环磷腺苷20 h的释放量可达75%。葡萄糖能实现对载药粒子的反复刺激解封,进而...  相似文献   

20.
以甲醛作为交联剂,通过悬浮交联法得到单分散性的微米级微球。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壳聚糖微球对环丙沙星的载药释药性能,考察了环丙沙星初始浓度、pH、微球粒径大小、载药时间及温度对饱和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200 mg/L,pH为8.80和时间为65 min,温度为37℃的优化条件下,壳聚糖微球对环丙沙星的载药量最大,最大吸附量为325 mg/g。在pH为7.4,温度为37℃的模拟人体肠胃缓冲溶液(NaH2PO4/NaOH)中研究了初始浓度以及释放时间对释放结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环丙沙星在担载时与环丙沙星的初始浓度有关,浓度越大,担载量越大,但是担载效率和浓度之间无确定的线性关系。在环丙沙星释放初期有明显的释放现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释放逐渐稳定,释药效率可达97%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