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我省40年来农业生产的实践反复证明,水地不仅是丰年粮食增产的主力,而且是灾年保命的骨干;哪个时期水利建设发展快,哪个时期的粮食增产幅度就大。50年代末以拦蓄提引为特征的水利大发展,使我省的粮食总产量由建国初的26亿公斤上升到50亿公斤。70年代,以打井配套为主的水利大发展,使我省的粮食产量增加到80亿公斤。进入80年代后,以更新改造,节水扩浇为内涵的水利建设,又把全省粮食总产推上了90亿公斤的新台阶。再从水地效益上看,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在建国初的379万亩的基础上,至1960年突破1000万亩、1974年突破1700万亩,以后一直稳定在1700万亩左右,1994年达到1781万亩。全省粮作水地实灌面积“二五”末由建国初的143万亩发展到506万亩,“四五”末达到1276万亩,至“八五”期间,一直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洛川县人民从实际出发,坚持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七年来共兴修各种水利设施133处,衬砌渠道550公里,发展有效灌溉面积5.7万亩,还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兴修基本农田10.9万亩,累计达到31万亩,人均2.2亩。每年控制泥沙流失45.5万吨,粮食产量增加,全县粮食亩产由1978年的62公斤提高到169.5公斤,每年递增10.7%,1980年总产5万余吨,1983年为7.14万吨,比1978年翻了一番。现在家家户户有余粮,群众的  相似文献   

3.
1994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镇安县召开了陕南第四次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刘枢机厅长在会议上作了工作报告,回顾了陕南近十年的水土保持工作。十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7859平方公里,其中兴修基本农田197万亩,营造水保林933万亩,种草58万亩。水土保持的大发展,为陕南经济起飞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1984年与1993年相比,三个地区粮食总产量由262万吨增加到328万吨,人均占有粮食由328公斤增加到371公斤,人均纯收入由193元增加到487元。实现了三个转变,六大突破,创造了四条经验。  相似文献   

4.
周至县县委、县政府领导全县人民,齐心协力,使遭到严重破坏的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了修复。1986年以来,全县共投资209.6万元,投工38万个,修复、新打配套机井1925眼,新建井房和修复各类建筑物2568个,恢复高低压供电线路730多公里,修复疏通大小渠道838条,总长度达718公里,并新建和修复抽水站21处。基本上做到了眼眼机井配套,条条渠道畅通,使水利设施的灌溉效益大幅度增加,受到上级的表扬。周至县共有耕地72万多亩,是陕西省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县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以及人为破坏,严重地  相似文献   

5.
应县下社镇石庄村,自筹资金,兴修水利。1987年以来筹集资金32.4万元,投工25000个,新打、修复、配套机井共38眼、铺设防渗渠道7400米。新增,改善水浇地共4000亩—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000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81.8%。人均水浇地由1986年的1.1亩增加到1989年的1.96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石庄村地处应县小石塔边缘,全村614户,2545口人。1987年以前,由于水利条件差,土壤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马兰乡自一九八四年以来,连续四年坚持自力更生为主,自筹水利资金搞小型水利建设,摸索出一套村级自筹水利资金的管理使用办法,促进了全乡的水利建设,大大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从一九八二年到一九八六年底,全乡的水浇地面积由1.5万亩扩大为4.13万亩;排涝面积由2.5万亩扩大为4.4万亩;粮食亩产由805斤增加到1157斤;粮食总产由2239万斤增加到3573万斤;人均收益分配由243元增加到524元。马兰乡有45个村,23566人,耕地44944亩。其南临韩庄运河,东依峄城大沙河,西  相似文献   

7.
滑县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粮食生产核心区,素有"豫北粮仓"之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粮食生产的先决条件。滑县拥有三大引黄灌区,机井近3.8万眼,本文通过找出影响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建议从增加机井建设投入、加快现有机井通电步伐、加快引黄灌区续建和末级渠系建设以及建设引黄调蓄工程等方面着手,确保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位于安徽淮北地区的蒙城县拥有85万人口,190余万亩耕地。该县河流众多,水源丰富,有着良好的灌溉条件。1980年至1984年该县粮食生产以每年5000万公斤的速度递增,1984年达最高峰,年产达5.47亿公斤。但1985年产量急剧下降,减产近1亿公斤;尽管1986年全县大张旗鼓地抓粮食生产,但总产仍比1984年减产1500万公斤。为什么粮食生产徘徊不前呢?去冬今春,蒙城县水利局在全县抽调了75名业务骨干,历时39天,对全县的水利情况进行了一次普遍的调查摸底。令人痛心的家底多年来,国家在蒙城县的机井灌溉上投资达600多万元,一度使全县每个生产队都有机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丰县双口乡陈双楼村位子微山湖西丰县东北部。全村1800亩耕地均系砂质土,地面水源十分缺乏,属纯井灌区。全村共有机井32眼,电、泵、渠、井房配套齐全。1981年以来,他们改革了机井管理办法,把吃“大锅饭”改成了承包经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灌水周期由1981年的一个月缩短到5~7天,水费由1981年的每亩3元减少到每亩1.5元;粮食总产由1981年的23万公斤增加到1987年的97.5万公斤;农民人均收入由1981年的115元增加到1987年的575元。该村对机井的管理主要办法有:  相似文献   

10.
扬州市郊区,有丘陵、沿江平原和圩区,耕地7.88万亩,其中菜田1.44万亩。以前,水利工作主要为粮食生产服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郊区明确了为城市服务的思想,水利工作的重点由为粮食生产服务转移到为发展蔬菜副食品生产服务。从1979年开始,我们在  相似文献   

11.
在“转轨变型、全面服务”和“一把钥匙,两个支柱”方针指引下,我市水利综合经营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1年同1984年相比,综合经营企业(项目)由2个增加到21个,固定资产由13.24万元扩大到114.8万元,产值由78.4万元增加到629.98万元,利润由11.14万元增加到36.21万元,税金由1.12万元递增到12.76万元,从业人数由29人增加到399人。六年来,我市水利综合经营共创利润142.3万元,上缴国家税金36.47万元,上缴能源交通基金、农业发展基金3.42万元,弥补事业经费28万元,用于工程维修配套16万元,并增加了广大职工的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南省永城县卧龙乡刘元村,机井由大包干时的17眼发展到39眼,配套由4眼发展到24眼;硬化渠道由2200米发展到5800米,全村2900亩耕地,水浇地由1980年的50多亩发展到1900余亩。大搞兴利的同时,这个村狠抓除涝配套,去年疏挖整修斗农沟15条,建桥30多座,建成了完整的排灌体系,粮食总产由1981年的111.5万公斤,增加到150万公斤,全村沟、渠、路、林井然有序,项项工  相似文献   

13.
去年,黑龙江省委七届四次全会提出,到200O年,全省粮食总产要达到325亿公斤。据有关部门分析,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必须相应地从1995年的1204.1万亩提高到1893.7万亩,净增689.6万亩;坐水点灌面积必须由1995年的2500万亩提高到36O0万亩。1984~1994年,  相似文献   

14.
<正>2009年农村水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和建设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决策部署,把满足民生意愿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年全省共解决378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40万亩。  相似文献   

15.
王振林 安希林:乾县是一个有51万人口,102万亩耕地的农业大县,素有“干县”之称。近两年,由于持续严重干旱,全县受旱面积达70多万亩,46%的秋粮作物无法下种,22.92万人饮水发生困难。干旱的教训,优惠政策的激励鼓舞,水利部门的热情支持,促使一个农民独户、联户合股和引资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热潮在全县蓬勃兴起,为水利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到1995年底,全县民办水利投入资金951.3万元,新打各类机井1169眼,修复配套机井180眼,新建抽水站五座,更新改造抽水站70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10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5000多亩。 这个县民办水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联户入股、集体兴办。周城乡南齐村278户群众入股集资43万元,村上成立了“打井指挥部”,统一  相似文献   

16.
《水利天地》2004,(2):10-10
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和灌溉效益的大幅提高,我省各种形式的民办水利迅速兴起,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水稻成为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1980年全省水田面积424万亩,2000年增加到2643亩,增长了6倍。水稻平均亩产由1980年的250公斤增加到现在  相似文献   

17.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乡荣胜一屯有52户人家、1,290亩耕地,原有一眼并,是全乡出名的穷屯。1984年共产党员吕国强等14户农民自筹资金6,050元,乡水利服务公司借给水利周转金2万元,打4寸机井14眼,水灌西瓜、香瓜等经济作物385亩,全屯农业总收入由上一年8万元上升到28.5万元,人均收入1,131元,比1983年增长3.6倍,打井一年就走上了富裕之路。荣胜一屯的实践说明,利用水利周转金扶持农民打井好处很多。  相似文献   

18.
1984年肇州县100个水利科技示范户,602口人,承包耕地2,390亩,在80眼井周围建立了小经济区,经过科学灌水、科学管理,大幅度增产增收。总收入达66.7万元,平均亩收入279元。去掉生产成本纯收入共53万元。户均收入5,300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民办水利在澄城遍地开花。全县已有140个村540余户农民,投资887万元,兴修井、站、渠等各类水利工程286处,扩大灌溉面积2.1万亩,还解决了近万人的饮水困难,年创经济效益680多万元。民办水利在澄城的兴起,还是1993年3月的事。冯原镇杨家洼村村民王振荣,投资1.2万元,率先在自己苹果园打配机井1眼,除保证了自己近10亩果园的灌溉用水外,还可为村民浇地140亩,成为全镇第一眼民办并。村党支部、村委会召开庆贺会,为王振荣披红戴花,鼓励先富起来的村民投资兴修水利。会后就有18户村民投资22万元,打配机井7眼,扩大灌溉面积1200亩。在杨家洼村的带动下,全镇很快形成了民办水利热。  相似文献   

20.
礼泉县地处陕西省渭北旱塬中部,全县辖15个乡镇,有12个乡镇的农田受益于宝鸡峡渠水灌溉。全县耕地面积5.67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3.39万公顷,从五十年代开始修建水利工程,发展至2003年底,全县有中小型水库6座,抽水站280家,机井2428眼,其中百米以上机井503眼。因水利条件的改善,粮食亩产由1950年的57.3公斤增加到1981年的225公斤,增长近4倍。近年不定期、风调雨顺和化肥投入增加、良种普及掩盖了水利问题.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种种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