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齐芳燕 《安徽建筑》2010,(2):12-14,26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园林,它们的艺术风格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由于中西方对自然的认知不同、造园思想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审美情趣、造园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中西方园林在园林类型、园林规模、园林与建筑的关系、造园艺术与美学风格方面的巨大差异。文章对中西方园林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造成其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以便对现代的造园活动提供借鉴,并对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6,(12)
在园林的设计中,景观建筑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特色的景观建筑可以出图园林整体上的感觉,增加园林的景观内涵。将景观建筑与园林的设计进行有机融合,对园林的整体观赏感和园林的整体印象有良好的作用。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认识到景观建筑的重要性,从园林的整体设计出发对景观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浅谈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程进 《山西建筑》2009,35(11):342-343
针对古典园林在东西方各自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地位,通过苏州园林与凡尔赛宫花园中山水建筑的体验,比较了东西方园林在对自然艺术的表现、园林与建筑的关系和园林表达思想上的不同,从而分析了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胡朝平 《安徽建筑》2011,18(1):12-14
亭建筑是形成完美的造园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在城市、园林中起着重要作用。中西方亭建筑在功能、形式和文脉继承上都迥然不同。文章在对西方亭建筑的概念作出解释的基础上,对西方亭建筑的造型进行归类,并按历史进程对西方亭建筑的历史沿革做出了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婧倩 《园林》2010,(10):40-43
中西方古典园林作为完全不同的特殊文化语言,其审美差异所折射出的内涵更是值得细细品味。关于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差异有着很多论述,但对于这种显著差异的形成原因和背景机制的深入分析却较为少见。这里将从中西方宗教与哲学的角度来比较与剖析这种差异的产生,从深层次去理解中西古典园林审美差异及其所代表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傅文裕 《四川建筑》2012,(1):67-68,72
建筑美学是一门边缘学科,西方的建筑美学理论在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纪初期,而在中国数千年的古建筑中,各种不同的建筑有着自己不同于其他建筑类别的美学理论。在众多的建筑类别中,人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园林、宫殿、民居和佛塔,而其中园林和宫殿最为熟知。园林的"曲线美"和宫殿中的"天人合一"这两种建筑美学理论也是中国建筑美学理论中发展较为成熟的理论。文章就园林的"曲线美"和宫殿的"天人合一",阐述了对于这两种建筑美学理论的看法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美学观、自然观、哲学思想,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景观差异的原因.从整体布局、风格差异与手法差异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景观差异的表现.对中国与西方国家园林进行深度解析,比较其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进而说明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天人合一,其意境之韵美,是中国园林的灵魂所在,西方人主张"人工美高于自然美"的造园理念.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5,(Z2)
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中西方的园林空间意象差异入手,根据对现存中国传统园林空间构图的分析、归纳,提出了实现中国"时空设计"目标的五个空间构图要点,即复合型边界、中心水面、占角建筑、一池三岛、循环复合路径,为传承中国园林"时空设计"的精髓,提供了可以操作的、简单易行的构图设计原理。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西方园林不同设计方法背后隐含的不同的时空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深刻解读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园林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4,(11)
本文以东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水景艺术为研究对象,从东西方古典园林体系的特点入手,归纳出东西方园林体系的异同性。首先,通过东方园林的建筑、山、水和西方园林的泉、石、植物,对水景艺术的造园要素进行比较。再次,通过静态水体和动态水体的设计手法,对东西方古典园林水景艺术的设计手法进行比较。最后,提出对古典园林水景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对现代园林水景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圆圆  陈一颖 《山西建筑》2009,35(29):33-34
指出中西方传统建筑观有着本质的不同,从而导致中西方宗教建筑在造型、审美、尺度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通过从中西方对建筑的物质性与精神性的不同认识出发,分析了由此引发的中西方宗教建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席琛  张敏龙 《山西建筑》2009,35(28):19-20,28
针对中西方建筑不同的表象特征,从建筑物的组成要素入手,对中西方建筑构图的差异性和相同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阐述了造成中西方建筑构图异同的原因,以期寻找这种异同在中西方建筑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的建筑显得亲切、愉悦,有的则冰冷、淡然,这种非理性的感观回归到建筑本身,可概括为其表象上"热、冷"的属性划分,在此且称为建筑的"温度"。造成"温差"的原因和手法又那些呢?本文以贝聿铭美秀博物馆和安藤忠雄京都府立陶板名画庭为例进行比较,从文化背景、设计理念、表现手法三个部分浅析建筑从"温度"感观到内在性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朱向东  邢君 《山西建筑》2006,32(12):8-9
论述了城市形象与传统建筑的关系,总结了传统建筑的特点,探讨了以中国传统建筑塑造城市形象的途径,以吸纳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从而开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14.
梁旻 《山西建筑》2012,38(17):5-7
从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思想和哲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有机整体特征,以及中国古典建筑外在图式的秩序化问题,通过研究中国古典建筑的内涵与外在的联系,从而说明建筑的主体价值。  相似文献   

15.
谢丽琴 《建造师》2006,(11):51-53
本文从建筑美学的角度,论述中国合院式佛寺与欧洲哥特武教堂在建筑造型、建筑空间以及建筑环境上的差异,着重探讨中西宗教建筑所蕴含的不同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晓帆 《华中建筑》2004,22(3):114-116
青铜器的出现和使用,对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期的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从社会审美意识、相同文化在不同的领域的反映、以及青铜器上直接或间接反映的建筑形象和建筑上直接使用的青铜构件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青铜器与早期中国建筑的关系,试图对中国早期建筑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MBMA和国内荷载规范的主要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广宇  路军 《钢结构》2002,17(1):54-55
MBMA是国际上权威的轻钢房屋荷载规范 ,介绍了MBMA和国内规范主要荷载定义、计算公式等不同之处 ,对于我国的轻钢设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新华  邝洋 《山西建筑》2012,38(27):35-36
总结了中外合作建筑设计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设计案例中,从团队分工、合作原则和沟通方式等方面尝试解析中方和外方建筑师在观念上的差异,并对双方联合设计的模式进行了思考,为今后同类项目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中西建筑文化表现、风格、选材,以及群体与个体差异等方面探析中西建筑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