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聚丙烯酸酯乳液(PA)改性砂浆硬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形成过程及改性机理,分析PA聚合物乳液在新拌水泥砂浆中的吸附特性,并模拟孔隙溶液和PA乳液之间相互作用.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X)法表征了PA改性砂浆微观结构的演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PA颗粒将与孔隙溶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化学反应,PA聚合物将以不同的形态吸附在水泥砂浆的局部部位.在此基础上,考虑PA聚合物改性乳液与水泥基材料的反应,提出一种改进的聚合物改性与微观结构形成模型.这对研究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推广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乳液改性水泥砂浆基本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开发高性能的表面修补材料,选用2种聚合物乳液对水泥砂浆进行改性,并对聚合物乳液改性水泥砂浆进行了室内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黏结抗折强度、吸水率和孔结构分析等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乳液的使用明显提高了砂浆与原混凝土的黏结抗折强度、降低了砂浆的吸水率,改善了砂浆的孔结构分布形态.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相应的实验,对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作出一定研究,采用氯丁胶乳、聚乙烯醇溶液、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乳液EVA三种不同聚合物作为改性剂,分析最佳配比及工艺参数,根据实验数据探讨力学性能及改性效果,分析微观结构,探讨其改性机理,给出研究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干粉改性水泥砂浆性能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掺羟乙基甲基纤维素醚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乳胶粉的改性水泥砂浆的各项物理性能及其断面形貌。试验结果表明,2种聚合物均具有很好的保水功能,能使砂浆的水分更多、更长时间地保留在水泥浆体中,从而保证了水泥砂浆的充分水化,减少了浆体的分层离析现象,使砂浆具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聚合物的引气功能,使新拌水泥砂浆的体积密度下降,且引入的空气在硬化砂浆中形成孔径小且分布均匀的微孔,因而改性砂浆的抗吸水能力提高;聚合物的种类、掺量对砂浆的各项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复掺能充分发挥不同聚合物对砂浆的改性作用,且聚合物间存在一个合适的掺量范围。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适合商品化生产,通过改变聚合物的掺量可满足现代施工对砂浆不同功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对3种聚合物胶粉改性XPS板外墙外保温体系中水泥砂浆的粘结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标准规定的粘结强度要求下,纯丙烯酸基胶粉501掺量≥1.9%(以砂浆质量计),瓦克5044N胶粉掺量≥2.9%,国内EVA胶粉A掺量≥3.1%.结果表明纯丙烯酸基胶粉是XPS保温板的粘结砂浆中优良的聚合物胶粉.  相似文献   

6.
将纳米SiO2掺入聚合物改性砂浆,测试其工作性、凝结时间及力学性能,利用微量热仪分析纳米SiO2对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水化放热特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其微观结构.研究表明,掺入纳米SiO2后,聚合物改性砂浆的流动度增大,水化速度加快,凝结时间缩短;界面结构和水泥石结构得到改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SBR乳液改性砂浆与水泥基体界面粘结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轴向拉拔及界面剪切试验测试了SBR(styrene-butadiene rubber,简称SBR)乳液改性水泥砂浆与旧水泥基体之间的粘结强度,SBR的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12%.对新拌砂浆含气量、0~90 d砂浆的收缩变形及28d龄期砂浆的孔隙率和孔径分布等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研究认为,SBR乳液的掺入改善了新拌砂浆与旧水泥基体之间界面粘结性能,其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使新拌砂浆含气量减小、28 d龄期砂浆闭口孔隙率增加,有助于保持砂浆中的水分,减小砂浆因水分丧失而产生的干燥收缩,2.减小砂浆28 d龄期前的收缩变形,从而减少了粘结界面因收缩产生的微裂纹,3.使28 d龄期砂浆的平均孔径变小、有害及多害孔隙数量减少,而无害孔隙增多,使接触界面新拌砂浆有害孔隙减少或孔隙细化或孔隙被封堵,从而增加了界面有效粘结面积.  相似文献   

8.
采用螺旋弓形测量仪分别测量了普通水泥砂浆和SBR(styrene-butadiene rubber)乳液改性水泥砂浆长期(1~90d)收缩变形,并通过孔径分布法、密度法和SEM图像法对28d砂浆的微观形貌及孔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SBR乳液水泥净浆的水化热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乳液掺量超过水泥质量的3%后能有效改善砂浆长期收缩性能,特别是改善砂浆28d龄期前的收缩性能,且乳液掺量越大,砂浆收缩长期变形越小。SBR乳液对砂浆收缩性能改善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SBR乳液的掺入减小了砂浆早期(72h前)水化热,起到减少收缩开裂的效果;2)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乳液水分的丧失,形成了聚合物薄膜,起到了“微纤维”作用,限制了收缩;3)SBR乳液的掺入使砂浆的平均孔径、最可几孔径及中值孔径等特征孔径减小、有害孔及多害孔数量减少,而无害孔增多。表明乳液的掺入起到了改善砂浆微观结构的作用效果;4)使砂浆的总孔隙率略有下降,闭口孔隙率在总孔隙中所占比重大幅度增加,起到了保持砂浆内部水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环氧水泥砂浆的改性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环氧改性水泥净浆的水化程度和砂浆的孔结构研究,借助于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了聚合物对水尼砂浆的改性机理,聚合物的存在一方面延缓了水泥的水化速度,另一方面改善了硬化浆体的毛细孔结构,一部分聚合物在硬化浆体中形成了不连续的薄膜。所以聚合物的必性作用是上述两方面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改性砂浆动态抗开裂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不同配比的聚合物改性砂浆进行动态抗开裂试验,探讨乙烯-醋酸乙酸共聚物、抗裂剂(KH2)、水泥、双级配填料掺量对砂浆动态开裂性的影响,为配制高抗裂聚合物改性砂浆提供依据。试验表明,聚灰比在0.12左右,KH2掺量2%~2.5%,水泥掺量20%~30%,粗颗粒填料A与细颗粒填料B的比例为1∶2左右均可使聚合物改性砂浆抗开裂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1.
模网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面层砂浆开裂、钢模网锈蚀的现象。主要通过材料复合的方法,在普通水泥砂浆中加入聚合物形成聚合物水泥砂浆,提高普通砂浆的柔韧性和抗渗能力,并将改性砂浆作为模网混凝土的保护层保护内部钢模网不受锈蚀。  相似文献   

12.
采用掺加聚丙烯纤维和聚合物乳液对水泥砂浆进行改性.运用正交实验直观分析的方法,确定了聚丙烯纤维聚合物乳液改性水泥砂浆材料成分的最佳配比,并且对改性水泥砂浆进行了力学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掺加一定量的聚丙烯纤维和聚合物乳液,可以提高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并且得出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合物对水淬锰渣包覆改性, 将包覆改性后水淬锰渣与玻化微珠组成复合骨料制备复合保温砂浆。研究了包覆改性溶液对水淬锰渣吸水率的影响, 改性锰渣掺量、胶凝材料配合比以及发泡剂掺量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 利用SEM 分析改性前后锰渣表面形貌的变化和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形貌。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质量比为1 ∶3的苯丙乳液与有机硅母液作为复合改性溶液时, 改性锰渣的吸水率为 5. 34%, 憎水效果最好; 复合保温砂浆中, 改性锰渣最佳外掺量为 75%, 锰渣微粉与粉煤灰的最佳比例为4 ∶1, 发泡剂最佳掺量为 0. 1%, 制备的复合保温砂浆28d抗压强度为1.1MPa、干密度为436 kg / m3 、导热系数为0.079 W/ (m·K), 符合《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规程》(JGJ 253—2011)中Ⅱ型砂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根据加气混凝土用黏结砂浆不同的界面破坏形式,综合评价加气混凝土用黏结砂浆的黏接性能,并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对黏结砂浆进行聚合物改性研究,探讨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HPMC)、聚乙烯醇(PVA)和α型高强石膏对砂浆各项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聚合物改性黏结砂浆的最佳配比为:水胶比为0.525,α型半水石膏的掺量为50%,HPMC的掺量为0.50%,PVA的掺量为0.5%.最终产物的抗折强度为3.51 MPa,抗压强度为9.00 MPa,折压比为0.39,拉伸黏结强度为0.315 MPa,基材破坏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改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差热分析、SEM电镜和孔结构等微观性能试验,分析了聚合物水泥混凝土(PCC)的改性机理,并结合室内宏观路用性能试验和试验路钻孔检测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掺量的增加,水泥水化物中Ca(OH)2数量减少,孔结构得以改善,聚合物成膜趋于连续完整并与水泥水化物交织缠绕形成网状结构,混凝土内部缺陷减少,逐渐向一种连续密实的结构转化,并伴随着柔性的大幅度增长.室内宏观试验和现场检测也证实了以下改性机理:由于聚合物的掺入改善了水泥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得以显著提高,复合式路面使用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带有切口的砂浆试样进行三点弯曲试验测试,得到了掺量为0-18%的SBR(styrene-butadiene rubber,简称SBR)乳液改性水泥砂浆荷载-变形曲线及相应裂缝嘴张开位移(CMOD),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不同掺量下改性水泥砂浆的有效裂纹长度(αeff)、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SIC)及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等断裂特征参数.结果表明:SBR乳液改性水泥砂浆的临界荷载、相应变形及裂缝嘴张开位移随着乳液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临界荷载随乳液掺量的增加仅增加13.4%,而变形及裂缝嘴张开位移则分虽增加了68.4%和64.5%;裂缝嘴张开位移、有效裂纹扩展长度、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及裂纹尖端张开位移等则随着乳液掺量的增加呈指数增加;采用裂纹尖端张开位移较裂缝嘴张开位移更能体现出SBR乳液对砂浆作用效果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混凝土道路3~5年后普遍会出现病害,工程上常用沥青作为路面薄层罩面修复材料,但其存在费用高,污染大的问题。近年来兴起了用水泥基材料作为薄层罩面修补材料,针对路面表层强度不足和薄层罩面修补的需要,主要研究了一种新型高性能改性砂浆作为混凝土路面薄层罩面材料:采用硅灰(SF)以及纳米二氧化硅(NS)进行纳微米改性,制备了一种高性能水泥基薄层罩面材料,并通过抗折抗压强度、水化热以及XRD测试分析了其各项性能,结果表明:合理掺量的SF与NS能够大幅提升罩面材料早期水化速率并填充浆体微孔隙,显著促进并提升罩面材料强度发展,SF与NS最优掺量分别为4%和2%。该研究可为纳微米改性砂浆在路面薄层罩面材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环境污染,近年来对碱激发胶凝材料的研究逐渐增加,而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地质聚合物机理方面,较少涉及其碱骨料反应。本文试图探究高温高碱环境下,碱激发胶凝材料砂浆与传统水泥砂浆碱骨料反应的不同,以推进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工程应用。通过测量试件不同龄期长度变化,研究掺不同骨料的水泥砂浆和偏高岭土基地聚物砂浆在高温高碱溶液中的变形行为,同时采用XRD、SEM等微观手段分析二者不同龄期产物的组成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地聚物与水泥的碱骨料反应历程存在明显区别,地聚物中不会发生严重的碱骨料反应,工程中能使用碱活性强的骨料;地聚物浆体最终形成(类)沸石结构,其笼式结构能吸附和固溶大量有害碱,能适应海工等强腐蚀性环境。  相似文献   

19.
用碱对丙烯酸聚合物进行改性处理,并用该聚合物配制水泥砂浆。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包括pH、水化率和强度)对该聚合物水泥砂浆的性能和改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石灰水含量适宜时,聚合物对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改善。碱化聚合物的改性机理是在聚合物水泥浆内部产生交联作用,即Ca^2 和COO^-反应而形成的柔线性聚合物链。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巴胺(DOPA)溶液将硅炭黑(SiCB)分散在玄武岩纤维表面实现改性处理,提高玄武岩纤维(BF)与聚酰胺6(PA6)的界面结合性能.探究了不同SiCB含量对玄武岩纤维/聚酰胺6(BF/PA6)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对改性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