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B复合解堵技术在二连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二连阿南,哈南低渗透砂岩油田的地质和开发特征及造成油层污染的主要原因。研制了以溶蜡,胶质沥青为主的HB有机解堵剂配方和以清除酸溶盐,铁的腐蚀产物,粘土颗粒及乳化水堵塞为主的HB无机解堵剂配方。介绍了HB复合解堵技术解堵机理。解堵剂性能和现场施工工艺。在二连“两南”低渗透砂岩油田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渗透油田储层特征,开展了钻井过程中以屏蔽暂堵技术为主的综合配套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目的防止或减少钻井过程中储层的损害,有效地保护储层,提高油气井的单井产能。结果该技术在丘陵、巴喀油田应用后,使储层表皮系数明显下降,流动效率明显提高。结论以屏蔽暂堵技术为主的储层保护技术,适合吐哈油区丘陵、巴喀油田的储层保护要求,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方法及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曰强 《吐哈油气》2004,9(2):112-116
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我国吐哈、长庆等低渗透油田已开展注气的现场试验,有一些成功的经验。通过对该技术应用现状的分析,系统总结了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的研究方法,结合油田实际,提出了该项技术的应用潜力和今后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油田吸渗驱油微观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方法应用理想变管径毛管和数理分析方法,研究了低渗透油层水自发吸渗驱油的微观机理。目的改善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结果吸渗驱油采出程度与时间是指数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与他人实验结果一致。结论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时,应考虑吸渗驱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其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发展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低渗透油田开发过去一直以注水为主,目前注水开发技术投资较大且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而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工作者的最终目的,因此,研究更经济有效的开采方式是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水平的新课题,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介绍了有发展潜力的注气法、微生物采油、化学驱、电动力学法、震动波法等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方法的原理、适用性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纯41块沙4段低渗透油田为例,从低渗透油田渗流机理出发,分析了造成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在计算注水井最大井底流压、油井最小井底流压、油水井之间可建立的最大注采压差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确定的最小启动压力梯度公式计算油田技术极限注采井距,并结合经济合理井距计算结果,确定了油田合理注采井距,并提出了下二步调整方案,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方法为低渗透油田合理井距的确定、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介绍了低渗透油田分层注水工艺技术及其在低渗透油田应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并指出了低渗透油田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延长油田低渗透油藏储量大,受储层基质致密、裂缝系统复杂的影响,常规注水开发效果差,原油采收率低,油田提高采收率需求迫切。基于延长油田CO2非混相驱油与封存一体化、低温油藏空气泡沫驱、生物活性复合驱和微生物驱技术及矿场实践,提出了低渗透油藏CO2非混相驱“溶蚀增渗、润湿促渗”新理论,形成了以提高CO2驱混相程度和CO2驱立体均衡动用为主的CO2非混相驱油技术,揭示了浅层低温油藏复合耗氧机制,完善了空气泡沫、生物活性复合剂和内源微生物激活剂配方体系。矿场实践表明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延长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油井单井产能和油田最终采收率,来达到提高低渗透油田开采总体经济效益?综合各低渗透油田开发及各项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从筒,从省,适用配套,长期利与短期效益统筹安排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应该以前期油藏精细研究做为开发好低渗透油田的基础,积极推广应用布井,射孔,采取合理井网布置,提高单井产能和注水效果等有效手段,以期达到高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含水普通稠油油藏二次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司勇 《特种油气藏》2007,14(3):59-61,65
针对老油田开发中存在低速开采等主要矛盾,应用新技术重新开发老油田,创新性地提出以改善老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为主的老油田二次开发,建立了二次开发配套技术标准,并以新海27块普通稠油油藏为例,在精细油藏描述及油藏工程研究基础上,应用水平井技术开展二次开发研究,实施效果显著,预计可提高采收率10.2%。  相似文献   

11.
低渗透油田开发后期调整井固井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田开发后期调整井固井是当今油田的一大难题,河南稀油油田进入以厚油层层内细分挖潜为主的控水稳油阶段,对固井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低渗透油田区块固井更有其独特性,进上步加大了固井难度。河南油田经过一系列的攻关,通过采取加强停注停采工作,改善水泥浆性能,提高顶替效率,采用多凝膨胀水泥浆体系,采作屏蔽暂堵技术等措施,找到卫条较为适合目前低渗透油田的一套固井工艺技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聚合物调剖技术在龙虎泡油田的应用研究,初步搞清了低渗透油田应用聚合物调剖技术的可行性及效果,对低渗透油田中高含水期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断块油气田中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国注水油田中高含水期调整都是以水动力学方法为主。从强化注水与改变注水方式、堵水与调剖技术、低渗透油田的压后处理技术、复合联作技术和高新技术在提高采收率技术工艺应用等方面,探讨了断块油气田中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工艺技术;指出:水动力学调整方法工艺比较简单,成功率高,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好。在油田的具体调整过程中,一般都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的万法,可以相互弥补不足之处,能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高新技术的发展可推进提高采收率技术工艺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人工裂缝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裂技术是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项主要的增产措施。文章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低渗透油田面积注水条件下存在不同人工裂缝时的开发效果,分析了低渗透油田压裂后不同裂缝方位、不同裂缝导流能力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同时对比了注采井同时压裂和注水井压裂时的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正方形五点注采系统注水井压裂时,裂缝方位不同开发效果不同,裂缝方位与注水井排平行时驱替效果较好;裂缝导流能力并不是越高越好,存在最佳值;对注水井和采油井同时压裂时,采出程度高,在计算参数范围内,几乎是同条件注水井压裂时的两倍。在低渗透油田开发时,应合理的设计人工裂缝以改善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上论证提高分层注水效率的途径,结合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实践,指出必须配合适合低渗透油田特点和注水工艺,才能在油田节水降低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靖安油田是长庆石油勘探局近年重点开发的低渗透油田,为有效利用气井资源,提高油田采收率,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长庆油田在对靖安油田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吸取长庆低渗透油田和长庆气田的设计经验,利用该地区油气藏上下迭合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注气地面工艺,并在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在试验站内采用了热载体加热系统,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在低渗透油田开采过程中,传统以注水开发形式为主。由于注水开采技术成本高,并且经济效益矛盾突出,提高油气的开采率是油田开发企业最终目标。为此,探索更加经济型的开发方式,如何提升低渗透油田开采的技术水平是本文探究的新课题。笔者从低渗透油储层田的特征入手,阐述了一系列提高低渗透油田开采率的技术方法,如注气技术、微生物开采技术、化学驱技术等,从而适应低渗透油田未来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田压裂开发的新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乔新  闫锐 《测井技术》1994,18(1):39-43
乔新,闫锐,王泰.低渗透油田压裂开发的新方案测井技术,1994,18(l);39~43影响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裂缝。本文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对地质构造、沉积环境、裂缝、地应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根据本地区油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设计往采井网,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提供了依据,在实际生产中提高了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活性纳米材料增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降低注水压力,改善文东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将纳米技术引入油田开发领域,使用纳米材料降低注水压力,提高吸水能力。活性纳米材料以SiO2为主要成分,具有极强憎水亲油能力,在砂岩颗粒表面产生物理吸附作用,改变砂岩表面的润湿性,提高水相渗透率,从而降低注入水的流动阻力,起到降压增注作用,开发出成本低廉的水基携带液。经岩心驱替试验与现场应用证明,纳米材料增注技术能够降低低渗透油田的注水压力,提高吸水能力。从而改善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以粉砂岩为主的低渗透储层,提出了以专家系统为基础的专家经验参数逻辑法进行沉积微相识别.该方法利用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以定性参数为主,辅以定量参数进行综合判别,摆脱了单纯数理统计逻辑判别的缺点;测井资料与相邻探井岩心、录井资料的匹配丰富了测井解释的地质意义;分形理论的应用加强了微相判别的准确性;在大北特低渗透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对于粉砂岩低渗透储层沉积微相的识别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