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周作人二三十年代的日本批评的变化,分析其中所包含的由于中日时局变化和他自身思想的变化对他日本批评的表现形式和态度的影响,并使其日本批评的立场由鲜明而转为暧昧,由民族主义渐变为亲日主义,在处理中日关系时不自觉地滑入了悲剧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周作人留学日本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留学生活。认为周作人在日本留学的经历颇为愉快,与鲁迅在生活上对他的照顾和他自身平和淡定的性格直接相关。留学期间周作人一直安于书斋生活,日子过得平稳、恬淡,而曾经在家乡的生活体验又使他发现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上具有许多相通之处,因此他可以完全融入异乡生活。  相似文献   

3.
饮食文化是周作人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个题材类型。周作人的写饮食,反映了民俗和趣味,也寄托了他对人生百态的真挚情怀以及对故乡的眷念。分析了周作人的散文创作钟情于饮食题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年代在沦陷区的北平,出任日伪职务的周作人提出“中国的文艺复兴”。在承认若要结束“国家沦亡”的局面非用武力不可的前提下,周作人开始从文化角度出发考虑政治问题,即排除“国家”在外的民族问题。他认为时空上中国的民族维系之物就是“思想语言文字”,因此在40年代写作的《汉文学的传统》等4篇文章中,试图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确立起“固有思想”和“汉文学”的传统,以此寻求汉民族文化与汉民族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5.
鲁迅和周作人是我国现代文坛同领风骚的重量级人物,但两兄弟却在1923年7月关系决裂。本文从已知的基本事实出发,尽可能客观清楚地这一历史事实给以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作者认为《初恋》最大的妙处就在于贴切、真实地勾画了少年初恋中的一份难以言明的情怀。而如果周作人没有把少年时的真实情怀假托于“我”,《初恋》就不会成为一篇描摹少年心理的佳作。能理解“我”,也就勘破了始终隐于文字后的周作人如何看待少年时的自我。因而,作者不惜宕开笔墨,拆字取意,把被少年包裹起的情怀层层剥茧,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7.
现代散文的滥觞者们是在建立一种区别于古代文学的、新的文学规范体系的努力,他们一面做着旧营垒的破坏工作。同时也构建着自己的新殿堂。正如周作人所说:“新文学的散文可以说是始于文学革命。”然而,在时代的呼唤声中,还没有一种散文理论能对正在兴起的文学散文准确定位,直至1921年6月,周作人发表了重要短论《美文》,才真正从理论上赋予了散文独立的文体意义。  相似文献   

8.
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要求相一致,在文学领域内兴起了一股启蒙文学思潮,它主要表现在五四新文化先驱的文学思想主张上,以周作人"人的文学"观为精神标高."人的文学"观包蕴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侧面: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这股启蒙文学思潮在五四后半期(1921年以后)分化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3种文学思潮.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的独立和入世精神保证了非常时期的周作人有意的自我调适及疗救,展开他一直信奉的“伟大的捕风”的“启蒙运动”。事变后,周作人选择“留平”而非南行,很大程度上是他人生主义的儒家思想的结果。在“药草堂随笔”中,周作人借“人情物理”来释放他因对于旧思想、旧道德的“震惊”而产生的紧张感和压力感。“药草堂随笔”记录传说中的人与事,含了保存与维护的悉心,替破坏中的国家敛聚精气。在周作人看来,传统或传说的资料或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周作人是最早重视儿童教育的中国现代学者之一,也是最重视儿童个性并努力以理性科学的态度为孩子自由的精神世界说话的学者。他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丰富的、系统的,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他重视儿童主体性,提倡对儿童实时性教育等先进教育理念在今天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20世纪20、30、50年代各学者对翻译标准论述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严复的“信、达、雅”翻译三原则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中国英美烟公司1920到1930年未能占据中国西北市场的原因,民族资本的有效抵制,西北地区政权分裂割据,英美烟公司自身利益的考虑,诸多因素导致英美烟公司的西北市场之梦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20、30年代的张石川及其明星影片公司提供了大众文化实践的成功案例。本着历史的借鉴目的,本文考察张石川及明星公司对中国电影的大众文化身份之体认,并通过对其"守旧与逐新"两翼并进的文化策略与电影实践之解析,为当下华语电影的大众文化身份书写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自从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的关税主权就逐步落入到了列强的控制之中,中国人民就开始为争取关税自主不断努力。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政府为了实现关税自主进行的不懈地努力,最终取得了国际共认的关税自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列强对中国的财政控制。在此过程中,中国虽然没有摆脱外交弱国的形象,但是在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分析日本战后派作家野间宏的两部小说即《脸上的红月亮》和《崩溃感觉》中的主人公形象,揭示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日本国民,尤其是给一部分有知识、有一定良知的日本国民造成的不可痊愈的心灵创伤。作家从对人性摧残的层面强烈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相似文献   

16.
国际联盟为实现其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在盟约中规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和程序,并在20年代处理了多起国际争端。虽然由于存在着种种困难和干扰,有些争端的处理结果并不圆满,但总的来说是较为成功的,对保障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用户有一定修理能力的条件下,对被使用后具有轻损伤、正常损伤、重损伤等3种损伤状态信息的部件,首先建立了其可靠度函数的数学模式.然后结合一个具体实例,分析如何确定较为合理的大修期T.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业与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有的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往往局限于建筑思想、建筑风格等建筑本体要素的研究,而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大、中型城市房地产业对建筑发展的巨大影响,往往被研究者所忽视:通过系统分析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房地产业对建筑发展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建筑技术进步和风格演变中的重要驱动作用。试图突破既有的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范式,为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鲁迅和林语堂作为同时代人,本来有着完全不同的家庭与教育背景,思想观念也有差异,但他们于20世纪20年代却在共同对封建主义进行的文化批判中成为了好朋友.然而遗憾的是,相交10年之后,两人又在30年代悄然分手.内中原因何在?本文根据史实,力图客观公正地加以探究,并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从总体布局、形式表征、功能空间、材料细部四方面入手,对厦门大学嘉庚建筑90年发展历程的三个重要阶段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追寻其1920年代闽南传统石文化融入西洋建筑样式的历程;进而分析其1950年代闽南传统红砖文化融入南洋与西洋建筑样式的历程;最后研究其1990年代末以来的建设如何传承 “嘉庚建筑”的优秀文脉,创造具有时代活力的新建筑,为当代地域建筑文化的繁荣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