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碱矿渣水泥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述了碱矿渣水泥体系的创立,碱矿渣水泥水化的物化基础、水化产物以及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并探讨了影响碱矿渣水泥性能的主要因素,指出了其推广应用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3.
水玻璃—矿渣水泥的水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用DTA,FT-IR,TMS-GC法等综合研究了水玻璃-矿渣水泥的强度和水化性能,发现该水泥强度发展有反复,并且水玻璃对矿渣的激发作用有双重性。玻璃态矿渣必须先解聚再水化。 相似文献
4.
5.
6.
在复合水泥生产过程中,引入经预磨细的矿渣微粉,改善了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显著提高了水泥强度增长率,降低了制造成本。本文探讨了磨细矿渣微粉与粉煤灰、钢渣生产复合水泥的具体工艺及水泥的水化机理。 相似文献
7.
应用恒温导热量热仪对矿渣水泥和波特兰水泥的水化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泥水化在不同反应阶段具有不同的反应机理,所适用的动力学公式及动力学参数亦不同。加速期由自动催化(auto catalytic)反应控制,减速期由化学反应和扩散过程双重控制,衰减期由扩散过程控制。矿渣水泥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波特兰水泥,原因是矿渣玻璃相具有较高的表观活化能。提高温度(热激发)对矿渣水泥的水化更为有利。在研究中采用两种活性不同的矿渣,它们的活性之差别可以从水化动力学参数K、E与N(与反应机理有关的常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8.
9.
10.
掺加晶种提高矿渣水泥早期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晶种对矿渣水泥和粉煤灰水泥早期强度的影响,探讨了应用晶种技术提高矿渣水泥早期强度的可能性,为提高矿渣水泥的早期强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机械活化煅烧煤矸石水泥的早期水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差热-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温量热计、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机械活化煅烧煤矸石比表面积的变化对其水泥早期水化过程的影响,同时,用甘油-乙醇法测定了整个水化过程中Ca(OH)2含量.结果表明:机械活化煅烧煤矸石的比表面积越大,其水泥水化加速期延续的时间越长,水化放热速率越低;在水化减速期早期阶段的水化放热速率越高,二次水化产物形成的时间越早,在整个水化期间内水化产物中的Ca(OH)2含量越低.煅烧煤矸石水泥开始水化后,共产生4个水化放热峰,依次为初始放热峰、生成水化硅酸钙和Ca(OH)2放热峰、熟料水化生成钙矾石的放热峰及煤矸石被大量激发所形成的放热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两种碱-磷渣水泥(用NaOH作为碱性激发剂的MO及用Na_2O·SiO_2作为碱性激发剂的M_1)在不同温度下的水化放热速率及强度发展情况。实验结果表明,M1水泥对温度的敏感性高于M0水泥,原因是这两种水泥的表现水化活化能不一样,M0水泥的为38.89KJ/mol,而M1水泥的为64.62KJ/mol。 相似文献
13.
新型磷渣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特性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新型磷渣硅酸盐水泥作为一种新型结构材料,巳投入批量生产和应用。考虑到达种水泥系采用含有Na_2SO_4的矿物CNS代替石膏作水泥调凝剂,并且磷渣带入的少量P_2O_5将对水泥的水化过程产生一定影响,作者采用XRD,SEM及反应过程分析等手段对新型磷渣水泥的水化恃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水化过程与普通矿渣水泥有些不同,主要表现在:(1)CNS加速了AFt的形成及水泥矿物的水化;(2)CNS促进了AFt的分散及磷渣的溶解反应;(3)磷渣玻璃体的结构特征决定了新型磷渣水泥中的AFt能够长期稳定存在。因此使其具有正常的初凝时间和较高的早期强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用碱激发磷渣_粉煤灰胶凝材料(atkali activated phosphor slag fly ash cement,AAPFC)制各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形成的水泥石与骨料的界面结构.结果表明:相对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AAPFC混凝土具有强度高,弹性模量较低的特点;其抗冻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显著优于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但抗碳化性不及后者.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水泥石与骨料界面上存在大量定向排列的Ca(OH)2,造成弱结合,而AAPFC混凝土中水泥石与骨料问结合紧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成分矿渣及石英砂配制矿渣砂质水泥的粉磨方法和矿渣砂质水泥在不同高温水热条件下的物理性能及其水化硬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粉煤灰水泥的水化动力学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研究了粉煤灰水泥中粉灰和水泥熟料的水化过程动力学;讨论了这两种反应的动力学常数对系统性质的影响。提出了为改善粉煤灰水泥的性质,必须同时促进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庆和水泥熟料的水化反应。 相似文献
18.
碱矿渣水泥固化模拟高放射性废液中Cs+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模拟高放射性废液在不同的预处理工艺条件下,加入NiSO4和K4[Fe(CN)6]后,碱矿渣水泥固化其废液中Cs+的作用机理,及其预处理工艺对废液中Cs+交换容量及固化体中Cs+浸出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废液在H1预处理工艺下,即在脱硝后,pH值为0.2时,按摩尔比n(Cs+)∶n(Ni2+)∶n([Fe(CN)6]4-)为1∶1∶1加入NiSO4和K4[Fe(CN)6],然后碱化至pH=12,采用GB7023-86方法,计算得到在25 ℃,第42 d的固化体中,Cs+浸出率为未经预处理的1/790,达到10-7cm@d-1.采用MCC-I方法,90 ℃,第28 d的固化体中,Cs+浸出率为未经预处理的1/385,也达到10-6 g@cm-2@d-1.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差热及热重分析等方法分析并验证了固化结果经H1预处理工艺后,废液中大部分Cs+与NiSO4, K4[Fe(CN)6]生成难溶固溶体Cs2Ni[Fe(CN)6]和Cs4Ni4[Fe(CN)6]3 而被固化体固封持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