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吴文倩  田华峰  项爱民 《塑料》2012,41(2):8-11
通过加入低分子量PVA205的方法提高高醇解度PVA117的流动性以降低加工过程中PVA的热氧降解。用HAAKE转矩流变仪、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力学性能以及热失重(TGA)等进行了表征。红外结果表明:PVA205的加入有效破坏了高醇解度PVA的规整性,PVA117和PVA205之间发生了新的氢键作用;DSC结果表明:随着PVA205含量的增加,熔融温度(Tm)和结晶度均降低;力学数据以及热稳定数据表明:共混后PVA塑化性能变好,薄膜韧性增加,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聚甘油(PG)为增塑剂,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了PG增塑改性聚乙烯醇(PVA)复合薄膜。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失重分析(TGA)、拉伸测试等考察了PVA/PG复合膜的氢键作用、结晶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G增塑剂能有效破坏PVA自身的氢键,在PVA热分解温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材料的熔融温度和结晶度,从而扩展PVA的热塑加工温度窗口。随着PG用量的增加,PVA/PG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而断裂伸长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改性聚乙烯醇的热塑成型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聚乙烯醇(PVA)是多羟基线型高分子,含有大量氢键。分子结构规整,结晶度高,熔点高达230℃。用复配增塑剂和稳定剂对PVA进行改性,并通过DSC和FTIR测试研究了改性剂对PVA热塑成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改性剂的PVA其热塑成型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采用流延成膜法制备了以尿素/甲酰胺为复配增塑剂改性的聚乙烯醇(PVA)改性薄膜。采用FTIR研究了复配增塑剂尿素/甲酰胺和PVA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XRD、DSC、TGA和拉伸性能测定对改性后的PVA膜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尿素/甲酰胺能与PVA形成氢键作用,破坏PVA的结晶结构,降低PVA膜的结晶度。尿素/甲酰胺的加入降低了PVA的熔点,提高了PVA的热分解温度。改性后的PVA膜的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氯化锂(LiCl)为增塑剂,采用流延法制备增塑改性聚乙烯醇,通过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氯化锂对改性聚乙烯醇分子间作用、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锂与PVA分子间相互作用,破坏PVA的结晶度和结晶结构,降低改性PVA体系的熔点。部分氯化锂可以增加PVA的热稳定性。随着氯化锂含量的增加,改性PVA体系塑性增加,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甘油/二缩三乙二醇(GP)为主增塑剂,N-甲基吡咯烷(NMP)辅助增塑剂,对聚乙烯醇(PVA)进行增塑改性,研究了增塑剂类别和配比对PVA的增塑效果。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TIR)研究了复配增塑剂与PVA间的相互作用,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失重分析(TGA)表征了改性PVA的结晶性能和热性能,采用熔融指数仪和转矩流变仪研究了改性后PVA的热塑加工性能。结果表明:复配增塑剂能有效地破坏PVA自身的氢键,降低PVA的熔融温度和结晶度,改善PVA的热塑加工性能,并成功实现了改性PVA的注塑成型。通过注塑成型的PVA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28.6 MPa,断裂伸长率为534%。  相似文献   

7.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尼龙6(PA6)/5-(钠代磺基)间苯二甲酸(5-SSIPA)复合材料。变温红外光谱(FTIR)研究结果显示,5-SSIPA能与酰胺基团形成分子间氢键,其强度、热稳定性均好于PA6中原有的分子间氢键。新的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使分子链间的作用力增大,有利于分子链排列整齐,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与结晶度。同时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也有明显提高,且随着5-SSIPA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5种异氰酸酯为硬段,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为软段,制备了不同异氰酸酯型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电子拉伸等测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探究了异氰酸酯类型对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软硬段相互作用、PBA结晶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I-TPU氨基氢键化程度最高,HMDI-TPU的硬段间氢键化程度、软段结晶度最高,IPDI-TPU的氢键化程度、软段结晶度最低。在制备的5种异氰酸酯型TPU中,HDI-TPU的拉伸强度为29.47 MPa,断裂伸长率874%,邵D硬度44,综合机械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4):811-815
分别以5种异氰酸酯为硬段,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二醇(PBA)为软段,制备了不同异氰酸酯型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电子拉伸等测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探究了异氰酸酯类型对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软硬段相互作用、PBA结晶性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I-TPU氨基氢键化程度最高,HMDI-TPU的硬段间氢键化程度、软段结晶度最高,IPDI-TPU的氢键化程度、软段结晶度最低。在制备的5种异氰酸酯型TPU中,HDI-TPU的拉伸强度为29.47 MPa,断裂伸长率874%,邵D硬度44,综合机械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采用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制备凹凸棒土接枝聚丙烯酰胺杂化粒子(ATP-g-PAAm),以此改性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膜(PVA/CS)。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失重分析(TG)等对三元复合膜(PVA/CS/ATP-g-PAAm)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杂化粒子含量对复合膜力学性能、热性能、吸湿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TP-g-PAAm的加入提高了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结晶度和热稳定性,且能显著提升复合膜对Cu~(2+)的吸附能力。当杂化粒子质量分数为4%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62.4 MPa、184.5 MPa和141.3%,对Cu~(2+)的吸附量高达156.5 mg/g。  相似文献   

11.
将不同质量比的聚乙烯醇(PVA)和壳聚糖(CS)溶于甲酸中配制成共混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PVA/CS共混纤维毡。对纤维毡进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红外光谱分析和吸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共混溶液中PVA质量分数为8%,CS质量分数为4%时,静电纺丝效果较好,纤维光滑平直,平均直径为307 nm,;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VA和CS共混时,大分子之间产生了较强的氢键作用,CS原有的结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PVA/CS共混纤维毡的吸水量和吸水速率都小于PVA纤维毡。  相似文献   

12.
LLDPE中丁烯-1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光谱的原理建立了测定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中丁烯 -1含量的分析方法。此方法为合理确定聚乙烯生产装置中丁烯 -1的加入量及监控产品质量 (尤其是密度 )提供了依据 ,且制样、测样简单方便 ,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在涤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红外显微镜测定了涤纶(PET)的未完全拉伸丝(UDY)、预取向丝(POY)、完全拉伸丝(FDY)的红外光谱,测定了3种纤维的取向度、结晶度。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方便的测定PET单纤维的红外光谱,且从峰的偏移可以判断结晶带的变化;PET纤维随着拉伸倍数的提高,其取向度和结晶度都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4.
《塑料科技》2016,(12):21-26
通过熔融混合法制备了热塑性木薯淀粉(TPS)/聚乙烯醇(PVA)/二氧化硅(SiO_2)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仪(FTIR)研究SiO_2用量、表面改性前后对TPS/PVA/SiO_2复合材料回生动力学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生时间的增加,TPS/PVA/SiO_2复合材料的氢键作用增强,回生程度增加。利用Avrami方法进行回生动力学分析发现,当SiO_2用量为2和7份时可抑制TPS/PVA/SiO_2复合材料回生;而当SiO_2为5份时则促进TPS/PVA/SiO_2复合材料回生。表面改性后的SiO_2与木薯淀粉分子之间形成更强的氢键作用,比未改性SiO_2能起到抑制木薯淀粉回生作用。改性后SiO_2在基体材料均匀分散,且与基体材料具有较好的界面黏结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NF_3和HF在红外光谱上的差异性,建立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法测定NF_3中HF的分析方法。HF有8个特征吸收峰,为避免检测过程中水蒸气的掩盖作用,选定在4038.96cm~(–1)处的红外光谱吸收峰作为HF分析的定量标准峰。并据此建立起HF吸光度–浓度的标准曲线,通过测定NF_3成品1、2、3的数据,得到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分别为0.88%、0.72%、1.0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18%、0.95%和1.38%,均低于2%。由此可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可满足分析要求,从而建立起准确可靠的测定NF_3中微量HF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陈文娟  康玉茹  王爱勤 《应用化工》2011,40(5):807-810,813
以聚乙烯醇(PVA)和提纯凹凸棒黏土(APT)为原料,采用溶液流延成膜法,制备了系列不同APT含量的PVA/APT纳米复合膜。采用XRD、FTIR和SEM对复合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复合膜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结果表明,APT可均匀分散在PVA基体中,APT的加入使得PVA的结晶度有所下降但并未改变其晶型。APT与PVA通过氢键作用,改善了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耐水性。当APT含量为4%时,纳米复合膜有最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纳米纤维复合膜,并采用戊二醛蒸气对其交联处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探讨了不同质量配比、助纺剂的添加以及电纺环境条件对复合纤维膜纤维直径及表面形貌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PVA/CS复合纳米纤维膜做了特征官能团分析,并对其热力学性能及其耐水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滴加7%(V/V)二甲基亚砜、0.5%(V/V)丙三醇、0.5%(V/V)吐温80的3%(V/V)的乙酸为溶剂,PVA和CS质量配比为90/10,环境湿度0±15%电纺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纤维形态均一,无珠串无液滴;FTIR研究显示,复合纤维的两种组分发生一定的相互作用,成功制备了戊二醛交联PVA/CS纳米纤维膜;热重(TG)、差热(DSC)结果都进一步说明CS和PVA之间形成氢键,戊二醛交联后复合纤维的热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交联前后纤维膜的耐水性结果表明交联后的共混纤维膜有良好的抗溶解性,在水中可以很好的保持纤维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用溶液共混法制备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SA)复合微球,考察了SA质量分数、PVA质量分数、CaCl2质量分数、m(PVA)/m(SA)和干燥方式对PVA-SA复合微球制备的影响,并测定了微球的含水率、溶胀率、载药量和包封率,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m(PVA)/m(SA)的PVA-SA复合微球对药物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SA质量分数为6%,PVA质量分数为10%,CaCl2质量分数为5%,m(PVA)/m(SA)为1∶3时,可以制备出各项性能较好的微球,其载药率30.24%,包封率90.11%,并且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聚乙烯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核磁共振氢谱(1H-NMR)法、核磁共振碳谱(13C-NMR)法、凝胶色谱(GPC)法、反相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广角X射线衍射(XRD)法等对PVA(聚乙烯醇)的分子结构、聚合度大小与分布、醇解度大小与分布、嵌段分布与特征系数、立体结构、聚集态结构与结晶度以及PVA的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PVA的分子结构、立体结构和结晶结构等对其性能影响很大,通过控制PVA的结构和改性,可获得满足客户需求的预期性能。  相似文献   

20.
氯化钙对尼龙6/66结晶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CaCl2对尼龙6/66结晶态结构的影响.DSC测试结果表明,随着尼龙6/66中CaCl2含量的增加,尼龙6/66的结晶温度、熔融温度降低,结晶度逐渐减小直至变为无定型态.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证实了钙离子能够插入尼龙6/66分子链,与尼龙6/66分子链上的羰基发生络合作用,破坏尼龙6/66原有的氢键,阻碍尼龙6/66分子链的自由运动,从而使其无法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