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大截面热作模具钢45Cr2NiMoVSi中残余奥氏体(以下简称Ar)的回火转变动力学、Ar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Ar的分布形态以及Ar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热模钢回火新工艺的两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A656Gr80钢种添加适量合金元素Nb、V、N、Mo,实施控制轧制和回火工艺,保证A656Gr80钢板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3.
稀土对60Mn2钢临界点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60Mn2钢、60Mn2Ce钢的临界点和不同冷却条件下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稀土使钢的临界点Ac3、Ar3、Ar1、Ms有所降低;使珠光体、马氏体组织细化,对较高温度下的回火组织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吴杰 《四川冶金》1996,18(4):39-43
对2Cr13热轧中厚板经各种热处理制度试验后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探讨。得到如下结论:试样经高温回火后,得到了回火索氏体组织,特别是760℃±10℃5h随炉冷至550℃空冷后得到的是较为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2Cr13热轧中厚板4.5-5.5mm的性能较为均匀,特别是硬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夹杂物为氧化物。  相似文献   

5.
乔桂英  肖福仁 《特殊钢》1999,20(5):32-34
采用SEM、TEM等研究了86CrMoV7钢锻热淬火后回火过程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锻热淬火能提高马氏体的回火稳定性,使粒状珠光体中碳化物尺寸减小,分布更加均匀,显著提高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6.
刘传博  韩洪浩 《特殊钢》1998,19(3):18-19
研究了GCr15电渣钢20℃=250℃,20℃=450℃,20℃=750℃3个连续阶段的热疲劳裂纹的形成与扩展,结果表明,840℃淬火,160℃回火可使GCr15电渣钢具有较好的热疲劳抗力。  相似文献   

7.
低脆性FeCrAlY电热合金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15Cr-4Al-Y合金克服了FeCrAl合金的高温脆化和475℃脆性,热强性和冷加工性也明显改善,FeCrAl使用温度高,抗氧化性好等优点则得到保留。还研制了使用温度更高的Fe-20Cr-4Al-Y和Fe-25Cr-4Al-Y合金,形成了低脆性合金系列。加入强化元素能进一步提高合金的热强性,用轻稀土元素代替Y则能降低生产成本。合金生产中的工艺困难已经解决,现已投入批量生产。合金用于电热、电阻元件,耐热结构件和耐高温涂层。用它代替Ni—Cr系合金可降低元件成本,提高其使用温度和服役寿命。  相似文献   

8.
刘传博  韩洪浩 《特殊钢》1995,16(3):16-18
研究了4Cr5MoSiV1钢20-700℃热疲劳裂纹的形成与扩展。结果表明,1050-1060℃淬火,580-560℃回火使4Cr5MoSiV1电渣钢具有较好的热疲劳抗力。并观察到在热疲劳循环初期,其硬度下降较快,循环一定次数以后,其硬度下降平缓。  相似文献   

9.
锰含量及回火温度对铬锰氮不锈钢机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万堂  马建国 《特殊钢》1998,19(3):27-30
随着锰含量的增加,13Cr-8Mn-0.08N不锈钢在正火态及500℃回火态的强度和硬度逐渐下降,δ和A值逐渐增高,锰含量在6%和7.5% ̄10%的铬锰氮不锈钢获得最佳综合机械性能的回火温度分别为600℃和500℃。  相似文献   

10.
以12SiMoVNb钢为母材,用低碳Cr-W焊丝进行手工堆焊试验,对试样进行不同温度、不同回火时间的热处理,分析对比了其显微组织及机械性能,以探讨低碳贝氏体钢的可焊性。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国内外传统和新型热锻、热挤压和压铸用热作模具,以及特殊用途热作模具的钢种和特点;热作模具钢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提高模具钢纯净度、均匀和细化组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开发热作模具钢新钢种是目前提高热作模具钢寿命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热冲压技术的发展需求,开发了一种新型高热导率高耐磨性能热冲压用模具钢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检测手段对钼钨钒合金化新型模具钢的高温回火性能与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新型热冲压模具钢回火过程碳化物析出与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用钼钨钒合金化模具钢材料具有良好的回火二次硬化性能,在500~600 ℃温度区间回火时,回火组织硬度上升;在600 ℃回火出现二次硬化峰值;当回火温度超过600 ℃后,组织软化程度明显,回火硬度开始下降。实验模具钢在高温回火过程中的硬度变化与其合金碳化物的偏聚、析出和聚集长大密切相关。当在560 ℃以下回火时,实验钢组织中未有合金碳化物析出;当回火温度大于560 ℃时,回火组织中开始析出M2C型碳化物;当回火温度高于600 ℃后开始析出MC型碳化物;当在620 ℃长时间回火后M2C型碳化物转化为M6C型碳化物,此时实验钢硬度开始明显下降;而当回火温度高于660 ℃时,新型实验钢组织中主要为M6C和MC型合金碳化物。   相似文献   

13.
刘强  柴希阳  柴锋  罗小兵 《中国冶金》2019,29(10):44-50
研究了500~670 ℃回火热处理对轧制钛/钢复合板界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复合板热加工的工艺参数制定提供指导。对轧态和回火态的钛/钢复合板进行了拉伸、冲击和剪切试验测试,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研究手段表征了复合板的界面组织、剪切断口形貌及断口反应相。结果表明,回火热处理后,钛/钢复合板的剪切性能降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剪切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轧态和回火态复合板界面反应相均为β Ti和TiC,其中TiC反应相的厚度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呈现增厚趋势。TiC脆性相厚度的增加导致了复合板剪切强度的下降,且使得剪切断口呈现脆性断裂倾向增大,撕裂特征减弱,呈现出明显的平滑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4.
依据钢的强韧化设计原理,采用中频感应+电渣重熔冶炼工艺,在H13钢的基础上,通过加入沉淀硬化元素Ni和Al,研究了退火、淬火、回火温度与时间对H13Ni3Al钢的硬度、拉伸强度、延伸率等性能的影响.并与H13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金H13Ni3Al的室温和高温综合力学性能明显优于H13.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X20CoCrWMo10-9热作模具钢在1 000~1 180℃淬火温度下的组织和性能,并确定材料的最佳淬火温度为1 120℃;经不同工艺深冷处理后对钢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以不同程度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对比不同回火温度与时间下的性能,制定该钢适宜的深冷处理工艺为:1 120℃淬火+深冷处理8 h+650℃×1 h回火。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高锰型马氏体热作模具钢SDH3-Mod的室温冲击韧性、回火稳定性和热疲劳性能,并结合透射电镜(TEM)分析了锰对其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SDH3-Mod钢回火组织中残余奥氏体以薄膜状存在于马氏体板条间,提高冲击韧性,延缓裂纹扩展;同时,锰在高温时阻碍碳化物粗化长大和延迟基体的回复再结晶,提高抗回火软化能力和热疲劳性能,使SDH3-Mod性能优于H13。  相似文献   

17.
Taking the hot working die steel (HWDS) 4Cr3Mo2NbVNi as an example, the phase electron structures (PES) and the biphase interface electron structures (BIES) of Mo2C and V4 C3 , which are two kinds of important carbides precipitated during tempering in steel wer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empirical electron theory of solids and molecules and the improved TFD theory. The influence of Mo2 C and V4 C3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WDS has been analyzed at electron structure level, and the fundamental reason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ES and the BIES of carbides decides the behavior of them has been revealed.  相似文献   

18.
718模块试制采用EBT+LF+VD+模铸19、36吨大钢锭+红送锻造中心锻造+退火+探伤+调质+探伤检验+入库生产工艺。大钢锭锻造模块718钢冶炼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好化学成分、气体[H]、[O]及非金属夹杂物含量,可使大钢锭的冶金质量达到较高水平。统计数据表明,试制生产的厚度300/600mm塑料模具钢718模块完全可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型Cr-Mo-V精铸热作模具钢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热作模具钢主要成分合金化原理的基础上,用250 kg中频感应炉熔炼研究新型精铸热作模具钢,并采用MG2000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试验钢进行400℃磨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V/C 3.0,C0.1%~0.2%,Cr/(Cr+Mo)0.68~0.85,Cr/C>16.6,Mo/C>16原则,设计的新型精铸热作模具钢(%:0.32C,3.54Cr,2.41Mo,1.02V)具有高的高温耐磨性,其400℃高温磨损率为H13钢(%:0.45C,5.3Cr,1.4Mo,0.83V)的30%,3Cr2W8V钢(%:0.37C,2.48Cr,7.82W,0.41V)的20%~25%。  相似文献   

20.
王志明  吴天育 《宽厚板》2007,13(2):10-13
本文对车底式热处理炉进行的两次模具钢回火工艺试验进行了分析,摸索出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制度,成功实现了车底炉回火模具钢的工艺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