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景建筑文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铎 《新建筑》1997,(2):40-42
分析了自然经济时代和工业社会时代风景建筑的文化属性,提出了现代风景建筑选址宜藏不宜露;布局宜散不宜聚;尺度宜小不宜大;形制宜相不宜华;风格宣中不宜西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王铎 《建筑》1994,(9):37-38
3.保护名山胜景处的历史文化遗存,是科学文化时代风景建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物保护的原则是出自于保护人类历史文化创造的实证物。这是从风景建筑文化角度来分析其保护历史文化遗存的意义。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表明,一个文化时代的开始是形成于上一个文化时代。而上一个文化时代的文化,作为历史文化,将延续到后来的文化时代,保存下来。在宗教文化时代形成的我国名山胜景处的古遗址、古建筑,今天仍需要保护好,延传下去。这是因为,自然美景的原始,苍古,荒野,给人们带进了一个久远的离开现代摩登城市的时空环境;而古代宗教…  相似文献   

3.
<正>华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色雄奇瑰伟,风姿独具,大气磅礴。考虑到华山的这种磅礴气势以及它丰富的人文景观与历史传承,我们采用了尊重自然、尊重华山的设计理念。设计首先严格遵循了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其次也充分考虑了华山未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可能性。考虑到大量游客来此旅游都是为了观仰华山。而游客中心仅仅是为其观山提供必要的服务,因此在设计立意上。整个建筑体现了"宜小不宜大、宜藏不宜露"的原则。建筑匍匐在华山脚下,融入用地的自然环境之中。此外,由于华山游客中心承担着服务游客的主要职能,我们认为它是高水准的集游客集散、咨询服务、导游服务、旅游购物、餐饮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山脉是华东最高峰,高2 100m,其景区约60km2。其内有条九曲溪在山峦之内弯了九弯,风景十分秀丽,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前后有10年之久在那里进行设计和创作,学习和研究当地民居建筑风格,并用在风景建筑上。当地称为"武夷风格"。有码头、山崖茶室、寺观,也有传统街。武夷的风景以玉女峰、大王峰最为突出。潭水可以乘坐竹排观景,是一大特色。而长春的净月潭,用地广阔,散布自然的岛群,修建了有特色的大门和水面中的堤石,在山坡的顶上我设计了一座塔,7层,形似大树。杨廷宝先生提出,风景建筑"宜低不宜高,宜散不宜聚",是为守则。  相似文献   

5.
薛欢 《山西建筑》2007,33(8):201-202
介绍了建筑专业在风景写生中对不同建筑的表现形式,阐述了建筑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对风景写生的表现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只有了解中国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才能真正感悟到中国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6.
建筑作为特定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审视自身、审视时代、审视自然的载体。通过建筑,建筑师看到自己生命中的“原风景”对自己作品的影响,提出“使人愉悦的场所”是设计工作必须经常返回的原点;美术家看到各个时代的“具体化的时代相”,希望“当代的建筑是真正为多数人的建筑”;哲学家看到自然、风土与艺术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启示建筑师创造“有生命力的‘方盒子’”。  相似文献   

7.
唐至清代桂林风景建筑依托喀斯特地貌营建,是反映山水、建筑、城市三者和谐共融的经典杰作。通过古文献信息采集、现场踏勘等方法,借助历史地图转译、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从整体上探究了唐至清代桂林风景建筑的营建历程与机理。研究认为风景建筑的营建历程可划分为成长期、全盛期、成熟期3个阶段;厘清了不同阶段风景建筑的分布特征、建设目标、营建特质与发展态势;揭示了风景建筑依托优越山水的选址智慧、呼应空间结构的秩序建构、基于价值导向的审美意境等营建机理,以期对桂林风景建筑形成新的理论认知,也为未来风景建筑的地域性创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董璁 《中国园林》2019,35(7):40
风景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使其成为一类的并非功能属性,而是建筑所在场所,即风景环境。对风景建筑的评判要看其对风景的贡献,好的风景建筑应当具有"风景性",能够召唤"场所精神"并"开启一个世界",使自然对象转化为人眼中的风景。因地制宜是风景建筑的创作原则,建筑通过顺应自然条件获得其形式,自然山水的独特性决定了风景建筑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一、宜依山就势,不宜大挖大填 过去沿江城镇在城市建设上大多都采取依山就势的手法,单体建筑或错层、或吊层,充分利用了地形,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在新的城镇规划建设中理该继承和发扬这种城市文化。同时,可以避免人为破坏自然生态,节省大量投资,创造良好的山地错落有致的城市景观,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道路宜幽深不宜平直 在山地道路规划上,充分结合地形,采用较大坡度  相似文献   

10.
风景建筑是一种概念较为模糊的建筑类型,一般针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建筑而言,包涵着建筑与风景因素之间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以及一定区域内建筑与风景长期作用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赵文博 《建筑结构》2023,(2):149-149
近年来,各地区逐渐转变经济发展结构,深入挖掘当地旅游资源,走文旅融合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经济发展手段。在文旅融合基础上,风景建筑成为旅游文化资源重点,无论是修复古建筑,还是设计新建筑,要想发展旅游产业,必须在当地原生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做好风景建筑规划设计,使风景建筑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良好、贴心的服务,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由聂玮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风景旅游建筑规划设计研究》一书,内容详细、理论准确、角度多元,展现出风景旅游建筑的丰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行业信息     
《中国住宅设施》2012,(8):64-64
7月19日,2012年亚洲建筑艺术论坛于仁恒·观棠在苏州落下帷幕。本次建筑论坛是目前规格最高的地产建筑行业盛会,日本殿堂级建筑大师隈研吾、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导章明、上海日清建筑设计首席建筑师宋照青、日本株式会社户田芳树风景计画社长户田芳树、日清建筑董事主任设计岑岭、时代建筑主编支文军等嘉宾就“中国建筑现代性与传统性”等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沙利文是美国现代建筑运动的奠基人、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他是一个多产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其建筑思想和理论摆脱了时代的束缚,将建筑创作与文学作品、诗歌联系起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植根于自然和风景意象的诗意的建筑艺术风格,为美国现代建筑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南宁青秀山凤凰塔改造设计过程,具体阐述了风景建筑的地域性表达方式,并总结出相关结论,以期对今后风景建筑的地域性创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渡上的理想     
陈凌 《百年建筑》2005,(6):40-43
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的不同之处之一,在于它的表达更强调建筑与院落之间的关系。中国房子的设计不仅仅局限于房子本身,还包括规划.风景等与建房子相关的条件和因素。这种设计理想是追求建造一种与环境生长在一起、从风景中长出的建筑。  相似文献   

16.
曹如姬 《山西建筑》2007,33(36):25-26
通过对五台山风景区寺庙建筑的调研,探讨了山岳风景名胜区旅游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并总结了山地风景区旅游建筑组织的三个要点,为山岳风景名胜区旅游建筑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天工人巧两臻其美--以黄山为例探讨风景名胜区建筑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风景名胜区的特色、文化与传统间的关系,研究入口大门、登山道、建筑小品、景观建筑以及装饰、装修等风景名胜区的重要课题,并以黄山建筑创作为例,对风景名胜区的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发掘和发现。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笔者多年从事风景建筑设计的若干思考,讨论了风景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从建筑教育中对待城市及景观的态度论及建筑师的自然观,继而从风景建筑选址、场所感营造、地形地貌处理、建筑师对待遗存的态度、建筑的体量感及中心性控制、建筑风格与形式,以及风景建筑的材料选择与建构逻辑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从方法论视角探讨了风景建筑设计的2种途径:哲学的途径和体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热潮刮到了建筑领域,绿色建筑作为近年来的新兴潮流,被政府和大众接受和追捧。本文通过对风景旅游区独立式公共卫生间的调研,对风景旅游区独立式公共卫生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了对未来城市小建筑绿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铎 《建筑》1994,(8):37-38
我们之所以从文化的角度来讨论风景区的建筑,是因为“文化”的涵盖更为宽广,是全方位的系统构架。事物的产生往往是系统的发展和多方位辐射的交织汇集,认识它,变自在为自由,避免就形式论形式,各抒己见,莫衷一是。文化,广义的理解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理解,是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作用部分。风景区的建筑文化,应包括其社会功能属性,工程物质技术,环境场所文化,建筑形态艺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时代,其风景区的建筑文化,显示着不同的文化光彩。东西方盖然不同。阿尔卑斯山的风景建筑,除了山居、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