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场顶板长锚索预锚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文才 《黄金》2001,22(3):22-24
阐述了采场顶板长锚索预锚固技术的原理、支护参数及施工工艺。应用表明,采场顶板长锚索预锚固技术施工安全,成本低,支护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阿舍勒铜矿部分中段构造发育,巷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片帮、冒顶,造成施工困难等情况,开展了巷道掘进与支护的试验研究,提出了矿山开采巷道地压控制办法。  相似文献   

3.
岩金地下矿山采场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学民  朱扬明 《黄金》2003,24(1):27-30
岩金矿山矿岩稳固性较差的采场回采时,往往需要利用支护技术,以增强矿岩稳固性,保证作业安全,降低损失,贫化,提高经济效益。中介绍了岩金矿山目前使用的几种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4.
5.
黄金矿山采场支护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金矿山矿岩稳固性较差的采场回采时,往往需要利用锚杆、锚索、喷浆等支护技术,以增大矿岩的稳固性,保证作业安全,降低损失贫化,提高经济效益。对此略作介绍并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6.
王立君  宋世生 《黄金》2000,21(10):24-27
文中就新城金矿机械作业采场的破碎顶板及与断层面接触的上盘,采用管缝式摩擦锚杆支护的有关技术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谢天锡 《江西冶金》1989,9(1):24-25
我矿目前开采的IV—1矿体,面积约23500平方米,层状产出,走向长500米,倾向延伸750米,平均厚度2.64米,平均倾角16°,顶板为含碳硅质岩、硅质岩、大理岩等。底板为凝灰质粉砂岩、灰岩,矽卡岩、角砾岩等,围岩硬度f=9~15,矿石硬度f=10~16,工程地质一般较好。但矿区东谷以南2线至8线有一个宽300米,厚约35米,  相似文献   

8.
9.
葛玉环  伊继申 《黄金》2000,21(9):20-23
文中主要介绍了三山岛金矿床井下采场在顶板安全管理过程中,应用长锚索、锚杆进行支护,用控制爆破方法减少爆破对围岩的破坏,以及通过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解决了顶板安全管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11.
介绍了平水铜矿采场的概况,该矿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的远距离长锚索控制法治理围岩,探讨了远距离长锚索支护的主要技术特点和技术要求、长锚索的材料及结构、施工工艺及小分段空场采矿法采场上下盘围岩及顶板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淌塘铜矿是会东县鑫联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唯一矿山,初建日采选800t,随矿山二期采矿工程接替,现已达日采选1500t规模的现代公司制企业,矿山现建有完善的开拓、运输系统。文章在矿山生产现状调查和采场底部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支护方式比较,认为钢支护和钢筋混凝土浇灌相互结合是延长采场和矿山服务年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市场要求,石横特钢厂开发了热轧矿用锚杆钢。通过合理设计钢坯化学成分、生产工艺和导卫装置及对定尺挡板改进等一系列措施。共生产合格钢材5800多吨,创效58.12万元。  相似文献   

14.
姜定海  褚学超  张建 《山东冶金》2013,(1):22-23,26
鲁南矿业上河矿段地质条件差别大,岩性繁杂,产状变化大,赋存规律性差,针对不同地段和构造部位,以充分发挥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为切入点,采用锚网喷等多种支护形式,包括素喷、锚杆、锚喷、锚喷网、锚索、梯子梁及它们的结合,优化设计了支护参数。监测结果表明,巷道在掘进后约20d围岩位移量趋于平衡,解决了回风巷道无法施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压测试技术在矿山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针对其弊端,提出与东大合作建立矿山微震监测系统。全面介绍数据信息采集、网络技术传输、进行三维背景应力场分析、深部地压活动进行实时监测预警,指导矿山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6.
武山铜矿东阻水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山铜矿东阻水体的稳定性研究是备受关注的,以往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东阻水体的确存在,而且阻水性能良好。但是通过分析研究后发现,其实所谓的“东阻水体”根本就不存在,地表赤湖水与矿床地下水水力联系不明显。因此,水文地质条件不会影响武山铜矿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7.
大红山铜矿岩体结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东旭 《云南冶金》2007,36(4):9-12,19
大量工程实践已证明岩体结构是控制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以大红山铜矿为研究背景,在选定有代表性调查地段的基础上,引入详细观测线法对其岩体结构进行了详细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巷道岩体节理裂隙比较密集和发育,主要发育有倾向N53E、走向N37W、倾角53°,倾向W26S、走向N36W、倾角68°;倾向E1S、走向NIE、倾角89°的三组优势结构面,其中优势结构面第二组和第三组构成不稳定块体,并且断层及软弱夹层比较发育,加剧了巷道的破碎程度,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有控制作用。最后提出了在巷道施工中密切注意围岩稳定性变化,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电解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我公司123台新式钢棒(双钢棒)试验槽设定电压、铝水平、槽温、分子比等技术条件的跟踪数据分析对比,从而得出最优的技术条件保持范围,更加有利于生产运行的管理和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