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水利为减轻水旱灾害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对农业、工业、城市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已使得国家把水利放在基础产业优先发展的位置。水利建设已成为关系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全局的重大问题。如何推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水利的迅速发展,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改革水利投入与产出,加速水利产业化进程 水利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其发展速度已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投入的“大呼隆”与产出的效益低下,已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公益水”、“大锅水”和“无偿用水”的陈旧观念转变成“资源水”、“商品水”和“水利  相似文献   

2.
防护费──具有生机活力的水利经济谢汉祥(广东省水利电力厅)征收堤围防护费是水利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由基本无偿服务于全社会转变为有偿服务,是现阶段发挥工程内涵,实现良性运行,富有生机活力的水利经济。1986年我省开始征收堤防防护费,先农村后城市...  相似文献   

3.
1 建国后水费制度的沿革无偿供水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指的是建国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虽有一些地方征收少量水费或征用一部分水利粮,但水利管理单位的经费和工程维修基本靠国家拨付的水利事业费解决。1964~1979年:在1964年水电部召开首次全国水利管理会议提出了水费征收和管理办法才结束了无偿供水状况,但水费标准很低,加之群众经济力量差,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水费很难收缴,根本不能满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运行和维修需要。1980~200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水费改革与我国的经济改革工作提到日程上来,水费征收及管理等项…  相似文献   

4.
郭俭 《中国水利》1997,(3):24-25
水利资产是构成水利基础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水利单位进行生产经营和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条件。几十年来,国家通过基建投资,事业费拨款和无偿调入等方式形成了数额巨大的水利国有资产。仅黄委现有各类治黄资产就达87亿元,其中国有资产达74亿元。这些资产在兴利除害,确保黄河安澜,促进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水利行业几十年靠国家拨款过日子,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资产管理方面的基础工作也十分薄弱。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规章制度有待于  相似文献   

5.
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长期实行低偿或无偿供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事业的发展。该文意在以赣抚平原工程为例,按照水利经济的基本规律,探讨水利工程供水按成本收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灌区水利经济是水利经济的一个分支,它的效益主要体现在自身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灌区水利经济同工业经济无质的差别,但又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灌区服务对象及水商品的自然垄断性等方面.北方灌区目前在水利经济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起北方灌区水利经济发展的构架.  相似文献   

7.
侯庆中  崔延松 《治淮》2001,(5):28-29
水利工程供水水费有农业水费、工业水费以及综合用水水费。由于受地域经济和水利工情的影响,江苏省淮安市水利工程供水主要以农业灌溉用水为主。传统的农业水费收缴方式是乡镇直接收取或委托乡镇农经部门代收,通过收费协议订入农民负担卡,与乡镇统筹、村级提留以及各项代办费捆在一起进行征收。这一征收方法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水利工程由无偿供水逐步转向低标准收费而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水利工程供水的商品关系已经形成,水利工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水利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水利工程供水收费由过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变为商品价格管理,这就要求我们考虑供水价格的构成要素及其标准问题。作为一般商品的价格是由制造成本、期间费用、税金和利润四个要素构成的。其中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是客观发生的,税金和利润水平是根据国家产业经济政策和有关规定制定的。现就水利工程供水利润水平和税金问题谈谈我们的浅见。  相似文献   

9.
水利行业的贫困,人所共知。水利行业为什么贫困?对政策性资本折耗的盲视,便是导致水利行业贫困的主要因素之一。 水利行业(主要指水管单位)的政策性资本拆耗就是指:按国家规定水管单位为社会提供无偿的防洪、排涝、抗旱所发生而又得不到补偿的耗费部分和因国家制约水商品(水服务),价格不到位所造成的成本、费用(还应计入资金报酬率及社会平均利润率)回收的差额,以及因超过设计标准的特大洪涝灾害的水工程毁损的损失等对相关资本的抵减额。 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由于受社会福利型思想的支配和出自对农业扶持政策的影响,国家通过有关主管部  相似文献   

10.
加快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应增强全民的水患意识,着眼于预防,加强防洪建设,要确认水利的商品属性,按经济规律办事,建立水利滚动开发的运行机制,追求水利更大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要按照“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的构想,走社会集资开发水利之路,增加水利投入,加快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水利的基础产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总结横县几千来抓水利经济所取得的成果,阐述水利行业只有紧紧抓住历史机遇,解放思想,拓宽思路,走入商品市场,艰苦拼搏,发展水利经济,水利行业才有出路,才能振兴水利事业,使水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出横县今后水利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传统的水利经营体制已无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强化内部改革,完善产业政策,加强水利管理,强化商品意识,进行深度开发,逐步推进酒泉市水利产业化进程,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从百推动酒泉市的水利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产业的确立,如何实现水利经济良性循环问题,成了大家所关注的大事。那么,淠史杭灌区如何走出一个有淠史杭灌区特色的水利经济良性循环之路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立足于灌区的实际,树立大灌区意识、超前意识、商品意识、水利产业和各行业之间相互依存意识等,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做出实效: 一、搞好水费计收,是搞好良性循环的经济  相似文献   

14.
水是商品,它具有商品的两个属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如果没有经济效益,就不会有长远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水利作为一个行业,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水利经济、水权、水价、水市场是现代水利研究的重点,水利“公共财政”的建立是水利经济理论和水利经济工作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张家口实际,就建立水利“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康权 《中国水利》1997,(8):37-38
水利是基础产业,社会效益很强,但水利建设所产生的“水”又是一种商品,既然是商品,就应当纳入到商品经济中去,否则,就难以发展,基础产业也不例外。但也应当看到,目前水利进入到市场后,水利建设在长期计划经济指导下的模式尚未全部改变,仍在运行,在运行中遇到了一些难题,这些难题就是产权、机制、资金和效益。笔者就此难点提出几点对策。 对策之一:明晰产权,资产重组 资产在经济运行中具有双重性和依附性。双重性即资产一方面具有使用价值同时还具有增值作用,依附性即它可以依附于不同的经济活力产生不同  相似文献   

17.
对水利供水特殊供水价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昌莉 《人民长江》1999,30(9):46-48
水利供水的价格问题关系到水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水利供水的特点,按照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商品价值规律理论,对水利供水的两部制水价,补贴水价、超计划用水介等进行了研究。为了水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按照水利产业政策,建立健全水利供水价格体系;对水利供水工程应实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及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的水价政策;对水利工程供水的政策性亏损部分,实行水价补贴政策;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水利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水利如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向市场经济?如何抓住机遇大胆改革,运用商品经济规律,办好各种水利经济实体,发展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水利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这是水利工作者思考的重大问题。 广东省处在改革开放前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路当排头兵,深圳、珠海特区及珠江三角洲走在前面,广州市起步晚些,但在1987年1月市政府在清远召开水利改革工作会议后,开展综合经营,使水利逐步走上市场经济大道。近几年,广州市水利经济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水资源日益紧张和水利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水通过人们的具体劳动,改变了存在方式,满足了人们的某种需要,具备了价值和使用价值,从而完成了从自然水到商品水的过渡。但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商品特性的供水却由于其价格受到政府的制约以及传统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按照价值规律进行流通和销售,导致供水价格与成本倒挂,甚至连成本水价都达不到,如临汾地区26个水管单位中仅有3个执行到成本水价,全区仅灌区泵站每年就减少水费收入近千万元。1造成低水价运行的原因1.1传统的“无偿供水”思想的影响在计划经…  相似文献   

20.
发展水利旅游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价值的体现、是促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途径、是提升国民水商品意识、水忧患意识、节水意识有效方式的论述,说明以水利工程为依托发展水利旅游事业,是采取生态措施实现治水事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促进水利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说明只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自律,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与水和谐相处,有意识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就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