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对朱庄水库流域污染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研究面源污染的形成机理,对总污染物输入量进行调查,结合点源污染的排污状况,确定该流域的污染源构成;对水库水体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分析面污染对水库水体供水安全存在的潜在危险性。最后,在强化流域点源污染控制的同时,研究和制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伊洛河流域内洛河的上游一般未污染,中下游一般为轻微-中等污染;伊河一般未污染,只在个别河段轻微污染;洛河的下游、伊洛河、涧河、廛河等河流及其支流均已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三氮、磷、锰、铁、氟、汞、镉、化学耗氧量。洛河上游水系、伊河水系水质较好,为Ⅱ~Ⅲ类;洛河中下游、伊洛河、涧河、廛河等水系水质为Ⅳ-Ⅴ类和超Ⅴ类。  相似文献   

3.
1999年1月中旬以来,黄河干流潼关—小浪底河段遭受严重污染,龙门以下河段水质均超过Ⅴ类,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污染物主要来自渭河、汾河、涑水河等支流及入黄排污口。造成这次污染的原因除黄河流量小等自然因素外,还有流域内各省(区)水污染防治不力、污染治理严重滞后等人为因素。这次污染严重影响了沿黄城市生活和生产供水。因此,建议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加强黄河水资源保护法规建设,将黄河列入全国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点,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4.
蘑菇湖水库是典型的西北干旱区山前洪积扇平原水库,水质长期处于严重污染状态,在污染源调查和污染负荷估算的基础上,基于SMS水质模型对不同规划年份的蘑菇湖水库水质进行模拟,通过得出的各类污染物浓度场分布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水库水环境容量,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污染负荷削减总量的防治方案。结果表明,目前蘑菇湖水环境持续恶化为劣Ⅴ类水体,为保障未来年份蘑菇湖水库水质的提升和改善,必须削减流域内污染物的排放量。污染物浓度场模拟结果显示,控制南部的上游入库口污染物排入是蘑菇湖水库主要污染负荷削减的关键。根据削减后污染物浓度场分布预测,可以看出水质的明显改善,说明污染控制方案有效。  相似文献   

5.
大夏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及污染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夏河干流及5条支流水质监测断面进行监测分析和调查评价,发现大夏河流域大部分河流仅源头上游水质尚好,中下游明显受到污染。污染河段有大夏河折桥段、合作河合作段、红水河临夏段、牛津河取水口段,主要纳污河段污染物超标严重,甚至达到Ⅴ类。该流域中企业直接排污、排污管网不配套、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河道内非法采沙、水土流失、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污染物超标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新安江流域安徽省地区水环境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流域内点源污染、面源污染产生量与污染物入河量的调查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安徽省辖新安江流域点源入河系数约为面源入河系数2~3倍,点源污染是流域内主要污染来源,但面源污染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总磷,有近2/3来自面源,相对省辖淮河、长江两流域来说,面源污染贡献率明显增大。指出流域污染防治必须综合考虑点、面源污染两个方面;在点源污染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当前洮滆流域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该流域污染物未来变化趋势,以洮滆流域主要出入湖河流为研究对象,根据2020—2021年洮滆流域主要污染物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动态度分析等方法对该流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差分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RIMA)对中干河和锡溧漕河主要污染物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洮滆流域水质总体好转,2021年10月洮滆流域综合污染指数相较2020年7月下降了9.88%;洮滆流域水环境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14.57%、9.36%和14.78%,但磷元素依然是制约河流水质的主要因素;以河湖连通关系为依据划分水系,长荡湖-滆湖和京杭运河-新孟河水系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下降了7.26%、9.99%,滆湖-西太湖水系综合污染指数上升了13.14%;ARIMA模型能够较为准确预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河流污染物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沙颍河(河南段)水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沙颍河流域(河南段)的沙河、颍河、贾鲁河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沙颍河水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特征。结果显示:①流域内主要支流沙河、颍河、贾鲁河水体TN浓度均超过Ⅴ类地表水质量标准要求,为劣Ⅴ类。②流域水体CODMn、TP浓度从上游的Ⅳ类到下游的Ⅴ类逐步恶化,部分河段超过Ⅴ类水质要求。周口段贾鲁河和沙颍河NH3-N、TN、TP、CODMn浓度超过Ⅴ类水质标准;沙河、颍河TN、CODMn浓度为Ⅴ类或超Ⅴ类水质标准,NH3-N符合Ⅲ类水质标准,TP符合Ⅳ类水质标准。③沙颍河流域水体TN、TP、CODMn浓度随季节而变,枯水季节的TN、TP浓度明显高于丰水季节,CODMn浓度明显低于丰水期。④沙颍河流域主要污染因子为TN,其次为CODMn和TP。认为流域水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为贾鲁河,其次为颍河和沙河,该流域水体不仅点源污染严重,还存在明显的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9.
农业非点源污染物在水塘景观系统中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流域不同景观结构对降雨的一种综合响应过程,景观格局影响非点源污染物的产生和运移。本文研究安徽鲍家塘子流域中水田、秧田、水塘、荒地、沟渠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总磷(TP)、速效磷(DRP)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以及降雨径流过程中TP、DRP、溶解态总磷(DTP)、悬浮物(TSS)在多水塘景观结构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养分在流域不同景观组分土壤中的空间变化,是人为干扰景观异质性的综合结果;磷素输出以颗粒态磷(TP-DTP)为主,在不同景观中具有显著性差异;施肥水田是最主要的“源”景观,在降雨径流过程大量释放养分和悬浮物;水塘、荒地、没有施肥水田持留养分和悬浮物,是流域的“汇”景观,水塘有效地持留颗粒态磷;水塘系统中的沟渠是非点源污染物的主要运移通道。因此,通过对流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优化调整,达到对流域景观中养分过程的有效管理,实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地跨黄河、海河两大流域。黄河流域的主要河流有:汾河、沁河、丹河和三川河等。海河流域的主要河流有:桑干河、滹沱河、浊漳河和御河等。多年来,虽然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水质污染仍很严重。从1980年至1990年10年间污水排放量增长了29%。其中主要污染物有氨氮、挥发酚、化学耗氧量等。污水的总硬度、总汞和氯化物等都超过了国家地面水3级标准。尤其汾河中游太原至小店污染十分严重,仅挥发酚年均值就达0.636mg/L。水质污染的主要特点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河流水质污染较其它地区的河流水质污染严重,非汛期水污染高于汛期污染。控制水污染的意见:(1)树立全民“水环境保护”的意识;(2)作好污染控制规划;(3)把限制超标准排放量和超环境容量结合起来;(4)严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5)进行多源污染规划控制;(6)把水环保工作计划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计划中(曾昭源)。  相似文献   

11.
根据西枝江流域多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西枝江水质现状特点,水质时空变化特点,并进行水质评价与污染原因分析;预测西枝江水源水质发展趋势;提出保护西枝江流域水源水质的措施,即实施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西枝江流域水环境目标和划定水源保护区,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合理调整流域经济生产布局,建设污水处理厂,保护西枝江两岸水源林和护岸林,加强西枝江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12.
1995年入库滦河干流综合水质为Ⅴ类水,主要为选矿企业的铁污染和上游地区大量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因此,针对污染源污染物的不同种类分别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治理:加强对新上项目的环境管理,控制新的污染源的产生;提高现有污水治理工程设施的利用率;在治理点源的同时,要加大对上游面源污染的治理;引滦枢纽工程是重要的水源地,应禁止开展水上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铁岭县凡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现状,本文以铁岭县多年乡镇统计报表为基础,结合输出系数法及源强系数法分析了凡河流域2007-2009年四种农业非点源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流域内农业非点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呈持续上升趋势,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及氨氮的平均排放量为3174.5、361.4、16624.5和3980.3t/a;(2)流域内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3)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强度空间上大致呈中、西部高,东部低的特点,李千户乡及铁岭市区为主要污染区域。为有效地控制凡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当地政府应把重点放在畜禽粪便及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上。  相似文献   

14.
北江飞来峡库区典型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征分析及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飞来峡库区典型流域非点源污染状况,开展社岗流域场次降雨径流水量水质监测试验,采用平均浓度法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量,分析各场次降雨径流污染物特征并计算非点源污染贡献率,应用SWAT模型进行径流及非点源污染模拟。结果表明,径流量对SS、BOD_5等浓度和负荷量均有较强的主导作用,TN、NH_3-N等初期冲刷效应较为明显,污染物负荷量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好于污染物浓度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各污染物的非点源污染贡献率均达到80%以上。SWAT模型径流模拟的率定期和验证期效率系数分别为0.85和0.73,表明所构建的SWAT模型精度良好。在污染物率定期,雨强较大的典型日污染物模拟效果最佳,污染物相对误差基本在10%以内,而在雨强较小时,TN、TP等均出现较大程度的低估现象;在污染物验证期,由于该时期正处于春耕施肥期,TN、TP模拟结果相对误差较大,且均为低估。总体而言,SWAT模型模拟精度良好,基本能反映该流域非点源污染状况,可为飞来峡库区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与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非点源污染是目前水体污染防治的主要对象,土地利用方式与污染物流失量密切相关。以桃林口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SWAT非点源污染模型对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模拟,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结构对子流域TN、TP流失率的影响,并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在2014和2019年土地利用类型下TN、TP流失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构建的SWAT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适用于该流域的非点源污染模拟,在单一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污染物流失率排序为耕地>草地>住宅用地>林地,与相对应的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比,林地的组合能有效降低子流域的污染物流失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污能力差异较大,林地的单位面积产污量最低,耕地最高,与2014年相比,2019年流域林地面积增加而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少,TN、TP负荷分别减少了34.43%、23.75%。研究结果可为桃林口水库流域的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流域水环境污染源调查是合理规划水环境治理工程,有效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提高水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此,流域水环境规划必须全面掌握水体污染特征,摸清各类污染源的数量、类型以及空间分布,明确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水平,核定入河主要污染物负荷量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7.
白石水库水源水质动态模拟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态模拟试验方法,对在建的白石水库建成后水中污染物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水文周期年和气象周期年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库水对原水中各类污染物都有较强的自净能力,且受径流量、水质和水温影响较小.在大水体、不增加外来污染条件下,库水平衡稳定后,除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石油类指标为地表水Ⅳ类水标准、总氮为劣Ⅴ类水标准外,其它各项指标基本达到Ⅲ类水标准或更好.为确保库水Ⅲ类水质的目标,必须严格控制和治理水库控制流域内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水质监测数据的补充及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现状监测对水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治理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水质现状监测数据存在监测频率低、监测难度大、影响因素复杂及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为此,采用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补足,并追根溯源分析污染物来源。以都匀市剑江河流域为例,基于水文气象、下垫面数据及仅有的2010-2014年的四个断面不同步的水质数据,建立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总磷污染物。结果表明,使用分布式水文模型不仅可以补足剑江河流域四个监测断面同期的总磷数据,还可以追根溯源得出该流域总磷污染主要来源于面源污染,同时可以分析出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不同污染类别的占比,该流域中肥料流失为主要污染源,尤其是丰水年的污染占比高达近66%。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草海流域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草海不同断面空间水体进行布点采样,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水体主要污染指标进行检测,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草海水质进行了评价,探究草海水体污染物源以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草海丰水期DO、CODMn、CODCr、TP较枯水期高,其余的污染指标也表现为枯水期较好;水质指标总体上在码头通往湖中心方向的这段水域表现最差;CODMn和TP对草海水质产生的影响较大,超标指标主要为CODMn和CODCr;草海码头和草海出口处的水域的水质污染较重,其余水质相对较好。草海各断面空间的水质类别总体上在Ⅳ—Ⅴ类之间。草海流域应着力Ⅳ类水域治理,扩大Ⅲ类水域占比,从而缩减Ⅴ类水域,这对改善草海流域水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可为草海流域污染防治及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GNPS及GIS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国湖 《人民长江》1998,29(4):20-22
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GNPS把流域划分为正方形网格单元,对各单元独立计算其降雨径流和土壤流失量,用连续方程进行迁移演算,在流域出口累计总土壤流失量及其携带的污染物量。模型简单实用,对资料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