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用添加剂改善柴油的颜色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实验室筛选出的一种柴油安定性改进剂改善柴油的颜色稳定性。贮存实验表明:成品柴油(催化裂化柴油组分占30%)中加入该剂300~400μg/g,可改善比色0.5-1.5个号,同时可抑制柴油氧化沉渣的生成,改善柴油的氧化安定性和颜色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对乳化柴油的乳化剂选择、添加剂用量和不同的乳化工艺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选择一定比例的油酸和吐温类试剂作为复配乳化剂,乙醇胺和正辛醇为助表面活性剂,200#溶剂油作溶剂,能制备出较好的乳化柴油。该乳化柴油的十六烷指数为38,达到了普通乳化柴油的指标。稳定性实验表明,其稳定性比企业提供的乳化柴油稳定性好,至少能保持两个月不出现沉淀物质或变混浊分层。  相似文献   

3.
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贮存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性是生物柴油的重要质量参数之一,我国目前还未制订生物柴油贮藏稳定性的检测标准方法和技术指标。为此,分别以地沟油、猪油、棕榈油、花生油等为原料,制备了生物柴油(以CaO为催化剂,75 ℃回流3 h,分离、精制,室温存放于玻璃瓶容器中),研究了制备的生物柴油与0#柴油以不同比例混合后的稳定性情况,分别测定了混合柴油在贮存不同时间的酸值、运动黏度和贮存安定性。结果表明:①生物柴油的稳定性能略差于矿物柴油的稳定性能,在以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中,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贮存稳定性最差;②在不同比例的生物柴油调合燃料油中,随着生物柴油混合比例的增大,其稳定性也相应下降;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的混合油,稳定性下降最为明显。建议生物柴油的混合比例不超过50%,贮存时间不超过80 d为宜  相似文献   

4.
乙醇柴油对不同添加剂感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醇类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对乙醇柴油容水量和相分离温度的影响,考察了加入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以及其它柴油添加剂后乙醇柴油的氧化安定性、润滑性和低温流动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醇类助溶剂中正癸醇对乙醇柴油的助溶效果最好,亲水亲油平衡值为5~10的表面活性剂对于改善乙醇柴油的容水稳定性效果较好。乙醇柴油无需加入抗氧化稳定剂,加有表面活性剂的乙醇柴油无需加入润滑性添加剂,但可加入流动改进剂和十六烷值改进剂。  相似文献   

5.
考察了加氢精制柴油在贮存条件下颜色随时间的变化,研究表明,加氢柴油的颜色稳定性与所含的不饱和烃和杂原子含量有关;用2种不同速率常数的一级反应来描述加氢柴油颜色的变化,这2种反应分别表示有色体前驱物(不饱和化合物和杂原子化合物)的转化;测定加氢柴油在不同时间的色度值,通过数据拟合,求得描述颜色变化规律的方程。  相似文献   

6.
龚望欣 《石油化工》2004,33(Z1):402-404
针对柴油在催化裂化生产中带来的一些生产问题,考察了油品性质、温度、掺水量和乳化剂的添加量对柴油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柴油在温度低的情况下会形成更为稳定的乳化柴油,柴油含水量越少越稳定,柴油含有更多的乳化剂时产生的乳化现象就会更严重,其形成的乳状液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直馏柴油比催化柴油更容易产生乳化.因此,在催化裂化实际生产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柴油乳化现象对生产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RS-3100催化剂是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高稳定性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首次在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1.20 Mt/a柴油加氢装置进行了工业应用。该装置于2020年4月一次开车成功,加工焦化汽柴油、催化裂化柴油和直馏柴油的混合原料,产品柴油硫质量分数小于10 μg/g,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小于7%,达到了国Ⅵ车用柴油标准的要求。工业标定结果表明,RS-3100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能够处理二次加工油比例为50%的劣质原料,稳定生产国Ⅵ柴油。  相似文献   

8.
 以常二线柴油、常三线柴油、催化裂化柴油、催化加氢柴油和0号轻柴油为基础油,分别配制了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柴油,对乙醇柴油的互溶性、理化性能和发动机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商品柴油与乙醇的互溶性能及稳定性能良好;水分会严重影响乙醇柴油的稳定性;助溶剂可以适当改善乙醇柴油的容水性;加入乙醇后,能不同程度地降低乙醇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乙醇柴油的腐蚀试验结果能够达到国家燃油标准;乙醇的加入使得柴油的密封性能变差,闪点降低,从而增加了柴油的着火危险性;与商品柴油相比,乙醇柴油的燃料消耗率和排气烟度相当,NOx排放降低。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对乙醇柴油的相溶性、低温稳定性、自然储存稳定性进行的研究工作.以相分离温度来评价乙醇柴油的相溶性,结果显示在乙醇体积分数低于10%时,乙醇柴油的相分离温度基本不变,乙醇含量增大,相分离温度升高;在乙醇体积分数为50%时,相分离温度为最大值.加入助溶剂能明显增强乙醇柴油的相溶性并延长低温稳定时间.自然储存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柴油密封储存三个月没有明显的乙醇溶解不均匀或分层现象,储罐内各个位置油样中乙醇含量和水含量基本保持稳定.乙醇柴油开口储存导致乙醇含量和水含量发生变化,最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OP-8、AEO-9及相应助剂加量对纳米柴油含水量的影响,并确定出在该体系中表面活性剂两两之间以及三者之间复配的最佳配比及其相应助剂的最佳加量。同时通过对三种表面活性剂复配的纳米柴油体系基本性能:粘度、透光率、凝点的测试及离心试验,考察了含水量对该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柴油、复合乳化剂、甲醇与棕榈油为原料,在一定超声反应条件下,采用超声法制备了棕榈油-甲醇-柴油微乳液。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功率的提高和超声时间的延长,微乳液的乳化稳定性指数存在最大值;当棕榈油用量超过10份(质量,下同)时,微乳液的稳定性大幅下降,并且CO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增大;随着复合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微乳液的稳定性增强,超过4.0份时,微乳液的稳定性变化趋于稳定;在超声功率为25 W,超声时间为9 min,超声温度为30 ℃,棕榈油、甲醇、柴油和复合乳化剂用量依次为5,5,90,3.0份的最佳超声波反应条件下,以及于发动机负荷为50%,转速为1 200 r/min的应用实验条件下,微乳液的乳化稳定性指数为76.6,CO,NO,NO2的排放量依次为3.0,3.9,1.2 g/(kW·h)。  相似文献   

12.
在含乙醇质量分数10%和正丁醇质量分数5%的乙醇柴油(简称N5E10)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十六烷值改进剂(CN)或消烟剂(XY),考察其对乙醇柴油稳定性的影响,并在YZ4DB3柴油机上分别燃用这些燃料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CN或XY质量分数分别为01%、03%和05%的N5E10的稳定性良好。与燃用柴油相比,燃用乙醇柴油及含添加剂的乙醇柴油能降低NOx排放和排放气烟度,但CO、HC排放体积分数总体上升高,低负荷时较明显。多数工况下,乙醇柴油中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可降低柴油机的CO、HC排放和烟度,而柴油机转速对NOx排放的影响明显。乙醇柴油中添加消烟剂可以明显降低柴油机排放气烟度,而CO、HC和NOx的排放受柴油机工况的影响;当转速为1800 r/min时,能降低NOx排放,但会导致HC和CO排放量增加;转速为2900 r/min时,能降低HC和CO排放,但却导致NOx排放增加,甚至超过原机排放。在N5E10燃料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3%的十六烷值改进剂或05%的消烟剂,可以得到最佳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3.
W/O乳化酸体系稳定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多个角度对柴油-盐酸形成的W/O型乳液体系的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乳化剂的亲油基中引入双键、长度变短、支链结构增多时,乳化酸体系的稳定性会下降;随着酸内相体积分数的增加,乳化酸粘度随之增加,乳化酸的稳定性增强;在高温条件下,密度调节剂会降低乳化酸的稳定性,与玻尔兹曼理论相悖;乳化酸的稳定性还取决于整个体系分散特性,使用脂肪醇增效剂、增加搅拌速度能减小乳液液滴的平均尺寸,增加乳化酸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30 Mt/a加氢装置设计空速高达2.3 h-1,为了满足高空速条件下稳定生产国Ⅳ标准柴油的要求,采用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S-RASSG级配技术及配套的FHUDS-2/FHUDS-5催化剂组合体系,在装置运转5个月后,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间,在体积空速为1.8~2.2 h-1、反应器入口温度318~325℃、出口温度371~378℃等条件下,加工硫质量分数为0.96%~1.26%的直馏柴油掺兑40%催化柴油及焦化汽柴油混合油,连续生产国Ⅳ标准柴油70 d,精制柴油符合国Ⅳ标准柴油质量指标要求。说明S-RASSG级配技术可以在高空速条件下满足加工直馏柴油掺兑40%二次加工油品混合原料油稳定生产符合国Ⅳ标准清洁柴油的要求,体现了S-RASSG技术配套的FHUDS-2/FHUDS-5组合体系具有活性稳定性好和对原料油适应性强的特点,是高空速条件下加工掺兑较高比例二次加工油品混合油生产国Ⅳ排放标准清洁柴油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鉴于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超低硫柴油(ULSD)的新型高活性催化剂性能比原先的催化剂活性高出30%-70%。技术开发和催化剂供应商通过优化催化剂活性和配方,进一步改进催化剂性能,具有高选择性加氢和深度脱硫的优点。优化的催化剂可使催化剂用量最少和氢耗最少,同时改进了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在塔里木盆地库车山前钻遇库姆格列木群盐膏地层时,要求采用抗高温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该钻井液必须具有良好流变性、低的高温高压滤失量、良好的封堵性与动、静沉降稳定性。研讨了不同类型加重剂对抗160℃超高密度柴油基钻井液性能的影响;采用重晶石(ρ=4.2 g/cm3)、重晶石(ρ=4.3 g/cm3)、氧化铁粉、Microdense等单一加重剂配制超高密度柴油基钻井液,钻井液性能无法全面满足钻井工程的需要;采用具有超微细、高密度、球形等特点的MicroMax加重的超高密度柴油基钻井液拥有非常好的流变性能和良好的沉降稳定性,但无法控制钻井液的高温高压滤失量;当重晶石和MicroMax按60∶40比例复配时,可配制出性能良好的超高密度(2.4~3.0 g/cm3)抗高温柴油基钻井液,能满足库车山前钻进高压盐水层与易漏地层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世界燃料添加剂市场以及汽油添加剂(辛烷值添加剂、MTBE替代添加剂、汽油清净剂)发展现状和柴油添加剂(乳化剂、十六烷值改进剂、低温流动性改进剂、稳定性改进剂)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8.
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含量、乳化剂之间配比及乙醇含量对乙醇-柴油混合燃料性能的影响,优化出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乳化剂,将其添加于乙醇-柴油中,采用物理共混法制备出最优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实验得出,阳离子乳化剂31381与非离子乳化剂1202在m(31381) :m(1202)=3:7下复配,制得乙醇-柴油混合燃料的最优乳化剂。在乙醇—柴油(乙醇质量分数为16%)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3%的最优乳化剂,制备出的最优混合燃料在室温下能稳定存放6个月以上;透射电镜测定该混合燃料的粒径分布均匀;燃烧速率与0#柴油相当,而烟度较0#柴油降低60%;腐蚀性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加氢催化剂失活因素如(积炭形成、活性相长大)的有效控制,相继开发了构建通畅扩散孔道的载体制备技术、稳定活性相的金属负载技术以及削减活性位积炭的催化剂制备技术,由此创建了“反应物分子与活性相最优匹配”的新型催化剂制备技术(ROCKET+技术)平台。基于该平台成功开发了高稳定性超深度脱硫和多环芳烃深度饱和柴油加氢催化剂RS-3100。与参比剂相比,RS-3100催化剂的稳定性提高30%以上,工业装填堆密度降低20.5%,具有高性价比。RS-3100催化剂适合于中高压、原料中含有二次加工柴油的加氢装置,可以在较缓和条件下生产硫质量分数低于10 μg/g、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小于7%的国Ⅵ标准柴油调合组分。  相似文献   

20.
用JZ-1催化剂、在较佳工艺条件下,对重油催化轻柴油与焦化柴油混合油进行加氢精制处理,可以生产出0号优级品柴油。通过1500h的活性稳定性试验,日升温0.159℃,证明该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较好,能满足二次柴油加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