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1987年西安附近扶风县法门寺地宫的发现弥补了丝绸文物较少的缺憾。法门寺地宫出有稀世宝物“佛指骨”,并伴出大量唐代精美器物,其中包括很多丝织品。本文主要从“衣物帐”及出土实物两方面,对地宫所藏丝织品的分类和初步分析整理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1988年9月,庐山脚下鄱阳湖畔的江西省德安县发现了一座南宋古墓,出土了大批精美的丝绸文物,为研究宋代丝织品及服饰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本文叙述了这一重要发现的概况。  相似文献   

3.
赵丰 《丝绸》1993,(10)
敦煌是古代佛教圣地,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本世纪初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使敦煌文物震撼国内外学术界,敦煌学遂成为专门的学科。敦煌文物中有大量古代丝绸实物,敦煌文书中亦有与丝绸有关的很多记载,有待人们系统地整理研究。文章介绍了敦煌的再发现,及其中的丝绣精品,对敦煌的实地考察以及目前对敦煌古代丝绸的初步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4.
1982年,湖北省荆州地区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大批战国时期丝织品。这些丝织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齐全,保存完好,许多织物局首次发现,因而被人们誉为“丝绸宝库”。文章叙述了这些丝织品的出土、整理和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丝绸》1992,(4)
从世界范围来看,几个人类文明的古老发源地,均有其独特的纺织文化。我国丝绸生产起源甚早,如果说,河姆渡出土骨盅上刻划的蚕纹显示了我国古代丝绸文化的曙光,那么钱山漾出土的丝织绢片则表明早在四千多年前丝绸技术已达到了相当成就。进入文明时代后,生产力的发展也促进了丝绸生产的不断繁荣。解放后考古出土的丝绸文物十分丰富,其中尤以多姿多彩的各类丝织品及丝绸服装居多。著名的如江陵马山一号战国楚墓、湖  相似文献   

6.
邓可卉  彭泽洋 《丝绸》2022,(5):153-160
文章采用文献查阅法与田野考察等方法,尝试探析了明代湖州“丝绸之府”称谓产生及由来。文章认为所谓湖州“丝绸之府”是以生丝产出为特色,通过累积用水经验、改造缫丝器具和总结生产口诀,形成并保持了湖州生丝洁净柔韧等特点;依托优越的地理优势将生丝供给国内,在丰厚回报的刺激下行销海外,这不仅弥补异地生丝生产的不足,也加速了湖州“丝绸之府”的形成;专业化丝绸市镇成为湖州“丝绸之府”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阿城金代齐国王墓是1991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出土了大批珍贵的金代丝绸服饰,其中织金锦尤其令人注目。文章描述了文物的出土和清理过程,并根据文献记载,对部分丝绸服饰的色地、质料、用途等作了考证,认为原定名不够确切。  相似文献   

8.
明代晚期宫廷中流行与节令相适应的应景补子蟒衣和应景纹样的面料,它的出现既有中国古老的"天人相应"思想,也反映了晚明民俗文化极为活跃的状况.这些应景纹样生动地体现了民间象征文化的一个侧面,也说明当时宫廷生活深受民俗活动影响的方面.这种影响首先来自帝王后妃,同时出身民间的太监宫女也足将民间习俗带入宫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董波 《丝绸》2013,50(8):63-69
龟背纹是一种以六边形为基本单元连缀而成的四方连续纹样,中国古代龟背纹有不少与西来文化的影响有关,明代丝绸上至少有两种龟背纹来自中国以西的伊斯兰世界:一是六边形单元为长条形(沿尖头方向拉长)的龟背纹;二是等大的六边形环绕呈六角星形所形成的龟背纹。分析了伊斯兰六出形式与龟背纹的深厚传统,比较和研究了明代丝绸上的两种伊斯兰龟背纹,探讨了有关六出形式及龟背纹意涵。认为元明是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交流的鼎盛,明代丝质技术的发展,是伊斯兰纹样要素见于明代丝绸的原因。明代丝绸上的龟背纹借用了外来伊斯兰纹样的形式,其内涵却多是中国本土的。  相似文献   

10.
周德华 《丝绸》2005,(10):50-52
丝绸行会随中国丝绸业的发展而萌生,逐渐形成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团体,一方面它促进了丝绸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近代化,另一方面由于其固有的保守性和落后性,又在一定程度上阻滞行业的进步,特别是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文章阐述中国丝绸行会组织的起源、发展、演变和活动,从正反心方面评述其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德华 《丝绸》2005,(11):50-52
(续上期)4行会类型4.1公所以同行业为基础组建的手工业或商业团体,一般称公所,少数也称公会或会馆,命名惯例是在组织团体之前冠以业名,如苏州丝业公所、杭州绸业会馆、湖州机织业公会等,甚是直观;有些组织的定名较为雅致,如苏州纱缎绸绫业以“七襄”命公所名,七襄者出自《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还有些行会组织以祠、庙、宫、殿、堂、社等命名,或是其所处的建筑物名称,或是其行业祖师的称谓。同行组织大致分手工业和商业两种类型,如温州丝织匠公会纯为手工工匠组织,而各地丝业公所(会)则是蚕丝牙行的同业组织。苏州云锦公…  相似文献   

12.
周德华 《丝绸》2005,(12):54-57
(续上期) 8.4包缴税捐 清代至民国初年,丝绸运销除出口由海关征税外,行商、工场、作坊、厂家的原税以及营业和所得各税往往由商会及丝绸行业各团体组织集体认包.然后再公议分摊予各行庄、场坊和工厂。南浔丝业会馆职能之一为“以收解捐税,维护丝商为职志。”清光绪二十年(1894)后.杭州绸业会馆向厘局认办绸捐.初认捐额1.2万元,  相似文献   

13.
<正>丝绸纹样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古代工艺装饰中最重要的装饰工艺,为后世留下了诸多珍贵的工艺制品。其中,明代是古代丝绸织花工艺的高度发展阶段,一方面融合了唐代和宋代的彩色提花工艺;另一方面充分借鉴了元代的织金工艺,从而衍生出更加丰富成熟的纹样制作工艺。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和文物造型记载,明代丝绸纹样主要包括动植物、几何、人物、器物等图案类型。与此同时,受到吉祥文化的影响,明代丝绸装饰纹样将各种象征"吉祥"寓意的图案素材组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研究得到制备不同含胶率丝绸的工艺条件:NaHCO3溶液的质量分数0.6%,浴比1:100,温度88℃.对各种含胶率丝绸的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丝绸含胶率的增大,含胶丝绸褶皱弹性逐渐减小;透气性先下降后增大;硬挺性能逐渐增大;断裂强力逐渐增大而断裂伸长先增后减;吸湿性能基本不变化.丝绸含胶既能增重,又能得到的不同服用性能,可为制备不同风格丝绸服装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集、分析我国近年丝绸业的有关发展数据,阐述了我国现在只是世界丝绸大国,还不是世界丝绸强国的原因;简要分析了把我国建设成世界丝绸强国的必要性;并为此提出了六点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袁宣萍  裘海索 《丝绸》2006,(5):45-48
手绘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传承最古老的一种丝绸装饰工艺,与传统绢本绘画同出一源.两者在材料、工艺与技法上有颇多类似之处.从各地出土的历代丝绸实物看,虽然手绘织物数量不多,但几千年来绵绵不绝,直至1 8世纪,手绘工艺仍在外销丝绸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我国古代丝绸手绘的记载与考古文物作了梳理,阐述了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7.
苏州是著名的丝绸之乡,历史上丝绸业一直很发达,苏州丝绸的技术历来就代表着国内丝绸业的发展水平。精湛的加工技艺、丰富的丝绸品种和瑰丽的绸缎花色蜚声海外,为苏州的地方经济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近二、三十年来,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丝绸技术相关的、交叉的学科,如生物遗传工程、装备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相关的化学和物理处理技术不断兴起和各种难题的相继突破,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冲击着传统的丝绸业和丝绸技术本身。再加上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与活动领域的扩大,  相似文献   

18.
晓婷 《中国纤检》2011,(7):33-33
现有的考古发现证明,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取丝、织绸了。养蚕则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到了商代,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手艺。  相似文献   

19.
王晨 《丝绸》2003,(5):47-49
漳缎是我国传统丝绸产品中的经典之作,无论其外观设计还是工艺技术,无不凝聚了古代丝绸匠人的智慧与才华。文章从实践出发,详尽地阐述了漳缎的艺术与技术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传统、继承传统,为现代丝绸产品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20.
<正>丝绸在湖州的城市发展历史上扮演了表演者的角色。在湖州这个舞台上,丝绸将自己的文化风韵、经济魅力、政治品格诠释得淋漓尽致。毫不讳言,丝绸堪称湖州这座城市的CIS(形象识别系统),丝绸堪称湖州城市自信的来源。然而,在辉煌背后,不得不认清的一个现实是:自工业革命裹卷工业文明袭击中国以来,丝绸产品损失惨重,继而附着在丝绸产品上的丝绸文化以及丝绸的政治影响力急剧萎缩。一、湖州丝绸文化的历史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