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4.14玉树地震发生后20天内,在青海省建设厅等部门的支持下,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了禅古、甘达两村的灾后重建规划方案。作为玉树灾后首批完成的示范性重建规划工作,禅古、甘达两村的实践经验意义很大。结合现场工作经验,本文试图总结分析两村灾后重建规划问题,并归纳玉树藏族村庄灾后重建规划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世升 《工业建筑》2014,(Z1):53-56
如何使城镇原有肌理和建筑风貌能在当地居民的记忆中重现和延续,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对建筑地域性的表达,成了玉树灾后重建工程首要思考的问题。玉树州藏医院是玉树灾后重建首批开工建设的十大建筑之一,建筑设计方案主要从地域、文化环境特征、现状基地条件等因素入手,从总体布局、空间形态、功能特征、民族文化特点的体现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将地域性的表达寓于现代建筑技术和现代建筑之中,很好的体现了对当地文脉的延续,对民族地区的建筑设计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问题研究做了回顾,进而以玉树灾后重建中德宁格居住组团的“公摊”问题为切入点对公共利益研究中热议的问题进行探讨.讨论内容集中在公共利益的制定主体、公共利益界定及公共利益如何形成等方面.最终得出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只有在政府及规划师的主持下,通过利益相关人充分参与沟通的听证、决策程序才能够实现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的胜利,不仅得益于成功的规划设计实践,更得益于科学的规划实施机制。地方政府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指挥系统和规划技术协调"一个漏斗"的工作机制,有效保障了规划科学、高效、严格实施,使北川新县城从理想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5.
经典的规划思想和方法一直强调规划的动态性、过程性、实施性和公众参与.在玉树灾后重建及实施的复杂、紧迫、艰巨、特殊的背景下,中规院深入地参与了从规划到决策、管理、实施、建造的全过程,这正是经典规划思想一次高强度、全方位、综合性的运用实践过程,这次重建规划过程,也是规划回归其传统本质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4﹒14"地震之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组(以下简称"规划工作组")紧急奔赴玉树现场,着手玉树州玉树县结古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在规划工作进行过程中,工作组成员发  相似文献   

7.
在“4· 14”玉树地震灾后重建背景下,结合在玉树安冲乡拉则村、仲达乡电达村灾后重建的规划实践,针对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规划原则、资源特色、发展策略、风貌控制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思考,希望对村庄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2010年4月14日的青海玉树7.1级地震给当地带来严重的损失,为响应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号召,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师生承担了玉树州六县之一《称多县城市总体规划(灾后重建)》任务。称多县地处高原高寒,大部分乡镇处于三江源保护区通天河核心区,受资源、环境、文化、人口、施工期短的硬约束,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原始农牧文明阶段,灾后重建规划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重新构建,还需考虑城市和区域功能提升、跨越发展和原住居民的生活方式的延续与跨越。2013年9月灾后重建规划顺利完成,是短时间基本完成20年长远规划的特殊案例,因此规划的实施与传统城市建设存在很大的不同,反观规划和实施则有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叶擎 《城市勘测》2010,(2):115-115
(本刊讯)2010年4月14日7时19分,青海玉树发生7.1级的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和房屋倒塌,重灾区面积达4000多平方千米。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并肩携手、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人员救治、医疗防疫、群众生活安置、基础设施抢修等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工作的总体部署,4月21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召开第八次全体会议,要求抓紧开展灾害损失评估,全面启动灾后重建规划各项工作,确保抗震救灾始终科学依法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一份文献研究材料,目的是为中国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提供国际经验以资借鉴.本文以美国卡特里那飓风灾后的新奥尔良重建为背景,论述了国际规划界在后新奥尔良时代形成的一些关于灾后重建的共识.同时介绍了新奥尔良重建规划的过程、内容框架和不足,最后总结新奥尔良经验对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原则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于汶川地震重灾区中某些人居条件极差的区域,提出其灾后重建工作应考虑采用生态移民的重建模式,并与其他重建模式相结合,引导灾区群众向成渝城镇密集地区有序转移,实现灾区居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地震重灾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川渝地区健康城镇化发展等多维目标。  相似文献   

12.
刘玮  胡纹 《城市规划》2015,(9):27-32
分析比较我国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的灾后重建规划方法,发现在经历了5年的发展和变革之后,灾后重建逐步从单中心的统规统建模式走向多中心的统规自建模式,这种规划方法的转型预示着规划制度从它组织向自组织演进。具体而言,通过对比两次灾后重建的模式,从规划组织途径的转型、规划战略的调整和灾后重建模式多样化三个方面阐述了规划方法向自组织演进的趋势,试图寻找以制度创新来解决传统规划方法失效困境的可能性,最后得出结论:引起制度变迁的关键要素是村民基层自建组织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结合四川省什邡市洛水镇渔江村灾后重建规划,通过村民意愿调查,针对村民灾后重建关心的问题,从总体布局、抗震减灾、地方特色、生态建设、户型设计等方面积极探索四川灾区新型村庄的规划建设,以期对灾后重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方松林  王军 《工业建筑》2012,42(6):34-37
以甘肃庆阳石化厂厂前区搬迁重建工程实践为例,采用相关理论结合具体实践的方法展开厂前区的整体规划和建筑景观设计,通过现场实地勘探和前期相关资料的收集,在此基础上对新迁场地进行了整体深入的方案设计,探索并总结出合理有效的工业厂前区的规划重建思路和工业新厂区的重建设计原则,对今后工业厂前区的更新重建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峰玉  吴怀静 《工业建筑》2012,42(6):8-11,141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自身的发展演化,开发区普遍面临着功能转型和空间重构。结合平顶山市高新区的规划实践,以构建复合型城市功能区为目标,针对转型过程中的产业、功能、空间、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从区域层面、园区层面和局部尺度层面分别探讨开发区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转型与重构进程中的规划调控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规划的调控应与城镇化中期的城市转型与重构相适应,并要解决城市转型重构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对矛盾,要通过坚持紧凑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推行用地混合、严格"三区四线"管制、统筹交通用地、提升"六项"城市服务功能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张莉  郭枫 《城市规划》2011,35(10):51-54,66
德阳市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也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点地区。如何协调城市长远发展与应急重建的关系,是德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一主题,项目组设计了灾后重建与发展规划相结合、区域发展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与总体城市设计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在成德绵区域一体化发展、构筑市域安全发展格局、打造城市弹性发展空间、重建期建设规划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刘一光  康宁  徐强 《工业建筑》2006,36(Z1):29-32
我国石材开采业发展迅速,在开采的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环境景观和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编制有关采石区的地貌整饰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对该类规划设计的目标及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以促进相关规划设计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