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清水 《中华建设》2011,(6):136-137
建筑比起其它所有的人工产品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负更多的责任。分析研究表明,建造活动消耗了最多的能源和自然资源。人类排放的所有温室效应气体中,来自于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建筑的建造以及运行管理的大约占到  相似文献   

2.
余冰 《中华建设》2012,(12):152-153
1.生态节能建筑的概念生态节能建筑是根据自然环境,综合运用生态学、建筑学,并遵循气候特点设计的一种节能方法,在保证舒适、健康的室内外热环境基础上,从人、建筑、自然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出发,对建筑规划设计和单体设计,采取科学有效的节能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对能源的需求,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低能耗系统。生态节能建筑具有节能和利用再生资源的典型特征。节能原理是通过技术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等,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冲突造成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恶化,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本文在概述了国内外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及其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住宅建筑内在空间的生态策略与设计。  相似文献   

4.
胡亮 《中华建设》2013,(8):102-103
以某信息中心的设计解析,从前期分析、设计整合和技术集成等方面阐述了面向普通建筑的绿色设计策略。笔者认为应加强对绿色建筑内涵的整体理解,并总结了绿色建筑系统观、建筑设计主导观、地方化与产业化的互补观三项实践启示。一、前期分析绿色建筑并不存在一种包打天下的技术方案,更不能无视具体条件而生硬移植或嫁接所谓"先进技术"。针对特定的气候、地形条件及功能要求,每个项目的应对方法都应  相似文献   

5.
对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的外墙、玻璃、门窗、屋面节能保温技术的工艺、方法及其优缺点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节能技术在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以及节能建筑产品的性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建新 《中华建设》2009,(11):82-87
众所周知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是由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设立的。该奖用以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推行生态民居设计的可能性 伴随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追求空间的宽敞明亮和舒适度的同时,越来越要求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健康,追求住宅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伴随巨大的能源消耗和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普通民用住宅建筑过高的耗能和较低的建筑环境和谐度已经不能满足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是由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设立的。该奖用以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多年来,普利兹克建筑奖就像是一架选拔建筑大师的机器,目光犀利,下手精准,绝大多数获奖者的确名副其实。它似乎自成体系,从第一届得主菲利普.约翰逊(1979)开始,到贝聿铭(1983)、丹下健三(1987)、雷姆.库哈斯(2000)、彼得.祖索尔(2009),勾勒出一条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脉络。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普利兹克建筑奖迅速崛起,成为建筑界公认的至高无上的奖项,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建设高速发展的时代,大量的建筑物不断兴起。为助推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本刊特在《域外撷英》一栏对获得普利兹可建筑奖的获得者的建筑设计理念以及其主要建筑作品进行悉数、详实地报道,以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蔼峰 《中华建设》2013,(9):154-155
建筑的生产建造、建成后的使用都会产生巨大的能源消耗,这依然是全球性的问题。例如欧洲大部分生态环境的破坏都是人为的建造所导致的。因此,建筑节能是现代建筑师应承担起的责任。以"节能、环保、绿色、低排放"为特点的"低碳建筑"成为了建筑设计界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0.
一、推行生态民居设计的可能性伴随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追求空间的宽敞明亮和舒适度的同时,越来越要求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健康,追求住宅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伴随巨大的能源消耗和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普通民用住宅建筑过高的耗能和较低的建筑环境和谐度已经不能满足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基于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广  相似文献   

11.
陈正雄 《中华建设》2012,(5):128-129
从建筑能源的消耗与使用的情况上看,打造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在进行建筑的绿色设计时,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建筑国情以及地区的具体实际情况,综合地应用各种节能技术的措施,选用合理的设计方案,全面规划,达到节能的效果。所以,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突出以绿色节能为主的设计理念,从而降低建筑的排放污染能力,给使用者提供良好、舒适、健康的环境,同时,这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理念,以及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河道护岸土壤基质松散而导致基础不稳定,以及底泥淤积等上海郊区河道存在的普遍问题,以上海市北潮塘100m河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固化稳定化技术进行了河道护岸生态设计,并进行了中试试验。根据河岸现状,以固化后的河道淤泥和边坡土壤作为主要建材,河道护岸设计从结构角度提出3种典型护岸设计模式,近岸处河床底部采用置石或建筑废料进行堆砌加固处理,达到稳定边坡土壤、美化边坡环境和恢复边坡自然生境的目标。同时,初步实验结果表明,与未建设河段相比,建设河段的主要水质指标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对TP的效果尤为明显,下降约70%,表明材料对磷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本研究可为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环保疏浚和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建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材料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日益关注今天或明天的建筑材料的演变和发展,更想从昨天的建筑材料中获得启发。材料和技术在数千年的建筑历史中怎样不断完美地结合,以至于形成祖先为我们留下灿烂建筑文化中令人瞠目的智慧的建筑文化遗产。在对它们的仔细研究中,我们逐步领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妙所在,更加深了对建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人在凉爽的环境中可以被焕发精神。现在的建筑越来越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双重理念,而园林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还能给人在视觉上焕然一新的感觉。绿色建筑在近几年发展很快,受到人们越来越密切的关注。绿色植物能够帮助人们形成凉爽的环境,使人们能够呼吸自由,身心健康,并且提高工作效率。然而,绿色建筑的现状并不让人乐观,本文针对这种情况分析了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的概念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了要坚持园林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的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中,引入国际先进的ECOTECT可持续建筑设计及分析工具。以青海省鲁能共和20 MWp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区内监控楼BIPV屋顶方案设计为例进行探讨研究,着重对太阳辐射、朝向位置、采光系数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其进行统筹优化,进而为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提供相应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崇倍  张猛  李权 《中华建设》2012,(11):244-245
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每一项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施都必然要和相应的技术相联系,同时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本身的特点,对技术及管理要求特别高。美好和谐的建筑景观作为政治、文化的橱窗,可以反映出国家的实力、民族的文化及人民生活的幸福,具有很深远的社会意义。水利工程中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是用于容纳和保护水利设施、设备以及配套设施的水工建筑物,比如各种规模1.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历史背景及现状  相似文献   

17.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顾孟潮指出,建筑哲学在建筑科学发展上起着带头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人们对它的带头作用普遍认识不够.这种状况令人忧虑。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有业无学”,不能充分发挥建筑业做为支柱产业作用的重要原因。显然,不加强建筑哲学的研究与普及,就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科学技术体系。近年来,国内建筑界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要加强建筑理论研究,加强建筑评论,开设建筑哲学课。他们认为,我国的一些建筑设计与国外的一些建筑设计的差距,往往不是在设计技巧上,而是在理念上、构思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急剧增长,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模式逐渐被淘汰,随之而来的是绿色建筑。其目的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更好更快地可持续发展。本  相似文献   

19.
绿色建筑作为节能、减排、低耗、环保的一个代表型建筑理念,作为全球建筑业的一个发展方向,绿色建筑的推广,小到改善我们日益恶劣的生活环境,大到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讲述绿色建筑设计与发展,根据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复杂形势,通过分析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和要点以及发展前景,来体现我国推广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太湖底泥生态疏浚是湖体生态修复工程之一.工程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为后续生物技术介入提供基质条件、综合分析底泥污染物垂直分布、沉积相特征、主要污染物分布受人为干扰影响程度、沉水植物生物特性、淤泥土壤水动力学、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和疏浚后基面高程控制等参数,太湖底泥疏浚深度控制40~50cm为宜、施工总体设计强须注重建立物种保护区和排泥场淤泥的安全处置及尾水达标排放.依据底泥的不同密度选择不同的疏浚机械,疏浚挖掘头部设备的密封和抽吸是关键.竣工时应做好基底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