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在各方的积极互动下,首都地区的综合、健康、协调发展已进入了规划制定的关键期。据悉,目前北京、天津、河北都正在制定各自的发展规划,但规划无论如何制定,都绕不开一个问题:首都经济圈的空间范围如何界定,这是真正的核心,也是争议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添油助力,对于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为推动这一世纪战略的实施,宣讲家网站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采取系列专题、专家解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定位、领导干部讲清形势政策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传播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任务的相关内容。一、制作系列专题,发挥1+1+1>3的协同效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5)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保定市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直接影响保定市的长远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本文主要对保定市困难大学生就业质量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2)
<正>京津冀地区作为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人,面临着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城镇体系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推动全国城镇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  相似文献   

5.
<正>燕山莽莽,太行巍巍,海河涛涛,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唇齿相依,是近邻,更应是近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历史方位中,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应运而生,时至势成。这回,京津冀真的被唤醒了!首都大城市病、环京津贫困带、区域生态失衡的顽疾需要破解;面向未来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需要创新;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需要探索;以京津冀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0):49-50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天津市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优化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构建"交通一体化+产业转型升级"下区际产业对接适应性框架,深入剖析非首都功能疏解对天津市产业发展及其空间布局的影响,甄别天津交通优势度与产业空间布局之间的耦合关系,分别从发挥博弈先动优势、搭建产业对接平台、构筑交通与产业协调发展布局等方面提出产业对接优化路径,为天津市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随着京津冀主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一体化交通体系,北京周边新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密云逐渐成为北京东北部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与发展平台。2011年,北京市政府同意开展密云生态商务区建设。2014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批复了京  相似文献   

8.
首都经济圈协调发展探讨──关于京津冀九城市群体发展的战略定位构想徐国弟任何经济区域都是全国空间经济格局的组成部分;城市和城市群作为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集中分布的地点,在经济区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城市和城市群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极化和扩散效应对经济...  相似文献   

9.
<正>1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的认识1.1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问题导向型的国家战略,重点是自上而下的推进。京津冀三地是国家"优化型、调整型、减量型"区域发展战略的示范试验地。三地差距大、面积大,需着力解决当前紧迫问题,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为了达到治理首都大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的优化开发模式的协同目标,共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国家空间治理的战略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优化首都功能”既是这一轮京津冀区域规划的突破点,也是难点.从四个方面作了战略性的思考.首先,京津冀区域总人口今后会继续增长,北京仍将面临较大的人口压力,这是一切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设计必须正视的客观趋势;第二,目前北京一市产业和人口疏解的政策效应是有限的,要优化首都功能,根本上应跨出北京行政辖区,在京津冀区域、距离北京中心100-200km范围内,统一规划“首都圈”,布局首都功能,促进区域空间结构的调整;第三,由中央政府直接推动,规划建设多个京津冀共建共赢的“联合新城”,承载首都功能,推动河北发展,完善京津冀城镇体系;第四,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指导京津冀协同的全盘工作,完善各级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并划定和重点建设承载首都核心功能的“城市特色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从机制上应突破了过去“国家-区域”或者“城市-区域”的模式,形成“国家-区域”、“国家-城市”、“区域-城市”两两间相互作用的新的三角互动模式,使国家对关键性城市区域的干预措施会更加强劲、更加鲜明、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1.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合肥经济圈战略定位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中部崛起战略推进、长三角不断扩容、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地位提升的新时代背景下,合肥经济圈面临的区域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从合肥经济圈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现状的认识入手,从全国、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安徽省四个区域层面对合肥经济圈的发展要求与合肥经济圈在不同区域中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功能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区域一体化视角研究合肥经济圈的战略目标与定位,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从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城镇化、产业和生态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以期合理指导今后合肥经济圈对外协作与内部协调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为指导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增长极理论,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为例,从城镇体系、产业布局和交通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极对于区域整体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的看法和建议,以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范锐平 《城市规划》2020,(4):9-11,30
成都自2017年提出城市东进以来,已历时三年,在全面规划转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又迎来了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在这关键时期,成都主动肩负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时代担当,探索形成了一套以处理六大关系、实现五个转变为主要内容的片区综合开发营城新模式,努力为新时代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尤其是新区规划建设提供更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吴良镛 《城市规划》2000,24(12):9-15
针对京津冀北地区发展中的问题 ,借鉴近年来国外大城市地区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 ,提出京津冀北地区的发展战略 :寻求从区域解决城市问题的可行途径 ;寻求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通过空间上的“疏散”和“集中” ,形成完善的城镇网络 ,促进区域整体发展 ;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并对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都市圈是实现大城市功能疏解与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地域层次。文章基于大城市地域的圈层结构特征及聚散规律,分析武汉城市圈三个圈层间人口、经济与城镇空间集聚与扩散的特征,揭示其发展阶段及未来关注重点。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正从向心集聚阶段向整体集聚与近域扩散阶段过渡,尽管极化效应依然突出,但核心圈层的扩散效应已经凸显,圈层间的差异不断缩小。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圈层聚散规律视角下武汉城市圈的引导策略:核心圈层要吸聚外部资源、疏解非核心功能;紧密圈层强调跨界功能协同、交通一体化疏导与专业性综合新城吸纳;外围圈层要培育次级增长极、集聚发展特色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下的"厦门-金门"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唯山 《规划师》2011,(1):20-24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将重点着眼于对台关系,以及强化对台关系下四大定位的推进实施.这为推进厦门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政策平台和空间基础.以厦门为中心的闽东南区域一体发展态势,将促成厦泉漳城市走廊的构建.以闽东南区域发展及厦泉漳城市走廊为支撑,厦门与金门的互动发展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设立特区中的"特区",构筑"厦金生活圈",一...  相似文献   

17.
Bern is a classic example of a so-called secondary capital city, which is defined as a capital city that is not the primary economic center of its nation. Such capital cities feature a specific political economy characterized by a strong government presence in its regional economy and its local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Bern has been losing importance in the Swiss urban system over the past decades due to a stagnating economy, population decline and missed opportunities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To re-position itself in the Swiss urban hierarchy, political leaders and policymakers established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called “Capital Region Switzerland” in 2010 arguing that a capital city should not be measured by economic success only, but by its function as a political center where political decisions are negotiated and implemented. This city profile analyses Bern's strategy and discusses its ambition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the city's history, socio-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We conclude that Bern's positioning strategy has so far been a political success, yet that there are severe limitations regarding advanc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this re-positioning strategy is not able to address the fundament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hallenges that Bern faces as a secondary capital city.  相似文献   

18.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RSI) concept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analyse regional profiles of regions when trying to understand Innovation but it has also been used by practioners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policies. This study hopes to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Algarve RSI, a peripheral Portuguese region in the National and European framework, where an economic growth is supported by Tourism, which leaves it out of the group of poorest regions when the GDPpc indicator is taken in account. The regional profile,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other European regions and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RSI following developed typologi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175 regions of the EU 15 the study seeks to find the dimensions underlying the innovative phenomena and to create homogeneous groups of regions that display similar profiles. Factorial Analysis was used to reduce the dimension of data from a barrage of regional indicators such as: Critical Mass of Territories, Economic Performance, Level of Wealth, Employment Market, Sectoral Structure of the Economy, Age Group Structu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echnological Employment, R&D and Patents. Having determined the four main factors with significant resul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uman Capit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Availability of the Employment Market) what followed was a hierarchical analysis of Clusters, resulting in five groupings of regions: Disadvantaged Regions, Average Regions, Central Regions, Large Economic Centres and Innovating Regions. A synthesis of the recent Regional Innov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Algarve is presented including previous experiences (Ettirse and INOVAlgarve) and the Algarve’s Regional Innovation Plan, which will try to create a pathway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supported by knowledge-based activities for a more diversified region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9.
曾卫  杨春 《室内设计》2016,(1):23-29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宏观战略的 实施,“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成为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南 方丝绸之路在沿线城镇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 用和意义,但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变迁,南 方丝绸之路由于多方面原因逐渐走向衰退, 与此同时,沿线一些城镇也逐渐走向“城镇衰 落”。“城镇衰落”是城镇长期自我发展和文 化积淀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和客观规律,更是 城镇再兴发展的阻力障碍。要贯彻落实“南 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指引作用,就应该 系统地追溯南方丝绸之路沿线城镇衰落变迁 的历史脉络,梳理衰落的演替历程,思考和 分析诱发沿线城镇衰落的深层次原因。本文 以南方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上的城镇——汉源 县九襄镇为例,从自然环境基础、民族社会 文化、区域经济贸易、政权制度、区域支撑条 件5个角度来探讨九襄镇衰落的演替历程和 诱发成因,最后提出九襄镇对应“南方丝绸 之路战略经济带”的修复发展策略,指导城 镇规划建设,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苏莉 《福建建筑》2012,(1):12-15
古雷—南太武区域区位优势独特,战略资源组合条件优越。加快古雷—南太武区域发展,是落实海西战略、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提升区域整体实力的战略举措。古雷-南太武区域应明确今后发展的功能定位,同时在发展思路上遵循发展滨海经济带,建设临港产业集聚区和临港新城,培育都市区形成港城互动,建设高效交通网,加强滨海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为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