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徐飞 《内蒙古水利》2022,(12):44-46
文章针对城市景观水体频繁出现的污染问题,提出以生态技术修复治理景观水体的策略,并探讨了生态浮岛、生物膜、稳定塘、微生物、人工湿地和水生动物等治理技术的结构组成、作用机理应用形式以及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可为修复治理城市河流、湖泊等景观水体,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对西安市护城河水质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污染成因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护城河不同河段各自的水质特点设计了生态修复方案:对护城河东北角至安远门河段利用人工浮岛+接触氧化技术修复受污染水体;在护城河东段利用阿科蔓生态基+复合菌种组合技术,改善该河段较严重的水体有机污染及底泥污染。  相似文献   

3.
人工生物浮岛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浮岛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富营养化水体生态处理措施,已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结合实例,回顾了浮岛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浮岛的种类、应用领域及技术特点,指出人工生态浮岛技术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对浮岛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没有完全截污的情况下,通过底泥生物氧化和水体生物修复,配合河道生态恢复技术,能有效地消除水体黑臭,逐步建立河道洁净好氧生态系统,延长河道生物链,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提高河道水体自净能力。本文提出了"生态治污"的理念,介绍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对扬州市水生态修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黑臭水体的长效治理,依据生物生态修复原理,利用控源截污技术(污水口处理器)、内源治理技术(清淤、底泥修复毯)及生态治理技术组合工艺(生态坝、曝气增氧设备、生态浮岛、人工水下森林、水质提升器)对北京方氏渠黑臭水体进行了治理,同时对水体水质及底泥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019年8—11月水体黑臭得到消除,且2020年4—6月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要求,显示水质提升与外源污染的截除、内源污染的削减及各项生态治理措施密切相关。综上,为使水体彻底消除黑臭及保持良好状态,须控制外源污染、削减内源污染及采取综合生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培育的生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恢复。本质上说,这种技术是对自然界恢复能力和自净能力的一种强化。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的原理和工艺方法。通过对日本、韩国的工程实例介绍,说明了这种治污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申艳 《陕西水利》2023,(12):76-78
常规的生态水环境修复技术主要针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的问题,提出的修复技术策略以“亡羊补牢”的形式展开,导致修复效果不佳。因此,研究了大中型灌区生态水环境多方位修复技术这一课题。提取灌区生态水环境变化特征,从水环境源头进行修复。规划灌区地表水体的目标水质,在不同空间尺度上修补水环境,优化大中型灌区生态水循环格局。建立灌区水环境生态修复区,为灌区生物提供健康的生存环境。采用实例分析的方式,验证了该生态水环境修复技术修复效果更佳,能够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相似文献   

8.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与护岸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传统的硬质化、规整化的城市河流整治工程片面强调行洪、排涝等功能,降低甚至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造成河流自净能力消失殆尽,河水严重污染。结合我国城市水域大面积污染现状,概述了城市河流污染成因与整治现状,提出污染河流的治理必须采取污染源控制和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原则,指出芦苇生态湿地技术、生态浮岛技术等多种常用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适用于城市狭窄河流的岸坡生态修复技术:空心砌块生态护面的加筋土轻质护岸技术、石笼网装生态袋和废旧轮胎联合的生态护岸技术。  相似文献   

9.
以细河县城中心段河道治理工程为例,在河道水体水质污染现状及污染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污染水体生物-生态修复系统的构建和具体实施阶段的分析,并对生态修复后水质指标及浮游动植物种群多样性变化进行对比。细河县城中心段河道污染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治理后,总磷、总氮及COD质量浓度显著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修复后水质达国家地表水环境Ⅲ类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对生态复合修复系统进行介绍,并根据太阳岛实际情况设计太阳岛水体生态复合修复系统,主要包括岸边的滨水带复合生物净化系统和水体复氧系统.并将生物复合修复系统与现阶段常见的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进行经济比较,从投资、运行成本、运行能耗等方面论证水体生态复合修复系统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景观水体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湖、塘水环境污染使其丧失了生态功能,为改善湖、塘水生态环境,本文以西湖苑内湖为例,介绍了该工程在水生态修复过程中使用的源头污染控制、水生植物群落修复、本土微生物修复、水体生态系统调控等水生态修复综合集成技术,并据此提出了在今后管理和维护过程中的措施建议,该经验对湖、塘生态修复具有一定的推广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余明勇 《中国水利》2011,(13):18-20
对湖北省四湖流域水污染源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四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水污染现状和各水体的水环境功能类别要求,在总结流域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调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调度主要是着眼于解决我国当前突出存在的水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水利工程调度方式的调整和优化,改善流域水环境,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调度的有效实施需要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支持,文中主要结合水库、湖泊的生态与环境调度,从实施调度的必要性、国内外发展研究状况、关键技术和研究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利工程生态与环境调度研究的总体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4.
以横河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分析了温州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效果及问题.通过水体的生物修复及水生态的重建,对城市河道污染水体和底泥进行治理,从而使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并逐步建立稳定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逐步使水体功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5.
高翼天  祝求  黄宇云  余明辉  周志华 《水利学报》2020,51(11):1423-1431
生态浮床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水质净化水体修复技术。在河道中布设生态浮床会干扰水流结构,影响河道行洪排涝能力。本文区分低透水性浮床主体区和高透水性浮床根系区,运用两层式固定多孔介质域概化生态浮床,构建生态浮床不同布设方式的水槽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比分析无浮床、浮床不同间距串联或交错排列等14种工况的水槽水动力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布设浮床后浮床上游水面壅高、下游水面先局部降低后恢复,浮床段流速垂线分布呈"纺锤形"且平均流速和紊动能明显增大。相较于串联排列,交错排列方式对水流结构影响程度较大,且水位、流速、紊动能等水动力参数随浮床间距的变化趋势相异。因此,考虑对洪水位的壅高及增强水流紊动强度利于污染物扩散,实际应用中需结合研究成果合理选择生态浮床的布设方式。  相似文献   

16.
生态水权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水权的角度理解生态和环境用水,可以为生态和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通过辨析“河流”“河道”与“流域”,“用水”“耗水”与“需水”,“生态”与“环境”等概念,明确了生态水权的内涵。在生态水权的计算方法中,重点介绍了Montana法、湿周法、日本的维持流量及我国的河道内和河道外两类生态和环境需水。结合我国黄河与塔里木河的生态水权问题,提出了包括立法、协议、规划、管理、工程、经济手段在内的实现生态水权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未开展干流绿洲生态水权被挤占量的计量,制约了塔里木河流域干流绿洲生态水权分配与其绿洲生态环境恢复。明确被挤占的绿洲生态水权及其计量是落实塔河流域挤占干流绿洲水权主体权责、客体分配及其经济补偿的基础。为此,首先明确了挤占干流绿洲生态水权的计量原理和类型;然后进一步确定了挤占干流绿洲生态水权的计量方法和模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挤占干流绿洲生态水权。结果表明:在塔河流域,上游源流都挤占了塔河干流绿洲的生态水权,干流绿洲的生态水权基本都被挤占;而且,挤占干流适宜绿洲生态水权高于挤占干流最低绿洲生态水权,挤占干流绿洲维持恢复生态水权高于挤占干流绿洲维持生态水权;挤占期主要在3~5月和6~9月。分析成果可为确定塔河流域挤占干流绿洲生态水权归还和经济补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生态系统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主要应用的河流水质改善、生态护岸建设和河流生态景观建设3个方面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结合江苏省丰县的生态水利建设实例,提出我国河流生态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太湖湖盆取土区的自然地理和水环境,论述了湖盆取土对湖体生态将造成较大冲击,强调湖盆取土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取土后的生态修复和补偿措施是取土湖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最后给出生态维护技术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生态岛礁工程"十三五"规划》正式颁布后,我国掀起了海岛生态整治修复的高潮。然而海岛的恶劣生态环境、强劲的海风和匮乏的淡水资源让种植变得困难重重。结合平潭大屿海岛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对大屿海岛土层区域、岩层区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阐述。针对岛上淡水资源缺乏、种植养护成本高的问题,引进了雨水收集系统,并建设了2座污水处理站。这些措施改善了岛上植物生长环境,丰富了岛上植被群落的多样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海岛生态修复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