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文明理念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为核心,对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与城市型风景名胜区的关系,分析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其次归纳了生态文明理念下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策略;最后以厦门东坪山片区为例,探讨生态文明理念下景城融合型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编制思路与方法,包括生态保护筑根本、景城多维融合、景村共享共荣等,以期实现生态公正、人与自然有机协调、增进居民福祉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黄明华  张祎然  王阳 《规划师》2013,29(7):110-113
当前,许多风景名胜区存在"过度城镇化"的问题,而毗邻风景名胜区的城区却面临发展迟缓的困扰,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华阴城区毗邻华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现状城区与风景名胜区相对独立的发展态势使二者的联系越来越微弱,城区未能与风景名胜区同步发展。基于此,研究提出华阴城区与华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城景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即明确城区作为风景名胜区中心服务基地的发展职能;深入挖掘与适度利用城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化城景空间;打造特色旅游产业,拓展旅游延伸产业项目;组织"一站式"游线网络,实现城区与风景名胜区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刘淑虎  任云英 《华中建筑》2010,28(9):119-121
黄帝陵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黄帝的陵寝所在地,由于多种原因,当前景区核心区("区")与黄陵县城("城")之间在性质、职能及经济发展中存在很大矛盾,已经成为阻碍黄帝陵国家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直接危害到黄帝陵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的完整性以及黄帝陵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的整体形象。该文从保护黄帝陵人类遗产的高度来看待"城"、"区"关系,通过对"城"、"区"关系演变及问题成因的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去探索建立合理"城"、"区"关系的对策与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区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类保护地,多年来 在保护资源并发展旅游的同时,带动了城镇建设发展。按照城 市型、近郊型和独立型3种类型梳理2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与城镇的关系,揭示风景名胜区带动城镇建设与发展的路径, 即通过管控区内建设用地、划定外围保护地带、调整边界及布 局旅游服务基地等规划措施,在防止自身被城市化的同时,促 进相关城镇的空间建设、经济发展及职能转变。指明景城之间 已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以期为新时期新需求下的保护地与城 镇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的原则与方法,以小武当风景名胜区为例,着重从分类实施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和有效协调"保景"与"富民"关系两个角度探究了进行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的有效技术措施,为国内相关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1概要 以蜀冈一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与扬州城市的互动发展为例,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型风景名胜区如何兼顾遗产保护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整合城市风景文化、保障城景生态格局、引导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空间发展的城景协调规划策略。目的是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战略层面实现城市与风景的共同发展、和谐共生,让目前较为封闭化、破碎化的风景区破茧化蝶,绽放光彩,唤醒扬州人对淮左名都、千年古城——扬州的乡愁。  相似文献   

7.
功能分区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归纳、分析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特点的基础上,以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为例,重点分析特大型分散式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分区特征和划分方式,提出功能分区与保护区相衔接的思想,使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更加合理科学和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风景名胜区的特色流失和风貌趋同现象越发明显,急需探索一套能够增强风景名胜区特色的规划方法。文章通过对城市意象理论的深入研究和风景名胜区规划实践的系统分析,将城市意象理论引入风景名胜区规划,提出了道路等级化与景观化、边界层级化与刚性化、区域空间联动一体化、节点人性化与场域化、标志物特色化与符号化等规划策略,并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六峰山—三海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分析,以期为其他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区的利益主体分析与机制调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勇  吴人韦 《规划师》2005,21(5):8-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风景名胜区不可避免地存在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其中涉及到国家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相关事业单位、各类开发企业、当地居民等各方面,国家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体现了上述各方利益关系的冲突。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风景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需要构建合理的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陶一舟  严国泰 《华中建筑》2012,30(6):133-13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风景名胜区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其实质是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突出矛盾。面对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这一棘手的问题,规划师不应该回避问题,一味地抱怨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因此该文以安徽太平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研究在现有管理体制、规划制度下,如何更好地解决风景名胜区城市化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理解中国风景认知传统的近代化进程,通过史料梳理,考察了中国近代风景区相关的制度形成过程.从考察结果来看,中国近代风景区制度是在引入森林保护、名胜古迹保护,以及市政规划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主要分为由农林部门主导的旨在保护和建设风景区自然本底的风景林制度和由建设部门主导的旨在保护人文古迹并完善区内公共设施与管理体制的...  相似文献   

12.
风景区范围的界定是风景区保护和开发的基础,城郊型风景区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保护和开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如何处理好风景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协调关系,是景区规划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综合考虑和分析景区范围界定的各个影响因子,提出不同的风景区范围方案进行比对,探讨风景区范围界定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转型背景下的太湖风景名胜区经济发展引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转型期,将对风景名胜区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研究长三角经济腹地由多个景区组成的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经济转型路径更具有代表性与现实意义。首先论述了区域发展转型的新趋势及转型背景下太湖风景名胜区经济发展中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思路;其次,针对区内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各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方向及产业空间布局引导等方面的内容;最后,提出促进太湖风景名胜区经济合理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风景名胜区的政府规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昕竹 《中国园林》2002,18(2):37-40
利用规制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对我国风景区目前存在的保护不力的问题,从规制体制和规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析旅游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与管理——以漳浦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漳浦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例,分析旅游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关系,通过对两者在规划性质、规划理念、管理部门、规划设计单位资质和执行的主要规划规范等方面的区别,以及在规划的作用、基础资料的调查内容和规划编制做法上存在的共同点的比较和阐述,提出在规划编制和建设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各景区的性质采取的相应措施和解决问题的主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风景名胜区源于古代的名山大川、邑郊游憩地和社会"八景"活动,荟萃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胜,凝聚着中国乃至世界最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近现代以来,国际上许多国家大都设有"国家公园",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堪称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中国风景名胜区经历过数千年的发展变化,深受中华文明价值观和理论基础的影响,已经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风景名胜系统、技术支撑体系和属地管理方式,展望未来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性质——法与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赵京兴 《中国园林》2002,18(2):33-36
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按其性质就是一种行政行为,文章并从经济学角度说明了采取这一管理办法的合理性。指出作为行政权,风景名胜区管理权实为一种公权力,具有“警察权”的性质。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必须依此性质建立,并通过依法行政,处理和其他行政主体的关系,这是搞好风景名胜区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鹏 《中国园林》2010,26(4):85-88
风景名胜区是发展旅游的主要载体,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地域;生态旅游有助于实现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协调与平衡,是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风景名胜区内积极引导和组织开展生态旅游实践,对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推进风景名胜区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阐述了风景名胜区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风景名胜区开展生态旅游的难点和问题,最后提出了风景名胜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风景名胜区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金路 《中国园林》2002,18(2):23-25
从国家与地方的关系,质量,能量和信息的关系,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风景区化与城市化的关系的角度,对风景名胜区中几个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类型特征的调查和与国外国家公园分类的对比研究,明确我国风景名胜区分类的目的、意义、原则和途径,在考虑到分类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突出我国风景名胜区承载中华文明发生、发展历史信息集中的特点,编制风景名胜区分类的技术标准,为实行风景名胜区的分类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